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段帖》稿 4册 纸本 26.5×15cm 山西博物院藏
《太原段帖》是傅山的学生段缯(段叔玉,活动于1674—1685)汇集傅山晚年的一些书迹所刻的一部帖,山西博物院所藏即为其中一部分的傅山亲笔书迹原稿,具有相当高的书法审美价值、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帖中大部分的作品是傅山于1675年到1683年间所书,后该帖始刻于癸亥(1683)春,二载告成。傅山去世的时间在1684年,所以开始刻此帖时,傅山尚健在。《太原段帖》中收有傅山致段的两通信札,证明傅山曾与段讨论过这部帖的刻拓。整本帖中几乎没有冷僻的异体字,也未收入一件篆书作品,所有的书法都是用楷、行、草书写成。傅山很可能意识到其早年篆书作品中存在着文字学方面的问题,故弟子为其刻帖时,十分慎重。《太原段帖》共分四节和一《序言》。第一卷节录老子《道德经》及白居易、王安石等人的诗作,卷二为笔记数则,卷三为佛教《金光明经》等,卷四为书信往来数则,以“元、亨、利、贞”体例编排。傅山传世的作品多为狂草,人们多以为这是他的得意之笔,而这其实与傅山本人的看法相左,如刘绍攽《傅先生山传》中即谓:“不得已多为狂草,非所好也。惟《太原段帖》,乃其得意之笔。”后人对傅山书法作品的研究与赏鉴,每每陷入误区,而《段帖》正是存世稀少的真正以作者角度深入作品,从而进行观照的珍贵书作和史料。《太原段帖》曾经数次影印出版,被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奉为圭臬,其重要价值可见一斑。
撰写:宋涛 编辑:罗元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