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所悟》局部 彩墨纸本 1994
【画家独白】
上辑为“寻梦人生”,是我之绘画探讨东西方文化会通的开始。寻得人生之梦,便有了本辑的“追梦人生”,它再次把我带回到那难忘的山水之中。1994年我第二次对中国山水系统写生之结果,就诞生于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时代潮流里。把中国的山水放到光与色之中,似缓缓的泉水如诗一般地流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意象绘画与西方印象绘画的结合有了自己新的解读。
忘却不了在巴黎的岁月,真是如追梦一般。只身游走在那昔日华丽的街道,圣心教堂山下红磨坊的霓虹灯光耀眼,耳边不时传来丽都剧院所散发出的性感旋律。散步于塞纳河畔,圣母教堂的钟声依旧,中世纪的凯旋门与现代的拉德芳斯组成了这个城市的新旧文化的演变。当我的目光停留在卢浮宫、奥赛宫的墙面上,使我结识了印象派绘画大师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德加等,他们的笔触、他们的色彩,将光与色融会得像诗一样自然,打动着一个来自东方的年轻艺术家的心灵。我至今也难以忘怀当时寻觅莫奈笔下的塞纳河上落日的情景:我穿过街道,迅速穿梭在人流间,疾步奔向塞纳河的桥边,车从耳边呼啸而过,我听不到嘈杂的人群的声音,一门心思向河边奔去,去聆听这位大师内心的跳动。当触摸到桥栏的瞬间,那落日已照亮了整个塞纳河,绛红的晚霞如梦,整条河水像红色的缎子一样向我涌来。在那里,没有莫奈的忧郁的色彩,只有他的灵魂飘荡在水波里。就在这一时刻,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这不是悲伤的眼泪,是一种感动。我踟蹰在桥上许久许久。
正是这样的一种触动,使我与印象绘画结下了深厚的渊源。这就是我上世纪九十年代所追寻的梦。本辑所选画作,为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所绘,均为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所主办的“徐冬冬足迹巡回画展”的展品,1997年由荣宝斋出版于《徐冬冬画集》;文字选于《我的艺术生活》一文中对中国山水的理解,我的宇宙观产生于山水间,而本辑的画作也产生于中国山水的光与色之中。
《圣诞》 彩墨纸本 1990
中国绘画分人物、山水、花鸟各科,唯山水画最为独特。它不同于西方风景绘画,而是中国人对山的一种特殊的神往与崇拜。什么是山?什么是水?什么是山水间?这些追问一直萦绕着我。
《林中所悟》 彩墨纸本 1994
观山并非只是观眼中之景,而是要对整个山脉所处的地域以及其方向、四季之变化、河流之走向及其天象等问题综合探察。
《母牛肚中的男人》 彩墨纸本 1993
《幽》 彩墨纸本 1989
宋苏东坡懂得探求仙山之道,他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道出其中之奥妙。
《秋艳》 彩墨纸本 1987
画者有时把差之千里的景色移植在一起,不是见山绘山,而是追求人们心目中仙境和“神仙”的生活。先人将儒、释、道三者相结合,认为仙山中孕育着“道”的奥秘。
《四季林》 彩墨纸本 1987
“观山勿忘水,白练落天边。空灵酿秋意,幽谷饮清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之态度,朴素而谦恭,自上而下,水利万物而不争,创造了淳朴自然的生命宇宙。
《浮萍》 彩墨纸本 1987
《富贵》 设色纸本 1991
观水在悟道,“上善若水”是对生命的崇尚,天地之大爱,但它却体现在那一滴柔弱的水中。水滴穿石,水落石出,山之纵横,石之百态,总离不开水的雕琢。行於山水间岚气清润,阴阳中和,一派祥和之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