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杨晓阳教授访谈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3-05 10:04:00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

  为什么说“大写意”是一种精神?杨晓阳院长直抒胸臆:“大”是一种纵横观照,而不能说“大”是一个单向的,与其他思维方式和其他艺术形式是并列的。它是纵横的,是要统观全局的,所以叫“大”。“大写意”与“小写意”不一样,“小写意”是一种技法,“大写意”是一种观照,是一种纵横观照,“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人合一”是一种宇宙观。这说明中国人看问题是全面的、纵横的、是古今一体的,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存在”。它既然是精神的,那么必然与物质相对应,但并不是虚无缥缈,它是一种存在。“大写意”不是物质,是一种存在。反之,如果把“大写意”说成一种物质,说成一种实在,那它就成为一种画法。它相对物质世界是一种自然存在,是一种思维、思想和状态的存在,是主观化的客观和存在,是精神不是物质。

“大写意”是一种观念

  中国人对“意”是非常重视的。杨院长提出第二个观点,“大写意”是一种“观念”。他谈到:“何为意?”“意”其实就是一种情意、一种意思、一种思想、一种想法。在绘画中的“写意”是通过“象”来表达的。“象”与西洋人讲得不一样,他们讲“形”,中国人讲“象”,但在中国“象”、“形”都有。所谓“大象无形”,中国人的“象”是超越西洋人的“形”的。“形”是可看的,“象”是超越这个可看的自然,最后造出来的“形”。不是自然“形”,不是看到的“形”,而是加工过的“形”。这种“形”已经上升为一种“象”,称之为“大象无形”。无形并非没有形,无形并非常形,无形无常形,无形无自然形。不是自然形、不是常形、不是经常看见的,但是有形的,这种“形”就上升为一种“象”,它是中国特色的艺术造型观。“大象无形”是中国特点,观念是思想的结果、结晶,是一种哲学层次、“道”层次的形而上看法。“大写意”是一种“观念”,是经过思想沉淀的,在中国艺术大的范畴中具有普遍的意义。“象”和“形”的观念是不同的,它是一种表现性的客观,表现“意”、传达“意”。所以这种表达意的对象不是原形,是一种人工造出的形即为“象”。

“大写意”是一种方法

  “大写意”同时是一种方法。杨院长告诉笔者说,这种作为一种方法的国画范畴的“大写意”,主要用来说明大概念中的“大写意”。这个方法是个小方法,但它却是一个具体的例证。他用绘画中的“大写意”来证明他的这种纵横观、证明他这种观点。杨院长讲到了他多年来思考探索出的特有方法。

  首先是观察方法,他归纳为“十观法”。1.以大观小法。何谓以大观小,他举例说:比如我们现在离得很近,可以先画一个房子,透过房子表现我们在里坐着,还可以再想象,他站在很高的空中,来看原来的地方,可以把周围的环境、楼群等画上,其中有我们。2.以小观大法。与以大观小法相反。3.远观近取法。他又举例说:在很远的地方看一片风景,但对风景的某个局部画得很清楚。站在高山上,看到一间房子,这房子看上去占据很小空间,但这是重点,大的布局定完之后,再把细节描绘出来。4.近观远取。在近处看,画出来的是个大场面。5.仰观俯察。对于要描绘的对象并不是在一个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视,可以面面观。6.由表及里。观察一个事物不能看其表象,要通过其表象掌握人的心理、思想、性格。7.以动观静。要描绘一件事物,对方静止,他在其周围观察,到处观看。8.以静观动。看黄河长江、奔腾万里,人坐在岸边,看其流速、流势,看其早晨、黄昏的变化。9.以情动物。在观察、描绘一个人物时,不能仅像照相,而是要对这个人有许多思考,对这个人要加以理解。10.目识心记。画一个人或物,并不是对着人或物画,而是已经记住了,不用看就如在眼前。

  其次,是操作方法,它分为五大技法:1.勾勒法。用线条、用单线勾出一个人的方法,如白描等。2.勾皴法。如山水画一边勾一边皴,勾的是轮廓,皴擦的是里面的结构。3.泼墨法。大笔挥洒,像泼墨、泼水一样。4.破墨法。已经画出的这笔水、这笔墨,当它还没干时,再加水墨,加的时候,它要渗化,这叫破墨法。就是破开了它,拿水画也可以,颜色画也可以,拿重墨、拿淡墨、互相反复地画,在它未干时,互相渗透,就破开了。5、积墨法。待这些画面彻底干透了以后,还不够,再加墨,叫积墨法。

  第三,造型方法。他又归纳为造型四步。第一步:写实。对实体写生,画人物或风景是什么样子就尽可能画成什么样子。第二步:取舍。自然物象是丰富多彩的,但作者根据自己的了解、根据自己的构思取舍、根据对主题的理解,突出重点。取舍下一步就是概括,比如画一棵树,这棵树有100多个树枝,但画面上可能只画10来个树枝。就是说,只要画出它丰富的感觉就可以了。把它的背景取掉,突出这棵树。第三步:意造。作者目识心记,写生多了就记住所要画的内容。在绘画时,对着物画出的不是物而是一种对物的感觉,是造出的,画的是概念,这就是作者对物的理解,可能画得与自然结构不同,所以叫意造。第四步:忘形。不知道自然是什么样子,作者对自然这个形象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作者已经忘记它原来的结构是什么比例,想把它画长点就画长点,叫忘形。

  第四,用笔方法。用笔和用墨都有4种境界,其中用笔四境包括:1.执着。比如写字的人开始对字的结构不熟悉,描红,很认真一丝不苟,很执着。2.从容。天天描红,接下来的时候不照着写就很从容,甚至背过了,就更从容了,很轻松地把字写下来,这要经过很长时间。3.放纵。不照着画,随心所欲地画感到很放纵。4.忘情。物我两忘。画的时候只是想着纸上有啥样子,手就画成啥样子,手画的样子往往超过作者的想象、超越作者的感觉和经验,画完后不知道怎么回事,连自己都没见过,这叫忘情。

  第五,用墨方法。用墨四境:1.淡墨明丽。如月光般明丽、轻松。2.中墨苍茫。如黑不黑、白不白的状态。3.重墨浑厚。像月光照在山的背光面,显得很重、很浑厚。4.焦墨沉绝。研得最重又隔了一天的墨,要比浓墨还重,焦得像油漆一样,很少有人用,一般人不用,这种墨一般不要透明,一定要死黑,焦黑一般人用不了,所以叫焦墨沉绝到顶。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中艺博拟邀80家画廊参展
· 徐悲鸿《立马》辨伪
· 构建当代文艺创作 科学评判价值体系——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书记处书记言恭达
· 保利将办世纪悲鸿收藏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