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珐琅精品低调进秋拍 存世稀少引关注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0-11-05 20:06:11 |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觚(一对) 资料图片
 

清康熙掐丝珐琅缠枝莲镶铜鎏金三羊盘螭贯耳大瓶 资料图片
 

珐琅器在今年的秋拍中,呈现了这样的特点:数量少,品质精。

不少拍卖公司透露,虽然秋拍中珐琅的数量无法与春拍相比,但其中精品却占了较大比例:北京保利推出了两件精品,一件是清康熙掐丝珐琅缠枝莲镶铜鎏金三羊盘螭贯耳大瓶,估价200万-300万元;另一件是清乾隆御制铜鎏金珐琅嵌宝、石料西洋式座钟,估价800万-1200万元。北京荣宝推出一对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觚,估价250万-350万元。北京诚轩推出清乾隆掐丝珐琅胡桂书画合璧御制诗桌屏……

业内人士表示,秋拍中的精品较好地体现了珐琅器工艺的高超水平,但珐琅器作为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门类,与瓷器、玉器相比,国内的投资收藏路线依然较为边缘化。目前国内遗存的珐琅数量不多,稀少的存世量但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这一反差会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秋拍相对低调市场仍存空间

今年的秋拍,珐琅看上去有些“低调”。

北京保利推出两件掐丝珐琅精品。一件清康熙掐丝珐琅缠枝莲镶铜鎏金三羊盘螭贯耳大瓶,估价200万-300万元;另一件清乾隆御制铜鎏金珐琅嵌宝、石料西洋式座钟,估价800万-1200万元。北京荣宝推出一对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觚。这对花觚高38厘米,品相完好,来自于伦敦佳士得2000年的拍卖,估价250万-350万元。北京匡时也有几件精品,其中一对清康熙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童子,可谓难得的器物。掐丝珐琅一般以器皿类居多,人物造型题材的掐丝珐琅器寥寥可数,尤其以童子做造型的掐丝珐琅人物并成对出现更是少见。此件作品最早于1996年作为英国苏富比春拍封面,并在2007年9月18日再度成为纽约苏富比封面。北京诚轩推出清乾隆掐丝珐琅胡桂书画合璧御制诗桌屏,外框錾花鎏金缠枝莲纹。一面掐丝珐琅茆舍闲情、秋江独钓画意;另一面搭配乾隆御制诗。书画合璧,为宫廷文房佳器,此桌屏尺寸小且成对保存。

而就在上半年的春拍中,嘉德16年来首次推出珐琅专场“金错花镌——宫廷陈设掐丝珐琅”。本场拍品总数39件,成交29件,成交比率74.35%,总成交价3907万元。北京保利则在“古董珍玩”、“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艺术品”专场中共推出44件掐丝珐琅的拍品,其中掐丝珐琅三联卷轴盒及手卷以1120万元的高价成交。

再往前追溯,2007年北京长风首开的“震古烁今-德风馆藏掐丝珐琅”专场曾经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38件拍品成交过半,最终取得了1284.98万元总成交额。同年秋拍中,中国嘉德的拍卖中只有4件铜胎珐琅器上拍,北京诚轩上拍数量为3件。当时,藏界对于北京长风的尝试给出的评价是:“掐丝珐琅器在国内市场的关注度还不是很大,市场还有待继续培育,此次专场拍卖在很大程度上将掐丝珐琅器推上了新的层面以引起藏家投资人的重新审视,对后续的掐丝珐琅器拍卖有积极意义。”这之后,2008年上半年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卖成交价达到6500多万元,同年中贸圣佳春拍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更是拍出了9072万元的高价,刷新了我国珐琅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对于今年秋拍中珐琅的“低调”表现,各拍卖公司对此表示,虽然秋拍数量较少,但其中精品比例很大,总体上呈现了量少质精的特点,所上拍品也大多体现了珐琅的高超技艺。

业内人士也表示,在近年收藏中国清代宫廷艺术品热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具有浓厚宫廷气息的乾隆朝御用珐琅器受到世界各地藏家的广泛关注,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成交纪录在各个拍卖行中比比皆是。但是不应该忽视的一点是,珐琅器作为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门类,与瓷器、玉器相比,国内的投资收藏路线一直走得较为边缘化。而且目前国内遗存的珐琅数量不多,要想征集到好的拍品非常困难。但是“物以稀为贵”,稀少的存世量与相对较大的市场需求,恰恰会吸引越来越多人关注珐琅。

百年文化底蕴国宝重塑经典

“铜胎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公元前发端于欧洲和西亚帝国的掐丝珐琅工艺,元代传入我国后,其器型、纹饰、丝工、鎏金等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相传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因清朝宫廷艺术重器精致典雅、富丽堂皇的审美,景泰蓝为世人所珍视。景泰蓝以紫铜做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景泰蓝的制作极为复杂,自古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景泰蓝既运用了青铜和烧瓷的传统技术,又吸收了传统绘画和雕刻的技法,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与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并称为“燕京八绝”。

在明朝和清朝中期,景泰蓝是在宫内御用监、造办处制作,供皇亲国戚享用。到清朝后期民间开始兴办珐琅作坊,景泰蓝开始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景泰蓝出口始于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海禁大开,景泰蓝开始向国外出口,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民间纷纷开办珐琅作坊。

北京市珐琅厂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景泰蓝是处于恢复时期,其产品造型、图案、花色大部分承袭了传统的风格,创新产品极少。70年代以后,景泰蓝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企业生产的景泰蓝几乎全部出口,占当时全国景泰蓝出口总量的70%以上。这一时期的创新产品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产品大部分为传统造型,花卉图案也多为牡丹、菊花、梅花,龙、凤、博古等题材,品种相对单一。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主要市场也由国外转移到国内。这一市场变化,对景泰蓝的发展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很多如太白瓶、万秋瓶、斯坦瓶、阿苏壶、北京四合院系列及有一些突出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人物、山水题材的作品。这些新品造型简练、大方,有鲜明个性,装饰取材更为广泛,特别是“垂绕式装饰”布局法的应用,丰富了景泰蓝纹样的装饰效果,给传统景泰蓝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