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艺术媒体:“游击队”冲击“正规军”?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5-14 09:13:03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作者:顾丞峰

2008年底,我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参加了“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该会名为批评论坛,实为对30年美术期刊发展变化的探讨。在会上,不少专家都将新出杂志现象视为目前美术传媒的一种“乱相”。我想,这可能还是由于身处正统杂志,对市场上突然冒出的游击队抢占市场、不按既定规则出牌的反感。

之所以谈到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正规军感受到来自“游击队们”的冲击。

冲击在哪里?

首先是观念上。在当今众多学术杂志皆为印数下滑烦恼不已,在那句俗话“要想让谁破产,就让他去办杂志”已经被众人认同的大背景下,竟然有人逆潮流而上,投资赔本的买卖,而且居然有些杂志可以生存并在经济上小有斩获,不免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一边是国有企业,曾不为吃穿发愁,如今也大喊“狼来了”;另一边是民营企业,一切从市场出发,适者生存,蛋糕大了,争食者自然多起来。

其次是稿源上,人们在新出媒体上也时常可以看到美术界大腕的访谈、著名批评家的大块文章,因为新出媒体更少正规军所受的限制,可以畅言,甚至语出惊人、哗众取宠都无碍,只要能够吸引读者眼球。于是资源争夺在所难免。

其实,当代美术一线资源“僧多粥少”的现象已不鲜见,比如大型展览对知名大腕艺术家参展的争夺,特别是几个展览集中在一个时段开展时,常常可以同时看到一个大腕艺术家在不同的展览上有作品出现,于是要么花开几朵、各表一枝,要么友情出演,洒毛毛雨,这都是大型展览过频过于集中的缘故。一个严肃的艺术家的作品要经过相当深入的思考和制作,很难想象,具有强度和深度的大作品能够在跑场子过程中完整呈现。可以复数制作的艺术家尚且如此,面对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阅读的批评家,其理论、其文章本身就具有唯一性特点,很难数箭齐发,一线二线的批评家、理论家资源就那么多,抢夺稿源的暗战一多,显然正规军也不能置身其外。

再有是模式上,以往传统当代美术杂志大抵分艺术新闻、理论探讨、争鸣、画家介绍、艺术市场等板块和栏目,即使有些面对更大众的刊物如上海的《艺术世界》等,也基本上是中规中矩、活跃不失典雅。但新出媒体就没那么多定制,像更为时尚的《Hi艺术》以眼花缭乱的信息量、版面的活泼跳跃取胜;《非艺术》简直像画家自印的画册,随心所欲,了无羁绊。这样的杂志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有的据说还发行量可观。包括双语的(《艺术出口》)、非盈利的(《批评家》)也相继出现。杂志存在模式的多样化现在可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

真正的挑战来自何处?

2008年新出杂志现象尽管对正规军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并没有形成根本的挑战,因为大家都是在平面媒体上寻求变法和出路。如果说对传统平面美术媒体有真正挑战者,那只能是网络媒体。

其一,迅捷性。当代社会是一个追求效率的社会,人们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外面发生的重要事件。思考一下杂志媒体的板块构成,主要不外乎新闻报道追踪、艺术家作品介绍、理论争鸣几大块。无论月刊还是半月刊,皆意在追求时间效率的即时性,恰恰在这一点上,网络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在几个工作日内推出一个大型展览报道,且可以随意扩充填加内容并附以相关链接,这些都是纸质平面媒体很难办到的。我们不妨参考一下现如今报纸与门户网站的关系。迅捷性还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报刊对他们一贯的忌讳——文章的一稿两投现象,更加难以控制。搞平面媒体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体会:你苦心约来的重要文章,当你杂志还未出版时,这文章已经挂在网上了。究其原因,除一些人有意一稿多投外,还有些是作者在文章交付杂志后,等待不及而将文章交给了网络或挂上个人博客。

其二,交互性。交互性当然更是网络的长项。杂志上的文章往往要经过几道手续才能与读者见面,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磨掉的是锐气,可能阻挡的是微人微言,杂志天生的贵族性是交互性展开的一道屏障。而网络则更显平民性,即时的参与表态正是网络的点击率所需要的,何况还有留言板可供参与。当然网络更适合的是你来我往的争论,没有束缚的好处是童言无忌,老少无欺,最大限度地实现言论自由;而缺点也是将导致你来我往,火上浇油,情绪化甚至市井化。相比之下,杂志的互动性逊色太多,而参与性与平民性这些后现代社会的属性天生适合网络媒体。

这样说来,平面媒体前途岂不是极为悲观,前景暗淡?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的确如此。报纸以及书籍在电子时代的命运也预示了美术平面媒体的命运。

当然,报纸和书籍不会消失,人类几千年来与纸质媒体共处而形成的亲近感与完成感,目前还不是电子媒体所能取代的。那么平面纸质媒体在不具有迅捷性与交互性的前提下,如何在电子媒体网络的强势下获得生存空间呢?细想下来,平面纸质媒体所拥有的优势除了情感上的维系外,还应当在权威性、可收藏性上下功夫,那可是网络媒体的短项。具体落实到我们美术刊物的思路上,就是加强杂志的学术性,学术是值得收藏的,学术性必然具有经典性。当然,时尚类杂志是另一说了。

审视新出媒体的现象,尽管“游击队”对“正规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还远未到谈虎色变的地步,充其量是很多方面前者给后者“上了一课”,再一次提醒吃这碗饭的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然“新出”一族也未必都阳光灿烂,更何况在当今经济危机逐步蔓延到文化艺术领域时,很多变数在等待着他们,成功者弄潮做大完全可能,失败者销声匿迹只留下些许浪花。市场永远不同情弱者,天若有情天亦老。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创造型人才
· 艺术媒体如何平衡商业和学术的关系
· 文房四宝发展要走“雅”路?
· 唐克杨:园林之中的曾梵志
· 张子康:2009年当代艺术展览整体水准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