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一个特点是你总是不知道别人的屏幕上发生了什么。
大家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棒的会议,优秀的各位齐聚一堂,共同讨论一个庞大的主题。作为策展人,我习惯从一些很务实的角度来处理问题。所以今天我将主要分享我们在疫情期间做的项目,希望它能让大家对我们在太平洋的这一边做的事情有所了解。在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一直被称为西海岸,但从太平洋看,实际上这是东海岸,单这个名字,我就可以讨论很长时间。今天时间有限,让我们快速进入项目部分。
我叫Abby Chen,是亚洲艺术博物馆当代艺术的主管。我想谈谈博物馆对于加强太平洋地区和公共生活联系的议题以及对当代艺术和数字战略的关注。
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是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正面,它位于太平洋东海岸,建于50多年前,博物馆于2003年从最初位于金门公园的地点迁至现在的市中心。我于2019年加入博物馆,继续推动2015年启动的改造项目, 以翻新和扩建博物馆。最近对永久性收藏画廊的改造和重新构思,展示了博物馆的当代思维。其中陈列了来自亚洲各种文化的艺术品,约有2000件。我们采用了许多数字工具为展览提供背景资料和解读,总藏品超过18000件,覆盖历史长达6000年。你现在看到的是新的8500平方英尺的展馆,这是一个耗时多年的扩建和翻新项目,其中还包括一个7500平方英尺的露天平台,即将于明年完工。
展馆的第一个展览是teamLab:Continuity。该展览展示了亚博对使用新的互动技术来推进博物馆领域发展的兴趣。这家总部位于东京的国际机构多年前已经与亚博合作。团队实验室的工作主要受到来自古代日本绘画和书法的启发,因此这一部分对亚博来说非常有趣。和我们在博物馆工作的许多同道一样,观众们也对艺术与技术融合的新方式好奇。这些天来,特别是对以考古学着称的亚洲艺术博物馆来说,不断有人提问,像teamLab这样的数码现象如何发挥作用,在避免两种展示(当代 与考古)彼此孤立的情况下,怎样进一步推动机构的发展,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正如你们知道的,我们目前还只是处于疫情蔓延的边缘。我每天都在祈祷疫情结束,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博物馆门外排长龙的队伍了。在我们开业的日子里,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了解这一切的意义,以及它对我们传统收藏的影响。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teamLab作为数字时代的数字艺术,显然吸引了巨大的人流,同时我也想谈谈博物馆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努力。过去这一年多来是人类历史的动荡时期,我们为我们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当时离2020年展馆开放还有一个月,疫情忽然来袭。在太平洋东端,美国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发现了第一例病例,随后很快加利福尼亚也发现了。所有的博物馆都被迫关闭, 我们的也是。当时我们有一个新建成的展馆但是却不能开门。不过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真思考的机会:不仅仅让人们被动的进入虚拟空间,而是在真实的街道上,博物馆向我们的城市敞开和成就彼此。
这是我们面向户外的几个壁画,它更像是我们给旧金山这座城市的情书,将博物馆带到街上,把街道带入博物馆。如果没有这个新的扩建,我们就不会有这个机会。建筑的这一部分让我们有了一种新的展示机制来展示作品。
《别惹我,2013/2020》,Jas Charanjiva (印度和美国,英国,1972年) 船用胶合板上的丙烯酸和乳胶由亚洲艺术博物馆委托,艺术家提供
在上面,你看到的是Jas Charanjiva的“别惹我”。Jas在旧金山湾区长大,目前居住在孟买。这个作品是为了回应2012年在德里一起骇人听闻的轮奸案中被指控的几名男子。艺术家受旧金山朋克和滑板文化的影响,现在把这位粉红女侠带回旧金山,反对性别暴力——既在印度那里,也在美国这里。
我们同时还有Chanel Miller(张小夏)的壁画,《我曾,我是,我将》。。Chanel Miller是一位艺术家和作家,也是2019年回忆录《知晓我姓名》的作者,我相信她的作品也被出版并翻译成了中文。在这本书中,她详细描述了她作为斯坦福大学性侵案受害者的经历以及她从这种创伤中恢复的过程。她的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和思考博物馆如何支持像她这样的艺术家在机构中首次亮相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她和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后谈论自己作品的片段。
“我叫Chanel Miller,是一名艺术家。我最初是作为受害者被媒体介绍给公众的,这是一个我不想要的身份。我想如果我不开始积极重拾自己,那么就会有一个固定的身份在等着我。对我来说,这将消耗我余生的大量能量,同时对我造成威胁。艺术需要想象力。想象力是建立同理心的关键要素。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它让人们看到你如何在世界上穿行,看到你经历了什么,以及你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我在帕洛阿尔托长大,妈妈总是带我们去亚洲艺术博物馆。每当我参观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时候,我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这会成为一个人们看见我、为我庆贺的地方。我希望任何来访者都能在那里看到我的作品。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我未完成的句子。我鼓励任何观众用他们自己的经历来填充这些短语,并花时间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
在疫情初期与Chanel Miller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为成就这位年轻艺术家的发声而欣喜和自豪。然而随着疫情严重,博物馆全部关闭,人们无处可去。她的作品反而更像一座治愈城市的灯塔,为饱受创伤的路人提供了温暖的滋养。
还有艺术家Jenifer K Wofford,一个出生在旧金山的菲律宾裔艺术家。她的壁画向九位历史上重要但未得到广泛认可的亚裔美国艺术家致敬。对于亚裔美国艺术家,我们总是喜欢强调他们的亚裔身份。这些人都是美国艺术家,但身为亚裔往往成为他们被忽略的原因。
图为Jennifer K Wofford的作品
在晚上,这就是在街道上看到的作品。让我分享Jenifer在谈论她作品时的一些片段。
“我之所以选择强调亚裔美国人的艺术历史,是因为旧金山湾区是众多亚洲移民历史的交汇点。这也是全美亚裔艺术家最多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为TA们正名,尊重TA们。这不是昨天刚刚发明的,这实际上是亚裔美国艺术家长期成果的产物。当我试图整理出壁画中的名字时,我也向社区成员们求助。最终我们把它提炼成九个名字。九个太少了。老实说,应该有更多的名字。这是一个艰难的削减过程。我的作品既涉及过去,又是湾区和世界当代经验的产物。我喜欢这个项目在博物馆的外墙首发。这真是一种荣誉。”
Jenifer K Wofford在工作
我之所以选择强调亚裔美国人的艺术史,是因为它与亚洲移民史有着令人惊讶的重合。这幅极具色彩、充满活力和信息的Wofford壁画毫无意外地占据了博物馆最近刊登的一整页广告的中心。我们通过《旧金山纪事报》要求结束对亚裔的仇恨和激增的暴力,我们在美国和世界各地都经历了这一年。“我们是美国,知晓我们姓名”,反映了我们整个博物馆社区的热情。在这个时代,这则由海湾地区数十家文化机构签署的广告也是一份声援当前受难者的声明,一份关于我们可以共同做些什么的对话的开启,一份对艺术作品能量的证明。很多人经常会问,比如,你们怎么会在一年前就预测到这些对亚洲人的暴力?事实是,这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情况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
对于亚洲艺术博物馆来说,要真正将自己定位于当代艺术,思考我们与太平洋彼岸的城市以及与世界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我们谈论这场疫情时,我还想谈谈拘留营的事情,当日本袭击珍珠港时,日裔美国人会被立即送往拘留营。现在,当出现疫情时,任何一个看上去像东亚面孔的人都会受到威胁,并受到攻击,所以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离世界任何地方都不远。我们应该看看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以及与我们的机构有什么联系。因此我想把这个新的展览作为转变的一部分,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个展览叫做“勿忘志(Memento)”。这是我们在新定位的当代艺术收藏展厅的首个展示。以前,博物馆没有一个当代藏品的常设展厅,现在我们在这个画廊里展示了两位艺术家Jayashree Chakravarty和Lam Tung Pang(林东鹏)的两件大型标志性藏品,而这些艺术家在美国并不知名。Jayashree来自加尔各答。林东鹏来自香港。亚博非常自豪地将他们介绍到美国,我们也是北美第一个收藏TA们作品的机构。
Image 左图为Jayashree Chakravarty右图为林东鹏
作品《一日两天》中,这些构成香港景观的视频组合反映了林东鹏对他故乡的记忆。我们的身体在屏幕上投射出影子,与屏幕周围的装置互相交错,从而唤起我们对逝去城市的零星回忆。这幅作品旁边是Jayashree Chakravarty的Personal Space (个人空间),由纸、面部,和油彩,墨和树叶,层层组合成双面结构,是一幅大型绘画装置。这幅作品反映了她在加尔各答城外农村的成长经历,以及她看到自然环境被迅速蔓延的城市化所破坏的焦虑。当我们在作品中穿行时,“个人空间”环绕着我们的身体,在我们身上也有其自己的私人空间。这部分视觉作品以观众沉浸、艺术创新和观众参与为中心。
最后我想快速谈谈《后希望,抵抗的录像集》。《后希望》是世界各地众多伙伴的合作项目,这是博物馆中第一个此类项目,它表明了我们的集体承诺,即增强街头声音,为抵抗提供平台,把思想和行动团结起来。在《后希望》的屏幕上没有固定的时间表。它有54个短视频,来自世界各地。全展长达六小时,当观众走进画廊时,你不知道会出现什么视频,就像世界一样,我们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展厅中一边是播放的录像,一边是来自各地街头的文宣或海报。展场不同于影院的全黑设置,不让观众完全沈浸在摄录者的环境里,而是有意让观众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如何夹在情感与行动之间。最近我在接受HyperAllergic采访时说,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将博物馆对物品的关怀转变为对人类的关怀。《后希望》就反映了许多人类正在处理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我们组织了许多与世界各地艺术家以及文化工作者的现场会议。当亚裔在这场疫情中被当作替罪羊时,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应当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发展新的策展研究实践,并在博物馆结构内积极培养发展。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新方式来介绍当代艺术和文化生产?它们现在与艺术家和机构的日常生活、政治以及政策密不可分。疫情期间我们举办了多场小型的在线会议,今天的研讨会其实与之十分相似。我们的目标是直接与各路地面的声音连接。这些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彼此世界的机会。组成《后希望》的各种因素构建了它的环境,这是一个由内部和外部合作伙伴组成的系统,我们希望与艺术家实践及过程有着深刻联系的展览方法,也能影响、修正工作与政策的制度模式。这是一个小小的尝试,但它是非常真诚的。
陳暢 Abby Chen
陳暢 (Abby Chen),曾于旧金山中国文化中心 (CCC) 担任艺术总监,致力于推动视觉艺术在华人多重文化身份和社会创新方面的表达。2019 年初加入亚洲艺术博物馆。 她常与少数民族、女性、性别少数族群不知名艺术家和非政府组织一起工作。她策划的“WOMEN 我们”是近年华人女权主义视觉表达的重要项目。由她主导的公共空间和社区创新项目受到美国大型基金会的支持和扶植,是华人艺术家进行实验创作和与非华人艺术家互动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