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逸宾论画追忆录——纪念国画家黄逸宾先生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6-20 15:02:41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文/胡华丁(浙江大学教授)

笔者师从画家黄逸宾先生凡十余载,多蒙指点,收益匪浅。今将先生平时论画,参考笔记,追忆辑录,以飨读者。

逸宾先生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这同西方不一样。西画讲究的是素描。中国画没有笔墨上不去。总之,有笔有墨,乃评画思议标准。一幅画有无感人的力度,主要在笔墨。”那么,什么是好好的笔墨呢?“我说一句话,就是线条要有内容,虽是一点一画,内有东西,有神气,笔中有物。作画,形也要,大体要像。怪里怪气,我不赞成。但要用笔墨来表现形。画人物,画出神态,就靠笔墨。画山水也一样,就是一个点,也要有锋、有腰、有根,这样就有内含。”“有的画线条像泥巴,毫无生气。黄宾虹先生的画,浑厚华滋,力透纸背,得力于他的笔墨内涵很高。行家看画,不但看正面,也看背面。初学者作画,随便一扫,是很肤浅的。我们要一笔一笔,扎扎实实地着力。”

如何用笔,逸宾先生主张多用中锋,认为这是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因为中锋作画,比较容易活。我的长线条,就多用中锋。长笔锋、长笔杆,又站着画,意在着力。陆俨少先生说,全身的力集中在手上,手上的力集中在笔尖上,踏踏实实,一笔一笔画。要像书法一笔一笔写出来。这样才能画出有分量的东西。有些初学者容易‘描’,这是忌讳的。当然,注重中锋,并不是排斥侧锋,侧锋也画得好,用侧锋也要厚重,有内含。淡墨如何厚实,做到清而不薄?要用笔写上去,如写字一样见笔,在快干为干时再来一下子,用清墨反复渲染,层层见笔,有天然纹理。”

他“注重‘势’字,即倾向性。艺术这个东西要有特点、有个性。有的人多用点,有的人多用线,各有其长。黄宾虹的点很高明,这是他的特色,别人很难学。唱戏也一样,几个动作与众不同。荀慧生一出台,几步就抓住人。张艺谋的东西人家为什么说好?因为他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说,好走极端吧!浓的很浓,淡的很淡。要狠一点,大胆一点。做人越老实越好,作画越凶越好。潘天寿先生画鹰就很泼辣,来不及的时候,甚至抹布蘸墨也用上了。”

逸宾先生教导我要勤学苦练,熟能生巧。他生前晨起第一件事就是作画,灯光早于曙光。他说,“学画的功夫是无穷尽的。黄宾虹先生从16岁开始,画到90多岁,画了几万张。我也把画画当作生活之必需。我画画写写,就是休息,所以其他的活动都比画写吃力。画是一种艺术,一种学问,一种工作,也是一种娱乐。我最初是画着玩的。在人家的鼓励下,渐渐有所追求。我画毛竹,就画了好几麻袋。多画,熟能生巧。熟了,基本方法就有了,是个乐趣。陆抑非先生讲,画一幅满意的画,比吃酒席佳肴还有味。画事要勤学苦练,这是共通的。”

谈到浑厚华滋,逸宾先生说,这是山水的神韵再现,山水画历来重视浑厚华滋。层层积染,密而空灵,浓而不结,厚而不板,清而不薄。其方法,我说句通俗的话,就是“先清楚后糊涂”,浓墨小笔层层积染,淡墨可用大笔,淡破浓,浓破淡。觉墨擦、干擦、半干时擦都可,重要的是大空小空布置好,极浓密而能空灵有致,这是黄宾虹先生的创造。极密但要见笔,有好笔墨功夫才可画得好。结板了,怎么办?可用不透色(石绿、朱砂、赭石)补救。实在不行了,挖掉一块,重画。有的人用剪贴作画,我挖掉一块再补,为何不可。

谈到章法,即布局、结构,过去叫经营位置。逸宾先生说,“本来中国的画论上,只提到经营位置,自刘海粟、徐悲鸿两先生留学回来办美专,搬来西洋教学大纲,章法就有了很大分歧。国画与西画,实乃两大系。中国画的传统结构,是所谓多点透视法,而西洋画是单点透视,直摄镜头。西方油画、水彩画即此法。他们这种画法,造型比较准确,可以把景物画得很准确很精美,但难以及远,画长卷长条都不行。不像中国画,可以一泻千里,容纳万里长江于一图,画出那样的长卷。所以,我们对西洋的东西要一分为二,不要以为凡带‘洋’字的都好,带‘中’字的都不好。传统的好东西,还是不能丢。”

中国山水画如何经营位置。概括逸宾先生亲授,要者为:要有主次。如画山,一大峰,一小峰,体现出主宾照应、拱揖的关系。如果两个山头并列,都一般大,就没有主次了。譬如演戏,光出来个小姐,没看头,有个丫头,再配个小丑,就成戏了,浓淡也要互相照应。要有虚实。大空小空布置得宜,上集下散,左集右散。一边虚一点,一边实一点,否则就平了。画山也要有阴阳面。有虚实,才能看出阴阳面,否则就平板了,站不起来。很淡的山,也要一边重,一边轻;布局要不等边三角形。中国画尽管千变万化,概言之,大孔小孔,都是不等边三角形。方方正正,就不好看。黄宾虹的树比较斜,倘直起来,就不好看。即使画点子,也要讲布局。点子要攒三聚五,平列起来就不好看;平散与斜紧,这是不同风格在结构上的反映。论书法王羲之属斜紧,颜正卿是平散的。在画上,吴昌硕是斜紧的,黄宾虹基本上学王原祁,平、散、满、密。我也是平、散、满的结构。但平、散、满也要有虚实,经营位置比斜紧更难。画家习惯用哪种就哪种。画习惯了,下笔就是这样,成了套路,这或许是一种不足。修边幅与不假修饰。修边幅,严谨,不修边幅,很随意,有其特色。画得好,都能臻于完美。但初学画,还是严谨一点好。待熟练了,随心所欲了,可不假修饰。初学就不修边幅,不免要“漏馅”,乱七八糟了。像吴昌硕、黄宾虹诸位大家,随便弄几笔就很好看,人家是弄不出来的。

逸宾先生提倡多临摹。中国画的宝库太丰富了,我们继承传统,还是要在临摹上下功夫。我主张临摹历来的大家。比如花卉,临吴昌硕的作品,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临,不画上千百张要搞熟是不可能的,要拼命画就是了。有些黄宾虹的作品,我临过百把遍。临久了,就不费力了,开始要忠实地临。好像我们学文学,要懂得文学语言,就要背熟,学画也是这样,那些方法,熟了就用上了。现在有些青年,丢开传统,急于创新。其实,创新是自然出来的。要临大家,不要怕人家说你太陈旧。有些画家本来格调不高,你不必花那么多功夫去临。当然,每个画家都有其长处短处。临大家,也要师学长舍短。有的人把人家的短处学来,长处却不学,这是可叹的。

关于对景写生。他说,“现实的山水搬到画面上来很不容易,要选择适合自己章法去写景。要善于取舍。我多用速写方法,不为景所束缚。如为景所束缚,就画不好。如一定要像,不如照相。在我的书画集里,《新昌山村》就有所选择,不为景所束缚。《昌化路上所见》,就是速写画出来的,结构还是传统的结构。”

逸宾先生谆谆教诲要多读点书。赏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世俗之气下降。在画事上起步较晚,更要在提高上下功夫。要练书法,中国画家,没有一个字写得不好而能画好的。

逸宾先生生前,笔者向他求教,热心的黄师尽情作答。如问,你作画喜欢用薄宣纸还是厚宣纸,他说喜欢薄的;有次问,你赋色艳而不俗,怎么弄法?他说,美院有位教师也向他请教这事,他就指画桌上那只大洗笔缸说,就凭这个;有次又问,除了黄宾虹,还很欣赏谁的画,他直言陈子庄(即石壶),凡此等等,真是记不胜记,品茗闲谈,黄师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

光阴荏苒,在逸宾先生谢世七周年的时候,整理了先生论画之要旨,以为纪念。

黄逸宾 新昌山村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画家黄宾虹
· 晚年黄宾虹
· 真心真情绘丹青--评古强的国画艺术
· 手卷作品荟萃国画名家雅集
· 荷而不同·姜文定荷花国画摄影(杭州)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