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实验场:用“自由”、“开放”、“反叛”拥抱艺术

时间: 2016-08-04 11:22:50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首页> 资讯> 展评


展览海报

青年艺术家群,一直是一个国家未来艺术发展的先锋队和潮流的创造者。尤其是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拥有更多的可创新机遇和新的艺术思维以及数字媒体带来的种种便利。这些因素都促使他们不断的打破常规,冲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然后用艺术对生活和生命不断的进行深刻的挖掘和反思。


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策展人王艺先生

北京时代美术馆在近些年一直十分关注青年艺术现象,并针对此举办过一系列的艺术品展览。从艺术的发展脉络来看,青年艺术群体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了个性化、微观化和多元化的艺术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也往往暗示了一个时代的某种审美和文化流变,包含了对当下艺术的隐性思考。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一方面,青年人在感知自我的同时,开始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条件,去重新思考个体生命的日常省察与自然世界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在伴随人类的进程中,横跨文化史、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多重释义成为可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呈现的问题也更加开放和多元。

关于此,2016年8月3号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就再次举办了一场以青年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为展览主体的艺术活动。本次活动遴选出36位青年艺术家,共计展出作品100余件,其中参展的艺术家分别是:

Alice Pedroletti(意大利)、陈轩荣、蔡磊、柴觅、何健、孔令昕、李青、李旭伟、李竞雄、刘辛夷、刘玉洁、刘嘉嘉、栾佳齐、马佳伟、宁长亮、潘戈阳、潘黎、彭丕、任瀚、孙博、王凤鸽、王海龙、王礼军、王琰迪、薛承林、闫珩、杨穹、姚朋、于洋、应歆珣、岳艳娜、张孟良、张秋实、张文荣、张伟、朱晓光(按拼音先后顺序)


嘉宾和参展艺术家合影
 

这次活动的名称为“2016时代青年艺术计划 | 旋构塔•青年艺术实验场”,首先,选取的展览艺术家群体很明确,为活跃在当下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其次在展览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也一如既往的继承了时代美术馆近些年的切入角度,多为是跨媒介和学科的艺术形式,展览方以艺术观察者和学术梳理者的身份介入青年艺术现象,发现当下艺术自发的新视角和新实验,突破艺术评判的模糊界定,展开艺术边界的思考和探索,为观众介入当下艺术创造更多无限的可能性。

在展览开幕式之后,时代美术馆还举行了一场艺术对话式的沙龙活动,分别邀请了:何桂彦、黄笃、王春辰、段君四位先生就“当代艺术的话语生产与表达差异”进行了对话。对话节选附录如下:


嘉宾对话


活动主持何桂彦先生

何桂彦:当代艺术具有特定语境和时代背景

我们所理解的当代艺术,在过去的时间节点和30年发展当中,和今天的当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八十年代初,只要你是现代主义语言,只要你是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叙述,以及背离高大权的叙述你就是当代的,所以八十年代中期只要你的作品是抽象,只要是表现甚至超现实主义的痕迹,只要跟学院拉开距离你就是当代的。九十年代当代是你在知名话语当中的经验,你的调侃你的反风等等就可能是当代。所以我们注意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所说当代艺术不仅它的形式和媒介发生变化,在背后支持它的途径和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可能今天我们在青年艺术家看来,我们得天独厚条件是你可以使用任何媒介,你可以是影像也可以是行为等等,但是你发现也有困惑,什么样的行为才可以生成自己的艺术,什么样的表达在现代会显得有意义。当我们可能回到具体创作当中,会发现每个同学,或者每一个青年艺术家你们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有的艺术家更多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有的艺术家不会考虑纯粹个人个性的表达,可能还有一类艺术家,他可能跟个人没有关系,也不追求跟时代和美术史有关系。但他一定要在自己的逻辑和话语当中,让自己的作品生效,设定应有一个情景,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艺术不仅仅只是艺术家的创作。

换句话说,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是艺术家完成的。我们看到有一个摸不着的手,有一个话语体系,有一个逻辑有可能比艺术家还要强大,它在提供一个参照,提供一个上下文,现在的问题就来了,我们怎么营造这个语境,怎么让自己的作品在话语体系中生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今天我们可能会产生困惑的原因。我们希望在我们的过去30年历史情景当中去看有没有一些规律,有没有一些话语在特定的时代和语境当中生效的,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天核心的命题。


对话嘉宾黄笃先生

黄笃:艺术话语的生产,需要多面的因素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当代艺术话语生产,要想纳入到艺术创作里边,实际上它贯穿艺术创作和话语之间,某种意义上我认为是一个批评和理论化的过程。艺术家根本不考虑是不是有一个话,更多考虑是艺术创作里边对现实,或者对个人话的表达,我们怎么理解话语,怎么生成话语。艺术创作跟话语生产是有一个间隔的,不是有创作就有话语。所以我想通过对艺术现象的一个概括,或者一个总结,来构成一个话语。比如中国九十年代,玩现实主义,也是被赋予了话语,我想这个解读本身,艺术家创作完了以后,我认为这本身就已经先构成了他的话语基础,紧接着后面才是批评,或者理论,或者策展来不断生成的话语。当然我自己认为,我们除了理论,或者策展实践以外,我们不可忽视的在21世纪以来,关于新的青年艺术,商业的力量对话语生成作用还是很大的,所以我想研究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一个理论命题。


对话嘉宾王春辰先生

王春辰:艺术家要做的需要磨练技术和扩充思想

说到艺术家和艺术史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艺术历史是艺术史家书写的,但是他们书写历史的时候是依据什么写的?所以说,说到这一点我倒觉得从可操作的层面来说,艺术生产都是借用其他的某种方式,去创作不曾发生过的,或者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作品,以确定您在这个场景下具有当下和时代的关系,所以话语生产和艺术话语生产就是这样,如果按照别人的逻辑去做,无论做得再好都很难进入,而跟艺术美不美,精致不精致,优雅不优雅,是不是被别人收藏都没有关系,可以收藏,但是它不是决定艺术存在的方式。当然它需要这样循环的关系,但是它不是终极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我想更大的挑战是这一代人,上一代人他们知识来源在哪里,像刘晓东一样,他有很多他自己的关系,他一套艺术生产模式是有他自己的模式,没有这个模式刘晓东也不会成功。现在一个具体的艺术家,能不能把一套自己想创作的东西,跟自己有关的东西,创作出来,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画面的形式,或者一个简单的外在的形式,可能这是更大的要求。

真正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一定是新知识吸收上有大量的内容,否则后期是走不下去的。为什么很多艺术家焦虑,焦虑只是在画面上焦虑,而不是焦虑在知识的深入上,这个知识不是简单的信息的摄取,而是更深入的理解,更深入的探讨。如果只是画面上注意有什么新的图像和什么新的语言方式,这肯定走不下去。我们看到的国际上,包括安迪沃霍,波洛克等,他们越到年长的时候,包括毕加索也是,创作越来越丰富,这些东西我们没有看到,我们只记住代表性的作品,认为定性他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其实展开他们更多的创作时,你们发现越到成熟的时候,他艺术创作越是跟他整体知识同步,包括之前聊到的那么多的艺术家,就是因为这些艺术家真的是在读书的基础上,他们对艺术有丰富的理解。艺术家一定要多读书,写作,因为很多时候,艺术家不说,光靠理论家来说,艺术是说不清的。


对话嘉宾段君先生(右)

段君:青年艺术要有主观图像生成意识

我认为九十年代这个时候青年艺术创作和我们现在青年艺术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在于那个时候的艺术家,他们往往把他们看到的世界当成一个图像,他们表达出来的可能就是这个图像,所以他们很重视图像,他们早期图像感很强。包括当时的行为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也是把世界看成一种图像,但是在图像里边可能加入自己很多的感受,比如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感受。

但是到今天,比如从这个展览可以看到很多的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很少把自己的作品看成一个图像,或者不再简单的是一个图像,他更加重视图像产生的方式,这个产生的方式归结起来就是话语这个词,可以很好的归结,我们看到今天比如像墙上的这几张,是选择一个角度形成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眼前的世界。还有今天看到有很多把图像叠起来,通过绘画装置组合,让图像呈现出不同的感觉。所以这个区别就非常大了,所以青年艺术家有一些图像生成的意识,已经脱离了图像,在现在来说非常关键的一点。


对话现场
 

在对话沙龙结束以后,本报记者针对一些问题对几位嘉宾以及参展的艺术家进行了一些采访。

如何看待当代艺术

陈轩荣:在我看来当代艺术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艺术中,不管是中世纪艺术还是文艺复兴艺术或者十七、十八世纪的艺术,他们的作品放在他们自己的时代也可以说是“当代艺术”,我觉得当代艺术不仅是用媒介或形式来区分它们,无论是架上艺术、影像艺术、装置艺术或者行为艺术来判断它们的先锋性或当代与否,反而是内容方面,内容现在变得比形式更为重要,从内容上区分是否跟时代产生联系。

当代青年艺术和时代审美的关系

何桂彦: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青年艺术现象,从1980年以来,在各个时间和阶段都涌现出一批以青年艺术家为代表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运动。从这个角度讲,青年身上的朝气、反叛和实验精神,是体现的非常充分的。在今天来说,对于当下青年艺术家来讲,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信息、对审美,以及来自于科技和最新的图像生产的方式,用到当代艺术的创作当中和媒介的表达当中,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对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审美,应该来说是超前的。

当今艺术环境下的当代艺术的文化内涵

当代艺术有很多形态、风格和各种表达的手段,但最为内核的还是一定要和时代发生关系,和现实以及个人的创作发生关系,最后要回到时代的现场,回到今天的艺术史情境当中,这很重要。

部分参展作品:

 

展览及活动现场:


现场观众提问
 


参展艺术家代表发言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据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时代美术馆除此次展览外还将在展览期间举办3场艺术对话以及一系列侧重于展示当下青年文化、相关领域带有实验性的数字艺术、影音剧场等活动。

艺术对话二:

“后网络时代”的影像艺术

沙龙时间:2016年8月13日 15:00-17:00

主持嘉宾:董冰峰(独立策展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对话嘉宾:冯梦波(著名媒体艺术家)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何蒨(媒体人、巴黎政治学院博士)

艺术对话三:

中国艺术的诗性原理

沙龙时间:2016年8月14日 15:00-17:00

主持嘉宾:夏可君(哲学家、批评家、策展人)

对话嘉宾:臧棣(著名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敬文东(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张光昕(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影像放映:

“超乎影像”一场走心的夏日观影趴——“从克莱蒙费朗到北京- 欧洲短片巡展”

活动时间:2016年8月13日 19:00

活动嘉宾:苏静(毕业于法国里昂二大卢米埃尔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系副主任;中国影视艺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

刘兴(导演)

影音剧场:

《《《 氵》》》柴觅影音剧场作品 — 一场以“水”为媒介的沟通仪式

活动时间:2016年8月12日 20:00-22:00

活动嘉宾:柴觅(跨媒介艺术家)

thruoutin(美国电子音乐家、音乐制作人。)

潘丽 Anita Pan(多元创作人)

活动介绍:艺术家柴觅于2015年发起了这场关于“水”的实验演出,邀请两位声音艺术家thruoutin(美) 和 潘丽(中),共同合作和创建一个多媒体影音剧场。通过自创的水装置,在现场进行发声,取影,造象。水作为整个演出的媒介与议题巧妙地与装置、行为、现场音乐、即兴歌唱和现场影像结合在一起,挖掘由水引发的多种意象,制造抽象诗意的影音体验,探讨人与环境的多重关系。根据水不同形态和体量的从小到大,演出分为三个乐章,滴、流、涌,它们将共同呈现一场由水制造的特别对话。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