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学院教育在当代·基础与专业教学研讨会纪要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0-11-07 17:55:31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10月12日,“学院教育在当代·基础与专业教学研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四楼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教授带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造型学院、附属中学等院系负责人,以及西安美术学院各系、教学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计三十余人参加会议。西安美术学院院长王胜利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与会专家均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并就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分组进行了讨论。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高天雄教授、西安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贺丹教授共同主持。

现将此次会议部分发言纪要整理如下,以飨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关心者。

王胜利(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首先热烈欢迎中央美术学院徐冰副院长带领一行来研讨当代美术教育,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如此大规模地带着这么多二级院负责人到西安美术学院来尚属首次。西安美术学院在解放初期的时候就有很多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老教授任教,实际上就是把中国的徐悲鸿先生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带到了西安美术学院。

素描展不仅仅是素描问题,而是一个造型问题,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终生进行绘画学养和艺术思维方式的一种教育。素描教学是造型观的教学,是一个艺术认识的教学,是一个审美的教学,这个教学不仅是作为基础。中央美术学院素描展策划分了三个部分,一个是素描作为基础,一个是素描和创作的关系,还有一个是素描和艺术人生的关系,我觉得这三部分总结得非常好,这个展览的意义在于以素描教学为切入点,总结和分析了中央美术学院60年来的素描教学传统,梳理过去,是在未来的立场上研究学院美术教育的发展。此次研讨的主题是学院教育在当代,我们不仅要讨论素描问题,还会涉及到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中国的美术教育应该说体系的建立和体制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引来的,因为中国以前是没有美术学院。什么叫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各个学校都对自己各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比如说西安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是不一样的。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都是民国时期建立的,历史都比较悠久。西安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都是与共和国同龄,都是延安鲁艺的分支。这三个学校传统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不一样,实际上是地地道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艺术学院。所以我们的传统要承接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博大深厚的周秦汉唐传统文化;二是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艺术;三是光荣的延安革命文化;四是当代“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黄土画派是在西安美术学院建立的,他有自己完整的体系,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思想。所以一个学校要有自己发展的轨迹,要有自己的传统和自己的特色。

西安美术学院在构建中国美术教育体系,针对西方体制当中的一些问题,这些年来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以四大基础——①绘画基础,②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基础,③书法基础,④民间美术基础——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拓展了中国的美术院校专业教学的课程建设。

中国的美术学院基础的课程体系是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史论。绘画包括国、油、版、雕、设计类等专业美术课程;史论是中西方美术史与美术理论。我们在这传统的两大类课程体系中拓展了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间美术,增加到基础课和必修课;一个是把书法作为全院的必修课。这个改革,使得传统的两大类成为四大类的课程构成,其主要的意义在于强化了中国主体文化观念和全面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二个方面,中国雕塑进课堂。

我院率先将“中国雕塑石膏像”进入所有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课堂,打破西方雕塑长期统治基础课的格局,使学生从基础训练伊始,就建立对中国文化精神与造型审美观念的全面认识,从而使中国特有的造型规律、美学原则、艺术风格深入艺术思维。中国雕塑进课堂是构建中国特色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改革。

第三个方面,关于美术学院的定位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教育,几经变化,人才培养目标几经修订,就是为了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于美术人才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办教育应开拓视野,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不断提高美术专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途径,在教学体制、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积极改革创新,有效实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美术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以坚实的教育成绩和丰硕的创作成果,培养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具有文化创造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美术人才。通才教育与精英拔尖人才培养两条腿走路,是艺术院校特点,符合艺术人才的培养规律。西安美院一方面为青年人走上艺术道路奠定基础,更重要的还是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培养有用的、具有审美素养的实用性艺术人才,为文化建设作贡献,这是美术院校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我们要用行动回答“中国强大背景下学校有何作为”这个时代的命题。以多学科综合美术专业教育为框架,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创作、科研成果为核心,人才培养坚持“通识人才”与“精英拔尖人才”并行的教育模式。

现在全国700多所本科院校里面有400所都有美术专业或者二级院,扩招带来以大为美的观念,大跃进的教育给中国危害特别大,没有人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教育界很热的话题“钱学森之问”,他提出来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始终培养不出来杰出人才?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西安美术学院办学提出八个字“求真务实,内涵发展”。“求真务实”是秉持科学精神,“内涵发展”就是不做表面文章,追求深度和质量。

第四个方面,从工作室制入手,研究教学体制与方法的改革。

美术院校现在实行的是五种模式工作室制——4年一贯制、1+3模式、2+2模式、3+1模式、1+1+2模式,开展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一直是工作室制改革的基本点,其教学理念及改革思路,离不开专业方向的实践定位,离不开建立工作室的专家本人的学术导向,更不能脱离开学院整体的办学特色。工作室改革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术专长,能使学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系统、深入地学习、理解、传承某个专业或专业方向、艺术流派或某种艺术理念,培养专业能力精深的美术工作者。改革的核心是切实推进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并行,纯艺术和实用美术并进,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并举,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并重的美术教学体系。工作室改革的过程就是学院特色发展的过程。西安美术学院工作室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各专业与专业方向的优势,齐头并进。

中国画系注重继承民族传统并发展“黄土画派”与“长安画派”的优秀传统,尤其要重视挖掘与发挥刘文西的学术成就。刘文西作为自徐悲鸿、蒋兆和之后,对中国当代人物画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绘画大师,他以严谨的造型基础为根本,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为指导思想,刘文西先生创立的工作室,定位人物画创作课程为主体,形成了以“黄土画派”文化为主体精神的国画教学体系,应该说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油画系专业风格工作室围绕“中国新写意表现性绘画和现当代绘画”这两大方向来构架课程体系。版画系以其“国际版画工作室”,打破国内外界限,建构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平台。版画系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也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计系、环境艺术系、服装系、影视动画系,积极采用“项目型”、“过程式”、“实战型”课程教学,择取富于区域特色的并可实施的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承担的各类大型社会公共艺术建设项目,形成“教-学-用”的有机互动。工艺美术系将中国美学特征与地域文化特色纳入教学体系中,全面继承编织、陶瓷、漆画、秦绣等传统工艺美术技艺。

这两年,我们对已实行了十年之久的工作室制进行全面的梳理,并重新定位,力求在专业基础与专业方向的衔接上不断进行细化,对课程尤其是造型基础课的设置与安排上,要充分利用美术学院的造型优势与创意优势,一方面,不断地夯实传统造型类专业的基础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教育等专业的“造型基础概念”,合理安排新内容、设置新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今后专业方向学习时奠定更加牢靠的基础。同时,还注重拓展新专业、新方向,十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会对美术教育提出新需求,出现不少新型专业,它也是我们这次工作室改革的重要课题。

还有一个是关于当代性的话题,在创作里面回避不了,在教育里面也回避不了,学生都在关注什么是当代性,中国的当代艺术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些都要思考,这都是一些命题。中国的当代性应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的审美特性,中国的艺术标准,中国的时代特征。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对当代性的误导与认识上的误区,致使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陷入很大的盲目性,要匡正对当代性的认识,要倡导正确的当代性观念,艺术创作和教育才能有发展。

我把我们的一些思考和方法,结合这次讨论先简单的说一下,下面有请徐冰院长讲一下。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从教学的角度把艺术教育问题的前后关系和背景,由两个学院教学第一线的专家、教师来讨论,说实话还是第一次。

我们这个会实际上是由中央美院素描60年这个话题引起的,我们是把中央美术学院60年素描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梳理。很多人看了觉得他作为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非常骄傲,因为这个学校的功底太深厚,而且真是一种很严谨的脉络传承过来的。另外我们还找了一些作者现身描述和回忆当时画这张画的情景,这个也是对教学研究非常有意义。我们又开了几个研讨会,一个研讨会是学院本身的新老艺术家的对话,还有一个研讨会是请了校外的很多比较当代的,或者说比较前卫的,影响力比较强的艺术家搞了一个素描为题的聊天会。很多人谈到这样的一种学院教育对他们后来的工作和他们的艺术,和他们整个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帮助。很多人从这里面看到一种受制约的、或者说受限制的、一种被激发出来的创造力。

中央美术学院确实也有很多压力,确实有很强的传统,但是由于大美术的发展,造型学科怎么发展,事实上美术学院本身都有一些压力。我觉得我们要了解今天中国的艺术现象和了解中国今天的艺术是怎么回事,事实上必须要了解我们的过去是怎么回事,因为我们习惯了总是把我们的艺术和创作与西方进行比较。这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让我们的思维总是和他们进行交流,但是我们实际上没有太积极地与我们过去的经验和过来的背景进行比较。

我们现在梳理过去素描的历史和经验,实际的目的确实还真的不是为了梳理过去的60年,实际上是为了将来的60年。中国历史教育其实基本上是西方艺术教育的体系,最后被徐悲鸿先生这一代人带到中国,不管是版画,包括国画最后都被整个大西方的教育体系框架之下进展和发展。素描作为这个体系最核心的部分介绍进来,作为一个西方描绘的形式,到中国以后这60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中国艺术家到底做了什么东西,和这个东西对我们的艺术创作起什么作用。艺术本身在否定前一个阶段的艺术,基本上是一个去描绘性,或者去传统艺术样式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实际上传统的这一部分教学方式和写实的绘画基本上被搁置了,就是整个视觉范围被搁置了。

我们谈学院教育,或者学院的组织办学,或者学院的基础是什么东西,我们不能离开学院本身,很重要的一个是要看学院和整个的艺术生态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当代艺术的出现,这个在过去是没有的,这也是我们过去的艺术教育所没有面对的一个环境和没有面对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特点是艺术市场的形成,实际上对我们艺术教育有特别大的一种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在我们概念上学院和在野是互相排斥的,或者至今有不相融的部分,很大的问题是我们在概念上首先界定为互相排斥或者不兼容的关系,但事实上这两个部分实际上它本身是互为的关系,是互相增长和相互依赖的。

西方艺术教育进入现代和当代以来的特点,也是优点和弊端。一个特点是在大的艺术运动的推动之下,把学科给打破了。但是我们这里要特别强调你本专业领域里专业性和专业精准性。另外一个比较主要的特点是他们教育的方式是比较注重创造性,比较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创造性思维的拓展。艺术是不容易言说和量化的,这对东西方两方面的教育都存在问题。如果具体分析,西方整个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主张一种改造世界和西进,要对前一阶段有所推动,这种推动带有一定革命性和颠覆性的社会进展。

我们考虑问题总是容易在艺术形式和材料上入手,我个人认为艺术的深度不取决于艺术的风格和材料、流派,这些流派、风格之间是比较不出结果的,艺术的深度实际上在于艺术样式和艺术的语言的建立和艺术家的工作所生活的时代,和你所生活的社会之间关系处理技术高下的一个结果。

素描实际上来到中国以后,已经成了一种对艺术家人的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品位的提高,及人的敏感度的提高过程。中国的艺术实际上和西方艺术辨别的方式基本上不同,西方是谈这件作品对过去如何有发展,或者提示什么样新的文化概念,而中国一般来说都是对作品背后人的评价,中国基本上是不谈画本身,一谈画就谈艺术家是通过这个画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是什么样境界的一个人。

中国艺术教育实际上很注重对人质量的提升,靳先生也在我们素描画册前面指出“素描解决的不是风格问题,而是水平问题”。这句话说得很好,实际上我们通过素描训练要达到的是让你这个人整个境界和水平的提升。等于是让你从一个抽象的人变成一个精致的人,让你在各种各样复杂关系中明察秋毫,可以把握全局的人,而且懂得工作方法的人,你怎么样从一张白纸到最后完成一个东西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觉。

高天雄(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我们有这样一个重视基础教学的传统,认为它是培养一个艺术家基本素质和学养,能够推动将来创作能力的形成、保证创作的学术质量,并且在未来艺术人才,无论是深度,还是宽度和长远发展中,不断发挥作用。

今天正是在一个更大的美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框架下,我们去认识它,认为更需要理性精神、严谨的态度和习惯的养成,所以我们今天认为它在这样一个大的美术教育和人才培养下显得更加必须。目前的基础教育的基本结构是第一学年进行共同的基础教学,第二学年和有的专业第三学年的部分,比如雕塑,是进行专业基础教学,第三年和有的专业雕塑和有的第四学年、第五学年是专业教学。基本课程的结构,主干课程是素描和色彩,色彩里包括风景写生,支撑的课程是线描、泥塑和补充,这个主要是围绕着通过素描对学生进行造型训练这个课题的辅助性质,线描里面包括向学生介绍我们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还有一部分是补充课程,有书法、观察与表达,书法也是根据我们线描在一年级让学生对自己民族艺术语言有一个了解。

教学的方式采取统一的基础教学方式,分别在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有基础教学的部门和基础的教研室来实施。第二学年的教学是科研基础教学,由专业学院和系来分别进行。第三四五学年由工作室进行。

基本的基础教学指导思想是在基础教学的阶段,我们强调在未来的诸多专业中寻找共同的、必须针对学生素质条件来设立和认识我们的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这个阶段再逐渐转入专业学习的阶段。

王晓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现在生源扩招以后,生源的情况比较复杂,比方说在过去基础部统一一起的时候,二年级选国画专业的学生几乎很少。当时基础部统一进行教学的时候,二年级选中国画的学生还是比较少,的确存在这个问题。现在的应届毕业生还是进行高考训练,他们对中国画的认识没有一个过渡的话,直接上中央美院,直接进行专业选择的话的确很难,所以心理好像很沉重。

在2002年分开招生的时候,中国画学院更加注重考生的兴致、敏感和能力,从招收到基本课设计和线性素描的提出都是在为二、三年级进行服务。至于国画专业里面的基础训练,的确也有一些瓶颈,比方说课时量,作为人物画相对来说不足。怎么能够快速提高造型的能力,同时让他对未来的国画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或者有基础性的认识,两者加在一起是基础教学比较繁重的任务,怎么能做得更好,我相信这是全国国画专业基础教学都遇到的问题。

喻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我觉得油画系因为课程太少,只有素描、色彩,然后是创作和下乡实习写生,从二年级进入系到工作室,到毕业就四个,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我发现很多学生是因为考前班,或者考前教育的影响,看不到自己看到的,比如说,很容易画出一个人,把结构一抓,明暗一分一个人就出来了,但实际上他对这个人物和场景没有感觉,没有特别贴切、敏锐、到位的感觉。所以我能够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而且特别准确地整合所有的东西。本科生的教学基本上偏重习作,偏重机能的训练,研究生基本上偏重创作。还有一类是纯粹的创作课,就是美术专业的,比如其他人来教,他可能讲的是佛教意义,是天南海北跟具体画没有什么关系。希望用各种领域人的知识,或者背景去影响学生。

对于油画专业来说,怎么样让学生既有很好的基础,然后能够最好地发挥创造力是很难的课题。

王华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三工作室主任):我想有必要给基础一些确定性的概念,我说这个概念也不一定是对的,只是说考虑前提的话,必须给移动的东西一个定格,这样我们大家便于观察它。我归纳了一下基础的概念,我觉得有这么几个,一个是专业基础,比如说过去我们泛指的写实的绘画基础,后来在绘画基础当中又有版画专业当中所强调的黑白、速写为主要手段的一种基础。在国画专业当中,后来又去明暗的,去光影的技术,现在又有像西安美院或者中央美院研究生老师提出来的以中国雕塑为内容的,来补充或者替代雕塑的基础。

另外一个基础是风格基础,比如说包括材料,包括媒介,包括抽象具象,包括今天所有艺术表现丰富的、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艺术表现的样式,这当中又会提出来不同的基础。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训练方法,这些训练方法都是可能基于一种继承性的,有的是基于传统,要创新的,完全是一种革命性的,但是都在提出新的基础论。这是一种建立在风格基础上面的一种基础论。

我想提出一个去专业和去风格的基础概念,如果我们能够形成一种共识,如果说基础的概念可以获得一定程度共识的话,我们必须有一定前提,相信有一种比较恒定的,比较综合的,比较公共性的,比较带有永恒性的基础存在。基于这样一个观念,我提出来说去专业的想法可能会特别保守,我觉得可能写实的基础是我所讲的超越风格和超越专业的一个基础。

姜怡翔(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现在中国画体系教学,主要是从西方留学回来的一些人组织的教学体系,而且学到西方的教学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系统化,从这个时候开始主要是摆脱中国的一些传统东西,或者学习一些西方的东西,然后使中国画得到一个改良,这是在中国非常弱的时候的一个表现。现在有一种叫去西方教育学说,去素描说,包括中国的素描应该怎么画,这种说法实际上是走中庸之道。我感觉这个状态发展到今天,实际上也是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这么一个地位相呼应的。

我们国家目前的地位加强,民族意识也在加强,以前是找西方的东西。但是到了现在,好像就更需要找回自己老祖宗的东西,这时候又回来了。我们靠西方的教育体系成长起来了,然后现在又回来去找传统的东西,传统的精华,或者是传统的形式。

我感觉素描教学本身的滞后,也使人产生说法和想法,因为一开始的素描教学,有徐悲鸿的一套等等,素描教学非常发达,那时候各个院校老师把这些都学回来,当时是最新鲜。但是半个世纪一直还是这个教法,素描本身的方法和观念、样式落后了,而不是素描本身科目落后了。我们素描的研究没有到位,没有一个新的高度,所以问题可能出在这里,而不在素描本身。

潘晓东(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有很多作品堪称中国素描史上经典,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国画系的那一部分,因为那种素描好像更具有东方的韵味,跟中国人沟通起来比较有亲切感。今天这个题目是专业与素描,我们油画系在上世纪80年代末把俄罗斯式的素描部分加以吸取,但是首先是从局部入手比较多一些。如今我们在保留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加入人体慢写,甚至在二年级教学初期就加入完整的创作。当时我们有一些想法,就是把学生“逼”一下,我的理解是我们可以转化观念,从大幅入手,不管是什么创作,“逼”学生转变观念,同时从细节入手。

西安美院近十年,素描十年,油画系最近就将中国古典石膏引进课堂,在二年级、三年级有一些少量本科教学,但是这还是一个过程。今年年初在研究教学改革时,一年级学生进校一个月后,我们就加入了中国古典石膏的教学。但是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标准问题,即如何评价中国古代雕塑素描的标准,希望学生得到一种说法;二个是古典雕塑也涉及到一个长期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看所画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发现学生短期作品比长期有意思;三就是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办法不一样的,平面化、线条都必须确定标准。

杨锋(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我们在基础课里面首先提出第一条就是去考前化,但是我们系的办法可能有点儿、甚至是强制。这个陌生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材料的陌生化,甚至有一些老师直接拿一张特别光的纸,用4H的铅笔,对着模特一画就是一个星期,效果还不错。第二个是反模特化,这是我们公开在教研室提出的,坚决反对把模特摆到模特台上,甚至试验取消模特,协调自己画自己,比较成功,有生活情趣。

我们没有把古代雕塑直接搬到教室里面以研究造型的方式研究古代造型,我们的做法是直接到博物馆去画速写。

怎么看待世界,包括我怎么看,然后别人怎么看你,两个问题同时发生在这里面,怎么做?艺术创作可能和自己的表述有直接的关系,也有怎么看待的问题,这可能是基础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不太重视,我们也在做这样的探索。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