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市场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当代艺术价量齐跌至谷底? 是否已"泡沫挤尽"?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8-12 14:08:55 | 文章来源: 深圳商报

重新洗牌是好事

鲁虹

在我看来,当代艺术作品在今年的春季拍卖会上遇冷,并不是什么坏事。前几年,当代艺术作品在拍卖会上不断爆出“天价”,风头甚至超过传统书画,也不管是什么作品,只要是当代艺术就能卖高价,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当然,对这些作品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一些优秀作品不但物有所值,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不过,相当多的作品还是有很大的水分,一些拍卖会上的当代艺术作品也存在着明显良莠不齐的现象。现在通过市场的筛选,把一些名不副实的作品挤出去,把真正有水平的作品显现出来,无疑是件好事。

其实,最令人担忧的远不是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的下跌,而是中国艺术机制运作的不健全。在国外,政府给美术馆十分充足的经费,这使美术馆可以收藏优秀的作品,从而对市场给予学术方面的引导。而中国各地的美术馆普遍经费紧张,根本无力收藏作品,对市场也起不到导向作用。另外,国内的拍卖行也没有规范的准入机制和门槛,而且对拍卖行也缺乏有效的监管,这导致不良机构出现滥拍现象,以致严重扰乱了市场。据我所知,有些刚毕业的学生作品都进入了拍卖行,这在国外简直是笑话。的确,有些年轻艺术家也很有才气,但应该经过时间的考验和一级市场的磨炼,才能进入二级市场——拍卖领域。现在的问题是,在金钱面前,学术力量显得脆弱无力。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运作机制的问题,以后还会很麻烦。

早在1992年,深圳就搞过大型的艺术品拍卖会,古代、当代艺术作品都有,非常红火。但是,因为市场操作的不规范,出现了一些伪作,还有的不是艺术家的代表作,最后让很多收藏者血本无归,严重挫伤了深圳收藏者的积极性,导致今天深圳收藏艺术作品的人很少,跟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很不成比例。所以我认为,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收藏者,而在于运作机制的不健全。就算是没有经济危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问题也非常大,所谓经济危机只是外在的因素而已。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加大对美术馆的投入,扶持画廊发展,对拍卖行加强监管。

从另一方面来看,收藏者的心态也需要调整。严格说来,中国现在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像俄国的特列恰科夫、美国的哈默、德国的路德维希等等。他们本来就拥有雄厚的资金,完全不是为了赚钱而收藏,最后,他们会把自己的藏品捐给美术馆或者自己设立美术馆。在国外很多大型美术馆,我们都能看到以私人收藏家命名的展厅。而中国是炒家多,藏家少。一些人往往是今天购买了一幅作品,恨不得明天就能将价钱翻倍。当然,真正的收藏家需要培养,比如美国就通过倾斜税收政策鼓励私人和机构收藏艺术品,这点值得我们借鉴。

有一个事实是让我们很难堪的,即现在中国如果要办一个从1979年到现在的当代艺术大展,根本办不起来,因为最好的作品大多不在国内,都被国外机构与买家收藏了。现在国内也开始收藏当代艺术作品,这是好事,很有意义,尤其在深圳这样的先锋城市,应该鼓励当代艺术品收藏。当然,对当代艺术作品也要注意甄别,要收藏那些具有原创价值、能体现当代文化、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才是。

从长远来看,我对当代艺术发展与收藏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比如我担任策展人策划的“‘墨非墨’中国当代水墨展”,除在深圳、北京展出外,今年四月还被文化部推荐在美国费城展览,反响非常好。今年下半年,这个展览还将到东欧四国巡回展出,其目的是配合在东欧举办的“中国年”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外国人都很希望了解中国当代文化与当代艺术,这对于宣传国家的软实力极为重要。我坚信,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不但有巨大的升值潜力,也能为民族留下一份历史的记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当代艺术佳作低价流失 国家收藏常态化有多难?
· 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要有自己的精神
· 连印度当代艺术都已经这么贵了!
· 当代艺术要从已形成的套子中跳出来
· 当代艺术中心由纽约转到北京重拾升势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