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07年8月18日—2007年9月4日
展览地点:K·画廊,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
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历史形成的,也是今人创造的。贵阳在文革后中国当代艺术中,并不是处在边缘的城市。1979年正是“贵阳五青年画展”在北京西单墙揭竿而起,拉开了中国新艺术展览的序幕。在乡土时期贵州版画和云南版画一起,成为八十年代形式追求的重要成就。延伸至新潮美术,蒲国昌、董克俊等乃是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人物。到“89后艺术”时期,这里又有董重、李革、蒲菱、管郁达一批青年艺术家和批评家坚持前卫的艺术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董重等人借助贵州体制内外比较沟通的优势,在这里办双年展,搞工作室,集结了不少更年青的画家、雕塑家,还有多年执着艺术的摄影家,等等。
展现在这个展览上的作品,便是他们的创作成果。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贵州艺术家有一种山野气息,也有一种梦魇氛围,每个人都显得独特而尖锐。没有四平八稳的和谐,也没有温文尔雅的优美。我们常常在干涩、劲健的笔触和野性、异样的构图中,发现艺术家强烈而又压抑、奔放而又苦闷的内心冲突。
他们把自己的展览命名为“角落”,是对边缘状态的自嘲,还是对开放空间的向往?吾不得而知也。但我以为,“角落”不过是我们观察与体验周遭世界的立足之处。在一个信息泛滥、资讯流窜的时代,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角度和落点,比随波逐流的投机者和偷渡客总要好得多。重要的不是身居中心或是身居角落,而是不以中心或角落为意,真正专注于那些让人为之颤栗、为之震撼、为之日不能安夜不能寐的东西。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