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两次登上日本邮票的旅日中国艺术家王传峰

时间:2017-08-23 21:18:14 | 来源:人民中国 作者:王众一

资讯>展评>

王传峰完全不像人们想象中的艺术家的样子。他更像一个憨厚的农民,脸上永远是和善的微笑。可是你要是看到日本顶级艺术摄影家筱山纪信为他拍摄的肖像照,你就会从那个笑容中读到中国的乡土文化、传统哲学与东方艺术打通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智慧。他的作品在日本有很高的公认度,曾两次登上日本邮票,他也和日本多位顶级艺术家有过深入对话和合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我们特别策划推出本文,通过王传峰在日本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了解他运用艺术手段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作者:王众一

中国山水的启蒙与东瀛艺术的启发

“人人都说沂蒙好,沂蒙山上好风光”。王传峰是从山东省沂蒙山区走出来的孩子。那里也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1967年出生的他,一提到家乡,便会和人说起他儿时对家乡青山绿水的记忆。“就是那样秀美的山水孕育出我淳朴善良、热情的性格,也让我对绘画、对艺术有了一些懵懂的认知。”

20世纪90年代,王传峰来到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求学于坐落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地处江南,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山东的乡土文化和江南的文人风骨在这里汇合了。杭州这座城市给他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启蒙。在这座艺术殿堂里学习的水墨画花鸟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他的艺术生命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在杭州求学这几年,王传峰深深爱上了这座细侬软语的城市,他的画作里也因之充满了烟雨江南的水墨风情。王传峰总说,就精神意义而言,杭州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王传峰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最好时期。当时的教育提倡“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让王传峰并没有仅仅盯在传统水墨画的学习上。他经常来到学校图书馆里翻阅书籍资料,接触到日本绘画大师东山魁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高山辰雄等人的作品集。色彩对比强烈、浓郁的东瀛绘画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已经打下扎实中国水墨画基础的王传峰。经过一番思考,在毕业之际王传峰毅然决定去日本留学。

与艺术家曾梵志(左)、蔡国强(中)合影

1992年5月,王传峰只身来到日本学艺。刚来日本的时候,他每天看展览,查资料、看画册,疯狂地汲取着艺术的营养。在日本举办他的首个画展时,他借助勤工俭学送报纸的机会,偷偷地把画展邀请函夹在当天的报纸中送出去。画展大获成功,参展的30多幅作品都被人买走了。

随着岁月的沉淀,王传峰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琳派艺术特点,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色彩的变幻加上纸张的运用造成独特的视觉冲击。

《鱼群》 1994年  65×68cm

《花和鱼》 1997年  38.2×26cm

他的作画程序是,先在和纸上用水墨线条打底,勾画出大致轮廓;再用大量的金色喷洒,使得画面呈现出在柔和的线条中潜藏着欲言又止的禅机,在浓淡交错的颜色和谐中包含着多样变化。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和纸就这样通过王传峰的艺术创作,在现代艺术领域呈现出新的魅力。

因画鱼而成功,用鱼画为友好搭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王传峰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建馆100多年以来第一次为在世的艺术家举办画展,对于王传峰而言,这次画展是他艺术生命中一张重要的成绩单。

事实上,他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业内的公认与高度评价。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王传峰的绘画世界主题是鱼和水。他把鱼作为艺术创作对象,二十余年锲而不舍,执着追求,足以可见他始终坚持关于生命本源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寄寓着深刻的哲理。”

《樱花和鱼》 2000年  38×18.5cm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这样评价道:“他的鱼传递出某种信息,仿佛是从记忆的碎片中游出来,是关于鱼的文化意趣之中游出来的,带着化石般的纹鳞,甚至带着汉字的纹身。这种鱼还让人想到事物的永恒和人心的祈愿。”

日本绘画大师东山魁夷的评价则是,“这些画除了体现出对美术有着深厚的研究,在传统绘画技艺上也有着深厚基础,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是具有魅力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新尝试。”

《丹鱼映水》 2006年  68×68cm

日本绘画大师平山郁夫和王传峰曾联袂创作。他这样评价王传峰的作品:“比照鱼和水的关系,表达了美丽自然和艺术的关系以及人们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祈祷中日两国永远友好、和平的愿望。”

平山郁夫题写王传峰美术馆馆名

王传峰还先后三次将他的个人画展带到德国,德国美术评论家评价他的作品是“光影变幻间的艺术”。

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王传峰全力投入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交流。

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两国分别在本国举行“日本年”、“中国年”的纪念活动。日本的邮政省为了发行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的邮票,特别向全日本征集绘画作品。中川美术馆推荐了邓林的作品《紫藤花》。而邮政省通过日本著名政治评论家三宅久之找到王传峰,请他画了一幅《源远流长》的作品用做邮票。相传,500年前金鱼从中国传到日本,至今仍被日本人民广为喜爱。王传峰的这幅作品运用了象征手法,画了两条金鱼畅游在樱花盛开的河流中。画面中的30朵樱花,暗喻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为庆祝纪念邮票成功发行,时任中国驻日本大使武大伟还特地在使馆举行了庆祝酒会活动。

2002年,王传峰的作品与中国画画家邓林的作品双双入选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邮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30周年双喜临门。这一次日本邮政省希望王传峰和他推荐的日本的绘画大师联袂创作。王传峰马上想到初来日本时曾经给予自己指点的日本画大师平山郁夫,老先生也欣然应允。这套邮票选用了王传峰“鱼水情•春夏秋冬”四幅作品。鱼和水、春夏秋冬四季、以及红梅、睡莲、红叶、水仙四种花卉,表达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也表达了期盼中日两国世代友好下去的愿望。

2008年,王传峰与平山郁夫联袂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30周年纪念邮票创作

一个中国画家,其作品两次出现在日本的有关两国关系的纪念邮票上,这在邮票制作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两次邮票绘画的主角都是在水中游弋的鱼,充分体现了他的作品的深远寓意以及在日本的认知度。

2010年,王传峰的作品由时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宋健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天皇明仁。因为王传峰的杰出贡献,2011年他被中日友好协会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称号。

鱼与竹:东方哲学的体现者

谈到对鱼的执着,王传峰说,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鱼”在他的心目中就是美满、吉利的象征。他记得在日本的热海Moa美术馆曾经仔细观摩过的尾形光琳所作的《红白梅图屏风》。远观形似中国太极图案,细观其中有涓涓细流,有梅花陨落。太极图案一黑一白、一阴一阳,极似两条鱼环绕其中。这给他带来了以鱼为题的创作灵感。从此王传峰画鱼画了20多个年头,鱼也仿佛成了他绘画艺术的标志。

尾形光琳所作的《红白梅图屏风》

《庄子•秋水篇》里有一段古代思想家庄子与惠子讨论“鱼之乐”的故事。这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为”,追求自由,遵从自然。王传峰的绘画艺术理念正来自于这种传统的哲学思想。他将自己的绘画艺术比喻成鱼和水的世界。他说,“中国是根,身在日本,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是我赖以生存的海洋,我就是那条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游走的‘鱼’。”

311东日本大地震,毁坏了王传峰收藏多年的陶器,家里的两只竹筐却完好无损。他一下子悟到了竹子的强大生命力。

建筑大师隈研吾先生和王传峰是要好的朋友。他曾告诉王传峰,“追求极简的建筑风格,是用最简单的线条、最自然的材料营造极简的氛围。就像小时候在纸盒里面只用沙子和小石头就能做出一个小花园一样。”

与筱山纪信(左)、隈研吾(右)合影

受地震的刺激和隈研吾的启发,王传峰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在古老的竹筐里插花,寓意“古今同在”,他认为这里面蕴含着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结合。古老的竹筐呈现充满生命的鲜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众所周知,装置艺术和平面艺术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区别,甚至还有冲突。但无论从艺术创作、表达方式以及最后呈现出的观感,都有着神奇的相似之处。装置艺术正视现实需求,传统绘画是艺术的传承、精神的回顾。在有序多元立体的文化结构下来看,二者是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产物,应当共存并和谐发展。而王传峰就尝试了突破二者界线的跨界尝试。他认为“装置艺术和传统绘画艺术都有着各自的范围和边界,对其中任何一个观点的阐述都是无力而苍白的。除了界定二者的范围,更加要有一个融合的中间地带。”

系列装置作品《余香》:竹与松的对话(摄影:筱山纪信)

在和日本人像拍摄大师筱山纪信闲聊中,王传峰不经意地透露最近在玩跨界,研究老竹筐,练习插花艺术。筱山纪信看了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王传峰问他可否也做一次跨界混搭,不拍人像拍静物,来帮他拍这组竹筐插花。筱山纪信马上答道: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我怎么能拒绝呢!

就这样,王传峰和筱山纪信的合作作品,透过光和影的组合,将竹材与鲜花混搭的插花,用完美的东方哲学意境呈现了出来。

系列装置作品《余香》:春夏秋冬。作品均在隈研吾设计的建筑前拍摄,结合了古老的竹筐和王传峰的插花作品。这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摄影:筱山纪信)

东方哲学强调仁山智水。王传峰的艺术生涯中坚持两样题材:山上的竹和水中的鱼。他的这两大发现触及了东方哲学观的本质。竹子长在山上,鱼儿生活在水里。山竹情、鱼水情实际上汇成了画家对仁山智水的想象。希望这也象征了王传峰的艺术生命充满乐趣,绵延不绝。毕竟古人有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仁者寿,智者乐”……

艺术家简介

王传峰

1967年生于山东省。1988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学习。1992年赴日,2004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画集《王传峰画鱼水情》(人民美术出版社)、作品集《馀香——王传峰插花艺术》(讲谈社)。2011年被中日友好协会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称号。

(肖像摄影:筱山纪信)

作者:王众一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