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重解“艺术万岁”

重解“艺术万岁”

时间: 2017-05-26 09:45:33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专题 >

在《旧约全书》中有个讲述“巴别塔”的故事,说是有这么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决定修建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来传播自己的名声。上帝见此情形,为了防止那群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便打乱了他们的语言,这样他们就再也无法沟通来建造这座塔了。

巴别塔

这个故事解释了人类语言混乱多样的原因,而今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也正展现了各个国家馆在不同程度上如何解读以意大利文“Viva Arte Viva”为题的内涵。这个词组首次以一种流行文化的形式出现是在酷玩乐队的一张名为《酷玩人生(Viva la vida)》的专辑封面上,而这个读音简单、铿锵有力的短语,像一支激情的口号一样让不同语种的人都记住了这个形似鼓舞生命的西班牙语词组。同样的,“Viva Arte Viva”,这个同从属于罗曼语族的意大利语口号,也一样会让人产生“鼓舞艺术”的解读,但如果我们将这个主题进行极深研几般的剖析,就会发现它其实只是本次主题的一部分。

Arte,即为艺术;前后夹击“艺术”一词,重复出现两次的单词Viva,则是生活,生存的意思。也就是说,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直译过来其实是:使艺术永存,把艺术带进生活。中文翻译为“艺术万岁”,这也恰好诠释了艺术既是永生的、又是积极的概念。策展人克里斯汀•马萨尔(Christine Macel)的发言也证实了这一点:“面对如今冲突和动荡的世界,人文主义受到威胁,而艺术是人类最宝贵的部分。它是一个能够反思、自我表达、自由的理想场所。也是讨论梦想与乌托邦、群体关系与精神空间、自然与宇宙的场所。因此,艺术是我们的最后一个堡垒……与以往相比,艺术家的发言权与责任变得愈发重要。”

但如果我们审视一遍今年金狮奖的获奖名单,却发现评委会似乎对于“切题”这一项标准并不太在意。震撼人心的德国馆通过一场主题为《浮士德》的表演,揭露了关于社会、经济、权力、性别问题等多元化的现实主义画卷;获得最佳艺术家的Franz Erhard用镜面的装置引发观众的互动行为,探究了集体行为的问题;银狮奖得主Hassan Khan用一张盗版印度磁带制作了一排声音装置散布在处女花园的小道两边,在得奖后的采访中他说:“我们还以为不合题不会得奖,不过看来这件作品值得这个奖项。”;获得特别荣誉奖的Charles Atlas的作品是用日落的拼贴视频和两面不断倒计时的电子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美好光景……

德国馆现场

德国馆现场

演员表演的道具

获得最佳艺术家的Franz Erhard Walther的作品

获得最佳艺术家的Franz Erhard Walther的作品

获得最佳艺术家的Franz Erhard Walther的作品

获得最佳艺术家的Franz Erhard Walther的作品

获得特别荣誉奖的Charles Atlas的作品位于“地球之馆”的入口处

获得特别荣誉奖的Charles Atlas的作品位于“地球之馆”的入口处

获得特别荣誉奖的Charles Atlas的作品位于“地球之馆”的入口处

似乎没有一个得奖作品真正体现了本届双年展主题“艺术万岁”中的“艺术至上”的观念,这些作品谈论了社会、哲学、现实、人、时间,就是没有谈论艺术本身,我们只能说他们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了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而这些东西我们也同样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着大量集成性馆藏的当代艺术馆里看到。

那什么样的艺术算是切题的呢?怎样才能真正表达纯粹的“艺术万岁”这样的概念呢?早在20世纪初,北有俄罗斯“至上主义”,西欧有荷兰“风格派”,到了美国又演变出了“极简主义”,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家们兢兢业业地剔除附加于艺术上的视觉元素、故事性及政治宗教隐喻,使艺术和客观物性分道扬镳,为艺术而艺术,而最终的视觉效果就成了大面积的单一颜色、令人昏昏欲睡的黑白两色,以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几何图形编排。

至上主义的经典作品:白色上的白色

相比这些极端的“艺术至上”作品,将艺术与现实生活捆绑在一起似乎看起来更具有话题性,也容易引发大众的共鸣。除了得奖的几个完全和主题牛头不对马嘴的作品,更多的国家馆和主题馆选择从“生活”、“生命”的角度来诠释它。

诸如意大利馆,一个散发着浓烈怪异的化学气味、摆满耶稣干尸和身体碎片、被戏称为“停尸房”的展厅,以人类学专家埃内斯托•德•马蒂诺的《魔法的世界》一书为灵感,谈论了魔法、巫术、想象力、乌托邦、个人宇宙及平行宇宙等等一系列脱离现实的题材魔法的兴趣。策展人认为,“魔法”并不是一个非理性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它很有可能可以更好地去解释理性:它是一个能够帮助生命更快地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的工具。 

意大利馆现场

意大利馆现场

意大利馆现场

意大利馆现场

意大利馆现场

美国馆探究了个人故事如何成就历史的问题。艺术家关注社会边缘人物,用艺术的力量来构建了一次深刻的谈话和行动。

美国馆现场

美国馆现场

美国馆现场

美国馆现场

至于9个不同的主题馆,“艺术家与书之馆”、“快乐与恐惧之馆”、“公共空间馆”、“地球馆”、“传统馆”、“巫师馆”、“酒神馆”、“色彩馆”和“时间与无尽之馆”,也更多地将目光投放在人和人的生存空间上。值得注意的是,和意大利馆的“魔法的世界”一样,“巫师馆”也探讨了我们很少提及的“巫术”艺术,将原始宗教和始祖文化搬入展览馆中,用一种传统与当代并存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的崇敬之情。

“巫师馆”现场

“巫师馆”现场

这样看来,绝大多数展馆的主题都陷入了一个“究竟是人类万岁还是艺术万岁”的尴尬境地。人类是艺术的缔造者,理应人类万岁才有机会延续艺术;然而,艺术又同样不会因为人类生命的限制而消失,古希腊的维纳斯雕像在经历数届浩浩荡荡的战争、见证了数百万人类的死亡,也依然在卢浮宫里含苞待放着。

对了,想知道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威尼斯馆的主题是什么吗?“Luxus”,奢华。里面甚至一件加工过的艺术品都没有,是一个充满黑衣保镖的奢侈品展览室。

威尼斯馆现场

威尼斯馆现场

那么,今年到底有没有真正切题的国家馆呢?答案必定是有的,而且它正是中国馆。

中国馆现场

中国馆现场

中国馆现场

中国馆策展人邱志杰以“不息”作为主题,灵感来源于《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统技艺及当代艺术的结合,展现了中国艺术如何在当代语境中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方式。

首先,策展人不是单纯地将中国民间艺术千里迢迢托运来威尼斯,而是邀请传统艺术家和当代艺术家共同创作作品,用新的媒介、新的科技、新的手法来重现民间艺术;其次,本次展览所选取的民间艺术题材也颇为新颖,多谈论中国神话故事,如苏绣艺术家姚慧芬和当代艺术家邬建安,以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为背景而再创造的富有戏剧冲突性的一系列作品;最后,展览呈现的不仅是视觉上艺术的“新”与“旧”的承接,也让观众见证了这一艺术精神承接的过程:在开幕前期,中国馆每个时段都由来自陕西华县的皮影乐团参与演出,而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技法传授给威尼斯美院的学生,接着逐渐由年轻的留学生们交接,最后取代老艺术家们来演绎皮影;而在没有表演者在场的时候,幕布背后则有操作皮影的机械手和录像带一起完成表演。

《骷髅幻戏图》苏绣、姚惠芬

《崖山系列》苏绣、姚惠芬与邬建安

《不息-移山填海》表演现场

现场卖力表演的皮影老艺术家们

机械摇臂控制的皮影

威尼斯美院志愿者团队同时进行表演

威尼斯美院志愿者团队同时进行表演

表演高潮阶段,新老两代团队在一个屏风后共同演绎“移山填海”

而在文献区中,一幅巨大的《师承图》展现了参展艺术家们各自的恩师及恩师的关系图,表达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慎终追远,心系来者”的哲学意识——每个艺术家,只要还在坚持创作,那么他们的恩师的艺术精神就不会死去。

《师承图》

除了借用当代手法来传承传统艺术,中国馆的大量展品也正视了“时间”和“相对文化”对于艺术的磨砺。作为一个艺术思想与欧美主流艺术思想差异较大的国家,中国馆的展品并没有费劲帮助外国人去理解作品,而是邀请外国文化流入作品之中。艺术材料取材于世界各地,在汤南南的《寻海记》中也邀请世界各地的小朋友画他们想象中的大海,最后将这些作品汇集在一起,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影像作品。在中国馆的工作坊中,也邀请前来参观的观众们使用水墨来画海,从而进一步延长这个关于追寻海洋的艺术动画。

《寻海记》汤南南

现场观众共谱“山海”

中国馆所表达的当代中国艺术之“不息”,确实是为“艺术万岁”这个主题交出了最好的答卷。

奇怪的是,在这么多展馆中,似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家提起关于“艺术审查”这事。尽管策展人马萨尔已在发言中提到了“自由、自我表达”这样的字眼,而且我们也都知道,只有脱离这个栅栏,才真正有机会让一切艺术“万岁”——可能他们都忘记了那些无形的规定、历史的插曲、和自己那些永远流产的不被接受作品了吧。

不过,“不切题”的艺术并不代表不是好艺术,对于排队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看到德国馆表演的观众来说,了解《浮士德》和“艺术万岁”到底有什么关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只是对于威尼斯双年展这样一个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来说,这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相比去年中规中矩的建筑双年展,不知道是因为艺术家本身就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群体还是因为今年的主题过模糊,始终让人觉得今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们自得其乐的盛会。这也倒印证了如同酷玩乐队专辑封面的那句“酷玩人生”的口号一样,只要“我自己搞的艺术万岁”就行了。

作者:施越

本文为作者“施越”授权独家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绿园城堡展区

军械库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