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捐画新加坡与卿何干

时间:2009-02-25 09:19:24 |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9月2日,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家中签下契约,将113幅画作正式捐献给新加坡美术馆。(9月3日中国新闻网)新加坡媒体评价:“薄薄几页契约代表新加坡至今所收到的分量最重的艺术捐献,新加坡美术馆将通过这批画作开启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窗口。”但在国内网络上,吴冠中的行为掀起了不小的质疑声浪,其中代表性的如:“100年前是人家来抢,现在是自己去送了”、“白送给人家,糊涂之至”、“应该拍卖捐给四川灾区”。

  这些声音背后的思维,就像国人的左邻右舍一样熟悉,当郎平在奥运会上带领美国排球队打败中国队时见过,当李宁为外国运动员捐款救助时见过,甚至更远更广泛,当何智丽嫁到日本为他国效力时见过,当名人偶尔慷慨奢侈一番时见过。这些历经沧桑仍坚韧不拔的思维就是:凡是中国人绝对不能“长外国志气、灭自己威风”;无论何时何地,个人行为一旦超越国界,就必然和国家利益捆绑起来衡量;道德要求胜于个人自由与权利。

  不能说这些思维是错误的,可怕的是这样的思维一旦“独此一家别无分店”,麻烦就来了:“科学无国界”可能在现实中被扭曲异化,“体育无国界”可能被狭隘僵化代替,“艺术无国界”可能被上纲上线损害自由……这样的担心不是无的放矢,因为改革开放30年了,这些思维虽然从“唯一”渐渐走向“多元”,但在漫长而不计其数的时空里,随处可见某种固化思维依然长盛不衰。一个在改革中发展的国家,最需要开放的思维,这种思维就是走出曾经非此即彼的思维、个人与国家总是矛盾的思维、道德与自由总是龃龉的思维。所以,要说中国30年来最大的进步,不在于无数高楼拔地起,不在于人们腰包渐渐鼓,不在于万里山河一片璀璨,而在于思维的转变、思维的开放、思维的多元,因为无数发展的源泉正是源自思维意识的嬗变。

  中国美术馆能收藏毕加索的画作,吴冠中为什么就不能把部分画作让外国美术馆收藏?当大英博物馆、法国塞纽奇博物馆把收藏中国大师的画作当作一种荣耀,我们难道只能给他一种嘘声?如果我们总是把画家的艺术追求与民众的道德诉求捆绑在一起,认为把画作卖了捐给灾区更有价值,那么这不能表明我们的慈悲和博爱,只能表明我们把整个社会的价值诉求浓缩为一种道德诉求,这样谈何各行各业百花齐放、谈何个人自由与权利、谈何社会组织的分工?

  现代法治社会、公民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吴冠中和所有国民一样,只要在法律的圈圈里腾挪跳跃,哪怕你有本事跳到天上去,那都是一种自由和权利。按照吴冠中的脾性,即使舆论沸腾、争议四起,那些画最终还是要“远嫁”新加坡的,这位艺术大师顶多反驳一句:我已把最好的财富留给了中国,今天这事儿与卿何干?

  ■马九器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