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昨晚很多人和我一样玩《纪念碑谷2》玩到半夜。
这30块钱很值,让我回想起自己初见这个游戏的惊艳。纪念碑谷2延续了1的美术风格,建筑风格取材自中东、印度、北非。打开游戏熟悉的高跟鞋声,齿轮翻船的敦厚石音,在空旷的世界里飘荡起简短的回音。很多人说2没有惊喜,重复、简单、剧情枯燥。我完全不这么认为,可能和我目前的心境有关,我觉得2比1有更多让我感动的地方。【这一部分涉及剧透,如果还没有玩的,直接拉到第二部分埃舍尔那里看吧。
从最开始女儿是一个伴随角色,需要跟着妈妈的脚步走,直到最后成为可独立操控的角色。还有旁白的“面对生命的进程,我们不缺乏勇气,而是放手的决心”,这个游戏不仅适合孩子玩,更适合父母去玩。
2的故事主线就是妈妈和女儿,相伴、分离、成长、重逢。最让我的感动是一个小细节,可能很多人都没发现。
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世界是温柔的粉红色,是笛声悠悠,是雨水涟涟。但孩子还是决定离开妈妈去独自看看这个世界,送走了孩子的小船,妈妈的世界立马就变成了黑白色,背景音乐没有雨也没有笛声,只有空荡荡的写字楼里噔噔的高跟鞋声音。然后我一下就懂了,17岁我去读大学,妈妈送我离开家时候是种什么心情。
还有在后面的某一关结束之后,我以为通关了,但是却没有退出界面。妈妈在图腾上坐下来休息,抬头看着天空。镜头慢慢往上移,天空中是女儿独自航行的身影。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埃舍尔”
很多人都知道《纪念碑谷》设计思路来源于荷兰版画大师埃舍尔。我第一次直到埃舍尔是知乎推荐的神书《GEB: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虽然至今没看完,但算是开启我跨界思维的启蒙读物。
一个数学家哥德尔,一个画家埃舍尔、一个音乐家巴赫,其中的埃舍尔,他作品中融合了许多数学概念,平面镶嵌、不可能的结构、悖论、循环。之前大学时候上过一门高数中的艺术美,埃舍尔的画大概就是反过来,艺术中的数学美。
埃舍尔自画像
《纪念碑谷》的制作人Ken Wong说过,这个游戏是被埃舍尔的名作《上升与下降》激发了灵感。一队队伍沿着楼梯向上走,拐了4个弯后又回到了原处。另一队僧侣沿着楼梯向下走,拐了4个弯后也回到了原处。奇怪的是他们走的竟然是同一座楼梯。
埃舍尔《上升和下降》
我之前在名画群讲莫兰迪的时候就说过,能成为某个流派的宗师级人物的确是很厉害,更厉害的是你不被归类到任何一个流派。和莫兰迪一样,埃舍尔业是一名无法被“归类”的艺术家。就像《纪念碑谷》一样,埃舍尔就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术师,利用几乎没有人能摆脱的逻辑和高超的画技,将一个极具魅力的“不可能世界”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游戏里处对埃舍尔作品的还原
传说中的“潘洛斯三角”,被称之为“最纯粹形式的不可能”。
莫比乌斯环
埃舍尔作品《红蚁》
“红墙”的错综复杂的结构
参考了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的卡斯巴哈山城
“第九艺术”
“建筑美学”
除了设计风格受埃舍尔激发之外,《纪念碑谷》的建筑风格还参考了西班牙建筑师 Ricardo Bofill早期设计的建筑,红墙。这里和光之教堂、美秀美术馆一样,一直是我最最最想去的看的大师作品。
这是我第一次在公众号里写到游戏。古典时期,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是六大艺术,新兴的戏剧,被卡文称之为第七艺术,接下来电影成为第八艺术。
游戏行业拥有同前八艺术相同的特点,却又有自己的独特不可分割的流派,所以,被称做第九艺术。一种事物,当它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时,当它能给人们带来由衷的欢愉时,当它表现为许许多多鲜明生动的形象时,它就是一种艺术。
很多时候,我在大气磅礴的故宫面前,在长城面前,看到宇宙飞船,看到航空母舰时,会感到人类伟大,但也会在方寸之间,玩起这一款柔情满满,满是归宿感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小游戏时,同样觉得人类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