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阿多诺也疯狂——“双年展文化工业”下,矛盾的文化批判性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7-02 15:43:50 | 文章来源: 当代美术家

3.

“文化工业”的世界已然进入当代艺坛。以对普罗大众推广当代艺术之名,当代艺术分二线发展,一线便是典型的“文化工业”产品:提倡娱乐性、通俗性、媚俗化,制造了虚幻、不真实、不具意义和不具思想性的艺术世界;另一线便是“批判-文化工业”的产品:提倡再现或批判现代化社会,制造年代的历史意识,强调边缘声音,形成另一种艺界品味的主导力。这二种发展,促使许多创作者也变成“假-个人主义”。最明显的症兆是,他们不断有阶段性的时态风格、考虑永不落伍的形式、是“双年展工业群”的常客,能应展览主题而生产作品。这些,正是阿多诺所言:文化工业不在于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在于控制权的形态。

究竟是谁在左右控制权的形态?讽刺的是,正是阿多诺所反对的机制权势者之外,再加上以阿多诺为师的“真/假- 菁英主义者”。“真/假-菁英主义者”是文化工业中的思想、文字、语言生产者的类群。基于文化工业迈向同化、同质的流行趋势,论述文字、语言,自然也失去反射性力量,它们形同文宣,甚至变成放诸四海皆准的公式。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胶”,透过文化事件和产品对社会的影响,调节消费世界的走向。其实,躲在阿多诺的“文化工业”这个笼统大名词背后的调控手,就是“文化工业”中的非技术型专家意见。非技术型专家介于工业与观众之间,其思想提供在于防止人产生批评性的思想,使人无法抵抗文化工业,以便胶着出共有的意识形态,维持了文化工业的稳定统治。而所有的论点公式之成立与否,则被放在“促销”成果和“群众信仰人数”上来判断,换言之,便是市场上的评估,甚至是民粹导向。

这些专家意见,是“伪-菁英主义”和“伪-群众主义”的结合。其长期的成果,便是制造出世俗化的主流价值,产生一窝蜂的跟进现象,既迎合也麻庳群众的独立思考和辨识能力。阿多诺早早认为,在集权时代,人们不允许自由思考;而到了彷若自由的资本社会,人却不会自由思考,只能依赖非技术型的权威专家之指南了。

当“文化工业”已庞大到连“批判空间”都属于”文化工业”的体系,所有的批判也会充满自我批判的矛盾。例如,双年展本身要以资本主义模式来营销社会主义;美术馆行事主权在握,但一定要有投合的民间人事资源配合。国家馆的概念要以国际语汇去包装文化主体,还要随波逐流合于时态;学界和论者既批评这些“文化工业”,但拟聚的论述往往只是另一支“文化工业”的结构需要;拥有声音的媒体,这一期批评,下一期介绍,无非是制衡市场;艺术家批评机制,但不会批评给糖吃的机制。只要你想在艺术界存活,你就无法割弃“文化工业”中的食物链关系。

在“文化工业”之前,知识分子被置于卑屈的、投机的方位。知识分子不是没有自主性言论,而是,异议声音只有在一种阶段性下有效用。毕竟,“抵抗性”在社会控制尚未达到整体化的时期,一直都是存在。所以,在每一调控阶段发生小变动时,就会出现异议,但异议变成众议时,它可能推翻前议,把自己变成新的权势。

如同阿多诺另一位知识界盟友,汉纳·鄂兰(Hannah Arendt)所宣称,西方现代性将一切经济化与工具化,将深化极权主义的出现可能。而此操控权之形成,阿多诺和鄂兰皆指出,其所谓的共犯结构网,既包括那些拥有权力的人,也包括那些执行命令的人。如果无限上纲,几乎无人能幸免于外。面对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之主题〈制造世界〉,艺界若没有感知到艺术世界已变成“艺术制造业”,而以为自己仍是文化工业的大制造家,那么,除了没有自主意识的制造业工人、制造业的机械人之外,我们还真的已多出了“殖民与被殖民”意识交错的新产物:双面立场的文字和图象发言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你觉得村上隆怎么样?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农民的勃鲁盖尔
· 艺术家偷窃交通设施被捕
· “透视伊朗”纽约展览一票难求
· 杰夫·昆斯——挪用商品文化的新艺术
· Bansky不快:涂鸦被弄污
· 苏富比伦敦当代主题拍卖 Alexander Calder成当晚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