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穿越分界——国际新格局下的中美艺术教育对话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4-06-23 10:32:47 | 文章来源: cafa

2014年6月18日下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和美国大学中国艺术家学会共同主办的“穿越分界——国际新格局下的中美艺术教育对话”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美国加利福尼亚长滩州立大学宇计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晓琳担任论坛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教授担任论坛的学术主持。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来自普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雪城大学等美国艺术院校的中国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们。

“穿越分界”论坛是由在美国大学执教的华裔美术家历经十余年努力,在美国发起和创建的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发起人为美国加州长滩州立大学宇计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徐冰副院长,自2003年在加州长滩州立大学举办第一次全美华裔美术教授美术作品展览和学术讨论会后,这一批中国艺术学者们利用这一学术平台,就美术教育和实践,特别是中国艺术家在海外美术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与社会公众建立起对话,并得以互相分享他们在艺术实践和学术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在过去的十余年里,“穿越分界”论坛通过举办艺术展览、研讨会,以及其他有关艺术教育和文化的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美高校华裔美术家和学者热情关注,积极参与的学术活动。同时,参与论坛的艺术家和学者们在近年来也积极参与在国内学术机构组织的学术活动,将“穿越分界”论坛学术视角扩展和提高到对美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在全球化影响下的透视,促使社会公众以一个新的视角对跨越文化分界的艺术表现和美术教育加以审视。现在全美中国艺术家学会在全美大学有近五十余名成员,其教学与工作经验涵盖美术所有艺术媒介及美术史与艺术批评。

此次“穿越分界——国际新格局下的中美艺术教育对话”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美艺术院校各个专业领域的教授和学生们借此机会一起探讨中美艺术教育最新动态问题,促进对话并推动中美美术教育发展。

张利(普渡大学艺术及艺术史系教授):跨文化的视觉设计

来自普渡大学的张利教授的发言从公益广告和信息设计两个方面展开,他先就跨文化视觉设计的宗旨进行了阐释,即“跨越文化背景,运用概念传递信息,跨越文字语言,用视觉引领沟通”。随后张利教授通过作品成果、创作过程和创造性的显示信息不同方面展示了同一话题下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作品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文化背景对创作的影响及跨文化视觉设计的重要意义。

张晓红(威斯康星大学白水校园艺术系副教授):美国大学艺术学院的评估

张晓红在发言中首先简要的从认证程序和认证内容等方面介绍了广为人知的美国艺术和设计院校协会(NASAD)的认证,随后从定义、历史、影响力等方面着重介绍了还不太为人知的美国大学艺术教育的评估。目前在美国数百所高校兴起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运动——美国“通才教育/全人教育”(LEAP)理念是由美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AAC&U)发起的。这一运动的兴起与美国近年的高失业率以及雇主对雇用标准的提高密切相关,是为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而普遍兴起的。张晓红教授总结到LEAP的影响不仅在于学校机构的公司化,同时也存在管理阶层与教师的对立、教师地位的下降以及造势运动过于程序化的问题。她的演讲为中国高等美术学院评估方式和体系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徐瑞鸽(雪城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美国数码艺术跨学科教育-密苏里州立大学和雪城大学的经验及分析

徐瑞鸽的发言结合了她在密苏里州立大学八年的教学经验和在雪城大学学习及教学的经验,通过比较阐述了当今美国电子艺术跨学科教育。她首先简要介绍了当今对跨学科的定义,随后从招生、跨学科课程设置、跨学科课程的师资准备和跨学科课程的学科成效等方面分析了两所大学电子/数码艺术专业的各自特点以及发展跨学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跨学科教育不只是几个构成专业的综合,对其他学科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专业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要均衡设置,这样对电子艺术学生才最有益处。徐瑞鸽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了对于跨学科课程设置的具体建议,为中美艺术院校跨学科教育提供了启发。

李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大学专业美术基础教育初探

李帆的发言从中央美术学院基础教学和版画系教学出发,分别介绍了版画系各个课程的基本内容、学时分配以及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方法及课程效果,让在场的其他院校教授深入了解了中国一流美术院校的教学方式及其特点所在,也让大家重新思考在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中重塑专业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从中国本土基础教学特点一直延伸到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他认为在中国美术基础教育中特别重要的就是设计教学。李帆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他在美院讲授的视觉思维转换课程,强调了因材施教以及本科教育中方法论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老师不是万能的,但是老师需要掌握方法,并将这种学习、创作的方法教给学生。李帆还以许多学生案例具体解说了他是怎样在多年的教学中贯彻自己的教学理念、建立起与学生之间教学相长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如何鼓励学生开阔眼界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

郑勤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系副教授):艺术教育与发展的大脑

郑勤砚从艺术教育的作用、学习艺术的意义、艺术思维的本质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技巧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艺术教育与大脑发展之间的关系。她首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艺术家有不一样的大脑,她介绍了美国大脑绘画测试报告的详细数据和分析以及许多美术作品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论证了她的结论。从她的举例中我们发现,尽管许多人并不是专业学习绘画的,但是右脑通过其他方式得到锻炼,也能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她指出学生构图能力和创造能力越高,他的左脑前小脑观测到的灰质密度就越高,正是这种灰质密度的增加可以使我们的智力、观察力飞速发展,而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大脑的前叶和顶叶有着更多的灰质。因此,当我们全方位的拓展大脑时,将使我们艺术能力更强,同时,艺术教育也将使得大脑得到更为全面的开发,这也是艺术家为什么能够有更开阔的思想和更强的艺术灵感和思维爆发力。郑勤砚发言中的新颖观点为在场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研究艺术教育的新视角。

演讲环节结束后,来自美国高校和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和在场学生共同就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交流,如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中美艺术教育差异等。最后,中央美术学院徐冰副院长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会议,每位教师都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实践和思考中带来了对艺术教育新的视角和观点。无论是国内艺术学院教师还是在美的华裔艺术家和教授,我们都无法摆脱自己的身份和背景,我们需要中国这种既有传统技法又有新发展的教学方式,也正是这种特质树立起我们自己的地位,同时为我们培养了很多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徐冰提出我们艺术学院教学一开始其实是学习西方,从西方艺术史中借鉴的,但是西方现在已经丢失了这种传统的东西。他指出今天的艺术教育比任何时候都复杂,艺术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中国的艺术教育更具有自身的复杂性,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海内外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促进。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