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作品让我们知道
《哈利波特》和《小王子》居然也曾是禁书……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主题为“以雅典为鉴”,与其他国际艺术盛事相比,在德国主办的卡塞尔文献展似乎更多了一份德意志式的沉重与反思。 在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弗里德里希广场上的作品“书之帕特农”(The Parthenon of Books)。
玛塔米努欣 Marta Minujn - 阿根廷艺术家玛塔米努欣的作品《书之帕特农神庙》亮相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
帕特农神庙,众神栖息过的地方
帕特农神庙是在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提议下,在雕刻家菲狄亚斯的监督中,于公元前447年到公元前38年建造的。它10米高、70米长、30米宽。这座神庙本来是为一尊巨大的金色雅典娜雕像而建,后来曾作为提罗联盟的金银储备库,在波斯战争后,这里珍藏的金属在货币战争中被重新熔化,制成新的货币。
带有雅典娜女神的帕特农神庙内部
公元6世纪时,这座神庙被改造成了纪念处女的天主教教堂;奥斯曼土耳其征服这里之后,1460年代早期,帕特农神庙又被改建成一座清真寺。 1687年,这里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用做军火库。也就是这一年,一次爆炸导致帕特农神庙的南部永久损坏。
1715年,帕特农废墟上的奥斯曼清真寺
从希腊的雅典娜女神,到基督教堂再到穆斯林清真寺,帕特农神庙在数千年历史中让众神栖息。 而在今天,这座神庙是民主的象征,同时也成为西方文化霸权的象征。
帕特农神庙夜景
十万本禁书,筑成帕特农神庙
正是借用这层寓意,在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中,阿根廷艺术家玛塔米努欣(Marta Minujn),用10万本来自世界各地的“禁书”重新还原帕特农神庙。这些书籍有的曾经被禁止,但今天又可以重新发售;有的在一些地区可以发售,但在另一些地区却被禁止。
艺术家玛塔米努欣(Marta Minujn)和她的“书之帕特农”模型
14届卡塞尔文献展“书之帕特农”制作现场
从2016年10月的法兰克福书市开始,艺术家和她的团队开始接受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捐赠。捐赠者需填写一个简单的表格,说明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和被禁的时间。捐赠在卡塞尔文献展开幕后还在持续进行中,目前已经有6万余本书籍了。
14届卡塞尔文献展现场
艺术家希望前来捐赠的人们了解一本书的历史,在不同时代的文化审查制度之下对,书籍都有怎样的遭遇?有很多今天被视为世界名著的作品,在某个时期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禁。在本次捐赠中还出现了类似于《小王子》、《哈利波特》这样看起来完全没有理由被禁的书,这让艺术家本人都感到十分诧异。
“书之帕特农”局部
这不是艺术家第一次做“书之帕特农”了。早在1983年,玛塔米努欣就曾在她的家乡布宜诺斯艾利斯做过这件作品。 1983年12月19日,艺术家把两万多本阿根廷军事独裁时期(1976C83)被禁止出版销售的图书从地窖中拿出来,放在她搭建的“帕特农神庙”之上。 这些书的作者包括弗洛伊德、马克思、萨特、海明威……这件作品落成之时,阿根廷恢复民主仅仅过去了一周,可以说“书之帕特农”是这次民主运动的一次纪念碑了。
1983年的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作品“书之帕特农”
关于书籍的故事还在继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是在本次卡塞尔文献展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上,2000多本书被纳粹烧毁,30余万册书籍失踪。而今天,米努欣却在书籍消逝的地方,重新竖立起了这座神庙。
在文献展结束之后,观众们可以把这座神庙上的书籍带回家去。艺术家希望人们因她的作品而相互交流,她也希望她的“书之帕特农”可以被带到世界各地。
三万本书,再次竖起通天塔
在《圣经》故事中,人类想造出通天塔以接近天神,却被上帝惩罚,打乱了人类的语言,让人从此类无法轻易交流。但同样是用书籍,玛塔米努欣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造出一座巴别塔。
玛塔米努欣2011年作品“书之巴别塔”
2011年,玛塔米努欣用个人、图书馆及50多个大使馆捐赠的来自各个国家各种语言的三万本余本书搭建成这件“书之巴别塔”(Babel Tower of books)。在这座巴别塔中,“上帝”所创造的多种语言重新融合在一起――“一百年后,人们可能会说‘曾经在阿根廷有一座巴别塔。它包含着多种语言却不需要被翻译――因为艺术无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