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鸣
搞艺术的人,照比常人在看的方面要多花些心思。“看”字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看即观察,观察人情世故,感受四季变迁,积累感触经历,这是其一;其二,是多看好作品,用心于表达,作品感动了你,才有技巧存在的理由,或者说艺术语言的价值。对作品而言,技巧就是内容,就是意境。在这里“意”和“艺”是通的,意境即艺境。在作品中表达得不好,或被称为言不由衷,或词不达意,也就不好谈艺的问题了。
每个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对周边景物都很熟悉,也不能说不热爱生活,但是经过训练的眼睛却能从常人熟视无睹的情景中察觉其视而不见的内容。顺着艺术家的视角,观者会发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赏得艺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不是吗,观赏合集的画册,不仅能看到一个时代、一个画派、一种时尚、一种思潮的追求,也能看到由于艺术家对某种方式的选择与强调,显见其精神气质、性格特征,趣味雅俗各异的百态人群。即使表现同一个对象,也回因表现者不同,在作品面貌上呈现出很大差别;而观赏个人画册不仅可以看到同一个人的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表现,还可以感受到岁月及经历在不同时段里留下的印记。由观看方式产生表现语言,又随时间推移形成了美术史和代表某一时代的经典,成为后人从事艺术行业的参照范本及经验技巧。
当然,多看好作品不光是学习表达的技巧,同时也是对欣赏者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即陶写性灵也。对画家来说,他的灵感之源除了现实的引发之外,还得益对艺术品阅读的艺术感受和艺术语言的积累。也因此形成视觉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内心世界有了丰富蕴藏,表现的语言技巧才可能从中孕育生发。
同时,看还是一种思考和体悟。画家的技巧是他思想的一种形式,一种外化的精神符号。中国书画寥寥数笔构成了表达上的意态的形象,与其说是给眼睛看,莫如说是让心去看的。它们往往会超越物象,而进入思想和人格的境界。不懂得体会,也就很难说能看懂中国书画。简即是概括,把看到的景象转化为一种形式,把情感凝聚其中,也因此才营造出“官知止,而神欲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