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讲•述 —— 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7-27 10:44:41 | 文章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作者:汤林丽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财团法人台湾美术基金会、中国美术馆、台湾美术馆联合举办及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支持的“讲•述——2009 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分别于2009年5月23日至6月28日、2009年7月23日至8月13日,在台湾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两馆在当代艺术主题展览上的首次合作。

以“讲•述”为主题,传达出当代艺术所呈现的“交流”和“对话”的文化特性。“讲”和“述”涉及讲述者(自述与转述)和倾听者,由于个体体验、社会身份、文化背景、地域时间,以及讲述目的不同,两者对讲述内容的表达与理解是有差异的。这使讲述本身成为一种产生无限可能性的过程,形成了最终创作表达上的多元,以及解读与理解的多样化。

两岸58位艺术家的作品涉及历史记忆、现实反思以及个人经历与公共空间三个方面。其间可以看到对传统、文化变迁;对社会现实、生存空间的反思;还有对个体经验及感受的抒发……展览呈现海峡两岸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两地艺术创作的变化和创新。

一、历史·记忆

艺术家通过个体独特、敏锐的叙述视角,利用历史文化、传统符号为载体进行形式转换及当下解读。在“先前文化”与“周围文化”两种文本的交互作用影响下,创作主体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认识和采用文化传统和公共记忆,将传统文化的文本置于一个“非文本”的历史框架之内,实现文化延续性的“实验”,也使文化与传统的历史合理性与可塑性得到展现。

邱黯雄的《雁南》和《在空中》、孙逊的《文字元年》、刘鸣的《水墨空间》、裘世明的《断片》等作品,将“水墨”、“古文字”、“绘画图式”等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进行转变;朱芳毅的《无社会化的物件语言》、蔡智荣的《符号编码》则以新的视觉形式展现集体记忆中熟悉的物像,讲述社会生活中秩序和理性的一面。钟明燕、瓦历斯·拉拜、廖修平、黄恺、罗中立的作品中表现对已往生活、消逝事物、理想家园的追述与怀望。马堡中的作品《花开花落》、陶艾民的《女人河》、吴天章的《日行一善》及《夙夜匪懈》,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现在时代变迁中的集体记忆,以及对由事件引发和形成的习惯认知的关切和反思。董振平、邱昭财的作品,通过重新变造国旗或是转变文字情境,向观众传达重新结构集体符号的可能及人与人交流、接触中的相互关系。

二、现实·反思

当代问题作为讲述的内容,无疑基于对当代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实、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审视与表达。讲述者的切入点从传统、过去转向当下,内容的选择以及讲述的方式都更趋向于个性化,讲述者与倾听者间的交流基于集体意识的共性,同时也凸现出个体间的差异性。讲述由“陈述”、到“交流”再到“对话”;在目的上,由向外寻求认同转为向内的自我认同与表达。

吕山川的《事件》选择那些能感动他、震撼他的发生在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完全根据报纸版面设计的画面创作作品。使媒介本身成为他艺术中的“内容”,用绘画的手段将事件“重述”了一遍。杨少斌和姜健的作品,记录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平凡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社会高速变迁中普通人的现实生存境遇的关切。许淑真与卢建铭合作的《植物新乐园》讲述了当下台湾原住民作为边缘社群的环境变迁和文化遭遇。游本宽的《真假之间—信仰篇》拍摄了置于大众公共空间突兀出现的神圣物像,以人类学家所具有的敏锐洞察力,记录下台湾社会生活中值得关注的特殊性。武明中、周滔、杨剑平、陈擎耀、郭振昌、洪易、庄凯宇的作品,都是当代都市生活的局部特写。既传达了时光流逝的瞬间和微妙心情的流动感,又以一种调侃的、夸张的方式传达出所处其中的个体的盲目、欲望、愉悦或无奈。海波、徐晓燕、洪天宇、刘柏村、周育正的作品,似乎更关注于有人参与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不断逝去的自然景观及趋于式微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关注。崔岫闻的作品通过盲人与女孩间的互问互答,让两者在“讲”和“述”的角色间不断转换。作品展现的不仅是个体经验感知的交流,也是二者对外在世界不同观察角度的交流。杨千的作品将原本作为内容本身的流行文化,通过物理功能的转化,变成了形式和载体。而作品呈现的形式(样式)则成了观众所看到的内容,流露出对流行文化的调侃和反思。范扬宗的作品展现了超现实的空间扭曲,是个体对外在环境的独特表现。赵世琛的作品,以游戏的方式,向我们表明转述过程中,因为倾听者的个人差异所造成的“误读”。

三、个人经历·公共空间

从宏大的历史叙事、当下现实,到微观的个体经验,再变成讲述者的自言自语。如:何唯娜、闫博、王之博、诗迪、刘韧、袁旃、徐洵蔚、梁莉苓、郭维国、陈敬元的作品,所呈现的是艺术家个体的“私语”。倾听者只有自身有相同或相似的经验,才能真正领会艺术家自我对话的语境。时砚亮、董媛、王俊杰的作品,通过对朋友、过往生存空间、生活环境的描写,表达对逝去的人与物的追忆。刘曼文、喻红、杨红国、李天元、张乃文的作品,似乎打开了心结,不再“独白”,而是将个体的体验放到公共空间中来自我关照,通过描绘他者,与之交流和对话,来寻找公共生活中个体话语存在的合理性。邱建仁、于静洋的作品,虽然讲述的方式不同,但内容却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这些看似微小的个体生活现实,在“自述”、“转述”的过程中呈现出同时性和相似性的特点。  (本文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学硕士 此次展览展览策划助理)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讲·述”——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在京开幕(图)
· 海峡两岸共同“讲·述”当代艺术
· “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将与大陆观众见面(图)
· 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登陆北京
· 讲·述——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