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李玉茹艺术研讨会”引发京剧“话剧化”讨论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0-11-10 16:18:28 | 文章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

在近日召开的“李玉茹表演艺术研讨会”上,李玉茹对于传统京剧“传承与创新”做出的贡献,受到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评价,进而引发了对当下某些京剧“时尚化”“话剧化”的非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志刚解释:“戏曲艺术的目的是抒情写意,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向话剧靠拢,学习它注重生活细节和塑造人物性格的特点,这样做是背离经典的歪路。 ”

“时尚京剧”有功亦有过

京剧“话剧化”已不是京剧界的新鲜事。22年前,上海京剧院的新编京剧《曹操与杨修》就以其“复杂矛盾的人性刻画和盘根错节的性格悲剧结局”,成为京剧新时代的里程碑。近年来,“时尚化”“话剧化”在京剧乃至各地方戏曲中都不罕见,其中虽有引发白领观剧热潮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等佳作,但如新编京剧《赤壁》这样被批为“娱乐至上、京剧成点缀”的也不在少数。网上流传的《新菊坛十大怪》对京剧创新不无讽刺:“世界名著最好掰,不中不西接轨快”、“歌剧话剧加戏说,新锐导演太有才”。

然而,走上时尚道路的新京剧毕竟让大批年轻人走进剧院聆听戏曲。年轻的当红女老生王佩瑜曾纠正“时尚化”的内涵:“京剧有它自己的艺术规格,(年轻人)欣赏京剧其实也是克服欣赏困难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从专业的角度让京剧更加通俗、普及化,而不是把京剧改成随便谁都能看懂的东西。 ”

丢一出戏就丢一套技艺

京剧市场的“时尚化”“普及化”,还是惹来了众多学者的不满。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督学和宝堂回忆道:“一度上海的京剧给我的印象就是话剧化,一切朝电影、话剧等新样式靠。咱们的京剧,每一出戏都有一套玩意儿,丢一出戏就丢了一套技艺,这样下去京剧艺术如何发展? ”

在和宝堂看来,正统京剧就应如李玉茹所说的那样是“陈骨、王髓、梅韵”。“但现在演员一听到陈德霖就皱眉头,京剧导演也听不得什么程式框框,对继承传统不屑一顾,让剧目遗失成为严重问题。 ”据介绍,京剧鼎盛时期的名角能连续演出“三个月不翻头”,而如今在演的京剧传统戏连当时的一半都没有,如鬼狐旦这样失传的技艺行当已不在少数,而曾经荀慧生、小翠花演出的淋漓酣畅的基本功“跷功”现在也绝少有演员能使用。

指导舞台不能靠极端理论

不时尚化,年轻人不来看;不拯救传统,京剧自身的绝活与魅力会越来越少。然而理论毕竟是灰色的。有业内人士笑侃,京剧舞台上的表演不可能走“话剧化”或“回归法”两个极端:“历史已经证明,京剧回归了再回归就成昆曲了,超前了再朝前就成话剧了,这都不是京剧。 ”

可以说,如今京剧舞台上的问题,不在于是要传承还是要创新,而是要搞清楚“传承什么传统”“能做哪些创新”,而这两个重要问题在京剧界尚无明确的总结和法则。在《晶莹透亮的玉——李玉茹》一书中,曾写李玉茹看梅兰芳在援朝时期表演的《贵妃醉酒》,认为梅兰芳在那一次表演中表现出了最高水准,因此她认准了那一次跟着学,并不拘泥于梅兰芳晚年在舞台上的表演。京剧学者翁思再对此点评:“这就是问题所在,传承就要传承精华,而现在往往传承的是糟粕,很多演员连什么是精华都说不清。发展当然要靠创新,如现代京剧是对传统京剧的创新,但京剧是结合唱功、演技、武功、杂技和舞美等等的综合艺术,现在创新发展一个方面,难以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新艺术程式,一切还有待在具体的舞台表演中进行探索。”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