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吴冠中先生以去年公开拍卖作品的总成交额达3.7亿元名列榜首。“作品流入人间,便由不得作者自己评价,并不因为生前位高名重作品便永享荣华,死后往往一落千丈。”
吴冠中《富春江上打鱼船》1963上海美术馆馆藏
“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现场
吴冠中《妇人像》1962新加坡美术馆外借
天价与我无关
“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吴冠中先生以去年公开拍卖作品的总成交额达3.7亿元名列榜首。“作品流入人间,便由不得作者自己评价,并不因为生前位高名重作品便永享荣华,死后往往一落千丈。”吴冠中对于所谓的拍卖风云,并不放在心上,“艺术是无价的。天价与我无关,都是藏家转来转去。好的作品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我说过,我要把好的作品留给国家,我一定会兑现。”
吴冠中当然说到做到,昨天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上,吴老历年来“嫁”给上海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等五家公立美术馆的160位“女儿”历历在目,这些,都是吴老的力作,吴先生说:“作品表达不好一定要毁,古有‘毁画三千’的说法。”昨天的开幕式后,吴冠中先生又捐赠给上海美术馆15幅作品,至此,仅仅上海美术馆,拥有的吴冠中作品就达到了87幅,上海美术馆计划为吴冠中作品设专门的展厅陈列展示。
展览还特别展出了一份陈之佛抄录的吴冠中1946年参加公费留法考试美术史试卷的复制品。当时,吴冠中参加了当时的教育部举行的针对西方国家的留学考试。负责阅卷的是美术教育家陈之佛,他用毛笔抄录了吴冠中这份1700多字的考卷,并将其批注为“(民国)三五年官费留学考试美术史最优试卷”,吴冠中因此取得美术科考试第一名。
平民吴冠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老的好朋友袁运甫说,“吴冠中先生的生活非常简朴。他住的是普通的单元房子,非常简单。我们再三地说,吴先生您能不能调整一下。但他说我不需要,我都八十多岁快九十岁的人了,生活对我来说已经是无所谓的了。”活力、创新、形美、艺美是吴冠中先生始终不渝的追求。他不过年、不过节、不过生日,他的生活几近苛刻。吴冠中先生却说:“老年人享清闲的日子我过不来,打牌、下棋我不会,养花养草养宠物我都不感兴趣。我用艺术活命。”
袁运甫介绍,吴冠中先生一年到头没有停过笔,没有停过艺术的思考,没有放弃过把他内心的感受用他的画笔来表现出来,“我觉得365天,他没有一个时间是停止的”。然而,这么一个高龄的著名画家,对待自己的物质生活毫无要求,粗茶淡饭,朋友们有时候看不惯这样,这么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对待自己完全没有特殊的渴望和要求。他花了力量,付出了辛苦,所以他的艺术成果,都是自己的心血换来的。
吴冠中先生在他的全集自序中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这样对我说……推翻成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创造新意境、新审美,更是艺术家的身家性命,亦即对后人的全部贡献。”
真话吴冠中
钱财对于人生进入夕阳薄暮时期的老人来说早已无足轻重,名声再起仅凭几句激愤的言语似也不会再有前程似锦的未来。“说真话、讲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去实践这一点。”从初中起,吴冠中就喜欢鲁迅,他一辈子都想说真话。
1979年,六十岁的吴冠中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回国后的第一次公开作品展。1979年4月的吴冠中绘画作品展,以及后来的巡展确立了吴冠中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从当年在第一次美协理事会上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标准开火,到1997年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笔墨等于零》,公开挑战传统文化,引起业界的哗然一片,再到“取消美院,取消美协”的谏言,还有去年在拍卖行拍出的假画上毫无顾忌地写下“此画非我作,系伪作”的断言,无不让人对这位老者一辈子所追求的勇气表示钦佩。
吴冠中一辈子敬仰鲁迅的不妥协和硬朗,甚至对自己的丹青之途都有了悔恨,因为美术改变不了什么国民性,唤醒不了人民,“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鲁迅,这是我一辈子的心态,越到晚年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诗才是最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