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当代人灵魂的真实摹写——看英国当代艺术家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绘画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5-19 10:39:31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是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西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孙子,1922年出生于柏林。15岁时,弗洛伊德进入了工艺美术学校,主攻素描,同时也画油画。由于犹太人的背景,1933年,他家逃出德国,搬到苏格兰定居,并加入英国国籍。同年弗洛伊德进入英国圣工会绘画学校,成为该校校长莫里斯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欧洲古典绘画技法,并且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的影响。1940年开始成为职业画家。

自画像:反省

对中国油画艺术颇有影响的当代艺术家卢西恩·弗洛伊德的油画《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2008年5月在纽约以336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的天价被一名欧洲收藏家买下,成为当今在世画家最昂贵的作品,刷新了美国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悬挂的心》曾在2007年创造的2360万美元的纪录。

弗洛伊德的画缘何成为世界上最贵的画?除了市场规律的因素外,其画作本身的魅力是最重要的。与其他有教养的家庭一样,长辈在弗洛伊德年幼时就精心培养他,使其具有一种怀疑与探索的精神。在日耳曼语系中,犹太人对孤独的敏感几乎与生俱来,文艺作品中每每以遁世隐居为主题,映现着人物内心中的不安定因素。作为著名的心理学家,西蒙·弗洛伊德让年幼的孙子读四行诗《绞刑架下的歌》,在小弗洛伊德的起居室里,挂上布鲁盖尔的画……这一切使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知觉力,为其将来所从事的艺术事业埋下了伏笔。

波利、巴尼和克里斯托弗·布拉莫姆 

弗洛伊德在20岁之前的作品,几乎全部直接依靠观察所得的材料,这或许是幼年时期孤僻的性格所导致,是对客观现实的敏感,他的画作看起来充满沉郁和凝重。上世纪60年代以后,他像一个隐士那样深居简出,远离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与世隔绝般地思考着自己的艺术,力图向自己领域的纵深方向发展。在孤僻与封闭的状态下,他通过各种探索完善了个人的独特风格。富有弹性的猪鬃笔代替早期使用的较柔软的貂毛笔,更富弹性和力度的笔触与厚颜料粘滞的阻力相互抗衡,在画面上留下清晰的丝状笔痕。笔触由薄到厚,错纵交叠。这些令人激动不已的粗砺生硬的笔触取代了曾经平滑、精巧的画面,宁静的画风也变得热烈,作品更具形式的美感、情感与表现性。在题材与绘画对象上,他基本上以室内肖像和裸体肖像为主,避免叙事性。他不厌其烦地刻画着同样的神经质与歇斯底里的状态,那粗涩的笔触下的作品,结构更紧凑有力,具有强烈的表现性。《自画像:反省》(Self Portrait:Reflection,2002年),用厚涂法堆砌出画家的鼻子、前额和他那未加修饰的花白头发,给人以照片般的印象。强烈的明度对比、执著的笔触和厚积焦灼的色彩,将画家的思虑过度、敏感、不安又带有几分神经质的性格特征,生动地表现出来。

麦金托什人

艺术当代性的特征之一就是大众化、私密空间公开化。弗洛伊德的画正是这样,描绘普通大众,代表着一个大群体的人们的生活现状和遭遇。他把这些平时不被人们所关注的小人物放在画面最显著的位置,震撼着观众的视觉与心灵。在大众眼里艺术只是对美的表现或者说追随,而在弗洛伊德看来,绘画已不是什么美不美的问题了,就如强烈的色彩,不是弗洛伊德所追求的,他曾说:“我不要人们注意的色彩,我要的是一种生命的色彩。”当别的艺术家正在热衷于视觉上的发现与创造、不断变换风格与创意的时候,弗洛伊德就以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身份,思考着诸如二十世纪人类的生存状况、信仰本质、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意义的问题了。他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已不再把视点仅仅局限在狭小的就画论画的领域,而是把触角伸向了现实生活。当代人灵魂深处的真实痛楚成为他想叙述和表达的终极目标。也许,这就是他的画作魅力之根本所在。

弗洛伊德的作品关注人类的精神困境,他是人类精神、情感探索与表达方面的开拓者,表现了一切喧嚣归于平静后人们的状态、所思所想。这表面的平静掩盖不住曾经的恐惧。它有着对二战后人类处境的一种深刻思考:生、死、暴力、生命、孤独始终贯穿于弗洛伊德作品之中,可谓是西蒙·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的典型实例和佐证。卢西恩·弗洛伊德作品里神情麻木、目光呆滞的人正是现代人的真实写照。现代人通过高科技手段通讯、联系的同时,那原来具有意义和生命的情感交流却变得冰冷、带有工业社会的金属味了。当我们不知不觉地身处此境并渐渐麻木时,弗洛伊德的绘画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现代人。即使他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作的画像,也丝毫没有美化的意味,就如当时媒体上所说的:画像中的女王“精力耗尽”(英国《每日邮件报》评语),“表情冰冷”(英国《镜报》评语)。

双画像

弗洛伊德的粗犷纵横却又细致入微的绘画风格、表现普通人的艺术取向,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就没有过多的改变,诚如画家自己所说:“如同我的记忆,我总是在做着相同的事。”然而正是这种执著,使他获得了极大的赞誉。西方艺术评论界一直对弗洛伊德保持着热情与关注,英国女王收藏了他很多的作品,其中《IB和她的丈夫》(IB And Her Husband,1992年),2007年曾拍卖出1930万美元的高价。高价的作品,使得他名扬四海。他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的“新生代”艺术和“学院艺术”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学习与借鉴中,他们寻找到了各自的出路。这恰恰显示了弗洛伊德的作品具有着跨越时空的魅力。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当代人灵魂的真实摹写——看英国当代艺术家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绘画
· 国外厚重的天主教艺术
· 弗丽达卡洛——不曾离去的墨西哥艺术女神
· Antony Gromley描绘“当代英国人肖像”项目One&Other即将启动
· 法国大皇宫博物馆屋顶迎来上万只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