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在线影展
 
 

连州市正在建设国际影像博物馆。我们想,名冠连州,怎能没有连州的摄影影像资料呢?就有了寻找和搜集连州老照片的念头和行动。我们是连州(连县)影友。

摄影术传到连县,不足百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连州街已有好几家照相馆。而连县人“从事摄影工作”,记录连县风光和事件,大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当然,都是“公家的相机,公家的人”。

八十有二的老者王东甫,是连县九陂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连南县委和连阳县委工作期间,已有相机,并常陪同各级媒体的摄影记者采访。“下乡机不离身,拍摄了大量的瑶、壮族风情照片。两次有幸参与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大型展览。民族风情摄影成就了我,被推荐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之后,我调到广东民族学院。”曾在连县工作的王东甫,也为家乡拍摄了不少珍贵照片。连县西岸人杜积禧,曾任连县县委新闻秘书。“我1971年开始搞摄影,用的是西德禄来120相机。我和文化馆的潘仁式一起,拍摄、冲洗、放大照片一条龙全自己搞掂。”

潘仁式,连县东陂人,1966年开始,在连县文化馆从事美术摄影工作,可惜英年早逝。他10年专注拍摄连县,在县委大楼的晒相暗房里,留下了数百张120黑白底片。1985年,黄宅裕将这批底片送到连县档案馆。之后居然找不到。如今展出的潘仁式作品,是其家属保存的一部分。

王东甫,杜积禧,潘仁式——连县纪实摄影的先驱者,为家乡留下了20年的真实记忆:

光绪帝赐建的圣旨石牌坊、乾隆年众筹建的三层八角凉亭,早已无迹可寻;始建于南朝的慧光古塔,本孤立于城南,今已被高楼广厦淹没;没了浮桥,双溪亭埋没在萋萋荒草之中…… 东较场上,革命群众齐聚“万人大会”;中山南路,革命样板戏花车巡游;马面滩峭壁,民兵突击队飞吊开凿栈道;湖口水“五七干校”,猪圈旁激情表演《红灯记》……

那人那事,那山那水那情景,往日已如云烟,惟见20年历史的黑白掠影。

不过一代人的光景。

1965——1985连县影像记

1965——1985连县影像记

1965——1985连县影像记

1965——1985连县影像记

1965——1985连县影像记

1965——1985连县影像记

1965——1985连县影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