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新时代精英教育的新内涵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0-09-19 10:50:28 | 文章来源: 光明网

胡海岩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二○○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六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对话人物: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

最近,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内一流大学的校长指出,“高水平大学就是要继续精英教育”。那么,大众化与精英教育是一对矛盾的命题吗?拔尖人才培养与精英教育是同一个概念吗?现在的精英教育与过去的精英教育一样吗?为此,记者专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

精英教育:在全面素质基础上培育创新

记者:您是上世纪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为数不多进入院士行列的优秀中年学者。您觉得那时的精英教育和现在的精英教育有什么不一样?

胡海岩:文革后百废待兴,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和青年人自身成才的渴望使得那时的大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这种精英教育以学习和掌握知识为主要培养任务,提倡自我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的精英教育有其新的内涵,特别重视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基础上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现在的精英教育强调教育的多元化。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就真实地反映出,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应该积极克服过去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在大学育人中强化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两个要素。

现在的精英教育赋予人才观新的内涵,创新是现代精英教育的灵魂。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宽厚的学术基础,二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北京理工大学致力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自2009年起,学校在安全工程、信息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三个专业开始招收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学生,努力使学生达到“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实践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记者:北理工的校训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请为我们解读一下这一校训的深意。

胡海岩:今年8月26日,学校党委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一校训是建校70年来我校几代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的真实写照,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

人文教育不可或缺

记者:您曾说过,“没有文科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缺陷的”。在北京理工大学这样一所理工类高校中,提倡美学教育是出于什么样的理念?

胡海岩: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中,需要注重高雅科学品位。当然,这包括很多方面,而重视美学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美学修养,势必对于艺术、哲学有比较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会引导他从哲学的高度和艺术的角度来看待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或者技术研究。因此,北京理工大学坚持“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协调发展”,在强调优势理工学科建设发展的同时,十分关注和重视人文、管理类学科的协调发展。为此,在学校建立学部制度时成立人文与社科学部,试图为文科的发展营造有力的政策、评价与激励机制。

正是坚持全面素质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建校7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近百位共和国将军和两院院士,更有许许多多行业领军人物和科研人才,他们是学校坚持文理并重,全方位育人的最好写照。

记者: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学科专业定位上有所扩张,人们不禁提出“同质化”的质疑。您对此怎么看?

胡海岩: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工科大学办文理科,似乎存在趋同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其办学内涵即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是否趋同。我们主张大学要办出特色,不模仿别人的道路。面向未来,我们提出了“强地、扬信、拓天”的特色发展路径,重点建设好地面武器类、信息电子类、航天类三个主干学科群,致力于打造引领国防科技发展的主干学科和服务于工业化、信息化的优势学科,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建设,以及为区域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我认为大学要先从强校抓起,不但要有自己的“大楼”、“大师”,还要有“大气”。这种以人为载体的“大气”是培育大学精神、引领大学发展的关键,这种“大气”能够彰显特色,去除趋同,营造新时代精英教育的氛围。

师资建设是新时代精英教育关键

记者:“大气”营造精英教育的氛围,精英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拔尖人才,具体应该解决好哪些层面的问题呢?什么是最关键的?

胡海岩:具体环节有很多,比如学科建设、培养体系、管理体制等等,但我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第一位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新时代精英教育的关键,其基础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团队的建设和作用。为此北京理工大学已经开展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一是加强团队建设,倡导在工科学术团队中由部分优秀教师和学生从事基础研究,开展前沿探索;二是鼓励理科教授与工科学术团队结合,着力从工程项目中提炼和解决科学问题;三是提供专项资金,鼓励师生凭兴趣自由探索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记者:今年是北理工从延安时代开始走过的第七十个年头。前不久新生开学典礼时您对学生有一个演讲,把大学比喻成“一本书、一首诗、一幅画”,您想对学生表达些什么?

胡海岩:我把大学比喻成一本书、一首诗、一幅画,用三位学长的事迹来说明大学的内涵,说明求学的精彩。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位优秀毕业生。

第一位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彭士禄。彭士禄学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烈士之子,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学生,正是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我国具备了水下战略威慑力量。

第二位是我校机械与车辆学院项昌乐教授。项昌乐于1980年考入我校车辆工程系学习。20多年来,他在我国坦克装甲车辆领域首次全面系统地开展了传动系统动态性能研究,研制出“大功率系列化液力变矩器”,并成功应用于2009年国庆阅兵中的多种武器装备。

第三位就是前不久媒体报道的《理工学子纵身西湖冒雨救人》的主人公,我校今年的毕业生冯玖江。他们的风采正是大学这幅画中美丽而真挚的一角。

我对同学们讲,大学是一本书,大学生活的精彩在于书中的真理和创新。大学是一首诗,“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便是这首诗的灵魂,是这首诗的气魄。大学是一幅画,一幅英雄辈出的人物画,一幅菁菁校园的写生,一幅快意浪漫的素描,画中丰富的素材要求我们认真做事,画中多姿的色彩要求我们崇尚奉献,青年学子要用青春的活力和激情做好大学这幅画。愿大学这本书、这首诗、这幅画引领青年一代全面发展、学业突出,早日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栋梁和精英。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