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美神的呼唤
文章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 片长: 标题 | 上传: 2011-11-10

我想第一个就是混沌是不可改造的,我们不能以我们自己的所知,或者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经历来改造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学艺术的。我们只能就象庞先生对我们所说的一样,他就是把我们领进自己心灵的门口。我这篇文章提到的,他让我们学习传统,学习自然,走过一道又一道的门,然后再走到你的心灵的门前,清洗你心灵的镜子,点燃你心灵的智慧,这就是老师的责任,我觉得作为我们学院传统的老先生,这样一种教学,是非常博大的,是真正的一种教育思想,他不加任何改造,不是说你一定要像我,或者一定要模仿什么,以为现在有很多经常说你可以先模仿某一个大师,以后你就会出来的早,那么和这些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走到那些别人没有走到的地方。所以他用庄子的话说,就是用已知去养未知,就是重在知其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走向那些无人涉足的地方。

刘巨德教授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写过一个小故事,叫《过客》,这个故事吴先生给我们讲过,他跟庞先生的思想其实很一致的。故事说有一个过客黄昏时分走在路上碰见一个老人,站在门前,他就问老人:“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老人说,前面是风雾,然后旁边站着的小女孩就说:“不,前面是百花园,哪里有很多野蔷薇,我经常到那边去玩”。我们可以看到,老人看到的和一个少女看到的前面的景象是完全不同的,然后这个过客又问老人:“走过风雾以后是什么地方?”,老人说不知道,你不要走了,天色已经暗了,看到他的脚淌着血,说你该休息了,过客说我歇不下,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老人说:“我也有过,我也听到过,你不理他就是了”,过客说:“那不行,不理不行,我还得走”,于是这个过客又匆忙地走过暮色,走进黑夜,走入无人涉足的荒野。鲁迅先生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他实际告诉我们,艺术家也是一样的,在夜间走入荒野的人,他被一个声音呼唤着,这个声音是什么呢?实际就是人类共同的一个集体的记忆的文明,记忆的一种精神,记忆的一种美神,记忆的一种大家崇尚的一种渴望的真,善和美。所以都想去找到他,所以我把他称之为混沌美神的呼唤,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有很多现实和你的理想和你的梦想相左的相背的,特别是有关功利方面的价值观,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发生矛盾,那么我到底是怎么去衡量呢,甚至包括有一些审美观,我们怎么去认识它,你怎么能够就像吴先生(吴冠中)那样为中国现代美术增加一个新的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并不是最终答案,但是他确实又增加了一份新的答案,这就是他作为一个过客,所以吴先生认为每个艺术家都是过客,这个过客就是走向无人涉足的地方,这样才能显现心性的本真,所以他一直提倡推翻成见。

人们经常说知识是力量,但是在这里面知识不是力量,或者说不一定是力量,因为我们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虽然知识像海洋一样浩瀚无际,我们的生命非常短,但是艺术非常长,艺术的长超越了知识的范围,所以这里面就有以已知去养知之所不知的那一部分,所以老子说为道日守。也就是说你崇尚自然大道的话,那么就要不停的丢弃,他说为学日溢,你学知识的时候不断的在加,你要为道,崇尚道的话,要接近道的话就要不停的减,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必须要以知其所知养其知之所不知。

那天我们这个一年级新生开学,让我讲一讲,怎么学习?我就提出来,我说你们入学前,考前班学的那些素描色彩知识,进了大学以后要慢慢的丢弃,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更新的才能进来。但是人一般是不容易丢弃,以为他学到这个如果把它丢了以后就会感觉很虚弱,很无力,很没有能力,刚学的这点能力就要丢掉,是很可惜的,所以人有个习惯是不舍得的,那么这就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怎么解决,“向哪里去?也摆在我们面前,这不仅对他们新生,其实对每一个艺术家都是此,我们翻开美术史,你看丹纳的艺术哲学,就谈到这个问题,就说很多艺术家当他出名的时候,就开始不断的重复自己,最后枯竭为止。他就失去了还没出名钱的那种探索,探索,再探索的那种朝气,那种敏锐,那种光明,那种进取。后来基本上是不停的重复,和守着自己的一些东西。认为这是他的风格,如果把这个风格丢掉了,就丧失了自己。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也是在美术史上一再被重复和警告过的。

     1   2   3   4   5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