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肖像,木板油画,荷尔拜因,1541
为了准备即将在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播出的《狼厅》系列节目,编剧瓦尔德马·雅努茨扎克对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御用宫廷画家汉斯·荷尔拜因(Hans Holbein)进行了了解。也正是汉斯·荷尔拜因将都铎时代带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来。瓦尔德马认为,就荷尔拜因的影响而言,不论是他复杂的过去还是他与德国的关系,这笔天主教的遗产都指向了一段被隐藏的过去。
考虑到目前在英国发生的政治事件,一个相当有趣的讽刺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似乎过多的依靠一个外国人。而更糟的是,这个外国人还是一名天主教徒的德国人。如果没有汉斯·荷尔拜因,亨利八世就不会像他现在这样出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声名狼藉。而英国的艺术也必定会更加狭隘,甚至可能还会经历莫里斯舞的阶段。而我们也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痴迷于都铎时代。
如果荷尔拜因没有创造出令人难忘、如此真实且令人着迷的亨利八世,可能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也不会写出《狼厅》。在其他人为这位国王所作的画像中,你只能看到一个普通的都铎王朝。而在荷尔拜因的肖像画中,你会感受到亨利八世,这位基督教世界最广的国王。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是荷尔拜因造就了亨利八世,这一点对于现在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打开任意学校的历史书,这一事实就在那里清楚的写着。而亨利八世的那些被砍头的妻子们大多数人也留下了出自荷尔拜因之手的画像。
1526年,当这个可怜的人第一次来到英国时,他被抛弃在了英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和毒性的时期。但事实上,他却是如此幸运,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之一,而这几乎是他命中注定的。他本可以是一个体面的雇佣画家,像所有宫廷里的其他画家那样。但他没有,他是约翰内斯·荷尔拜因,是巴伐利亚的天才。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人们对在荷尔拜因来到英国之前的往事所知甚少。因为他创造的亨利八世和他的宫廷是如此的强大,而让人容易忽视他的其他职业生涯。但事实上当他第一次来到英国的时候,已经快三十岁了,并且作为一个宗教画家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事业。而荷尔拜因在来到英国之前却很少画肖像画。在他来到伦敦之前,他在巴塞尔最出名的是他在各种印刷宗教文本上绘制的插图以及他为大小教堂制作绘制的一些天主教的宗教艺术作品。
我第一次见到所谓的达姆施塔特·麦当娜(Darmstadt Madonna)时,那一个特别美丽的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组塑,周围都是圣洁的捐赠者,我当时认为这是意大利人的作品。因为它蕴含着很明显的天主教徒地中海式的热烈。
我越深入地研究荷尔拜因的过去,它就变得越复杂。他生于1497年的奥古斯堡,是一位来自巴伐利亚的天主教徒的儿子,他被取名为汉斯·荷尔拜因(Hans Holbein the Elder)。他的父亲也很有才华,至于他为什么不出名这个问题让人费解。不过他一定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因为他的孩子荷尔拜因在17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巴塞尔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对我来说,一个特别重要的发现是,年轻的荷尔拜因化名为在《现代社会》(modern society)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讽刺荷兰的反对者伊拉兹马斯(Erasmus)。正如这本书所称的那样,《愚人颂》只是对现代欧洲价值观的一个小嘲笑,它批评了所有掌权的人。荷尔拜因当时只有17岁,但他用潦草的插图讽刺了当权者的愚蠢。
这样一个在16世纪成为众矢之的的男孩到底是如何最终为亨利八世尽职尽责的呢?除非,当然——这是它变得非常有趣的地方——他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尽职尽责。如果荷尔拜因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讽刺意味呢?如果他的绘画比我们认为的更有意义呢?如果17岁的唱反调者从未停止唱反调呢?如果来自巴伐利亚的天主教徒永远是来自巴伐利亚的天主教徒呢?那真相可以说是鸡犬不宁了。(文字来源:BBC,编译/姜婉婷)
瓦尔德玛(Waldemar)与荷尔拜因的画作《大使们》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