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论“大写意”

时间:2009-03-16 09:14:52 | 来源:中国文化报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大写意”是一种过程

“大写意”是一种过程,简单地讲,大写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从发生、发展再进行到高潮,一直到最后完成。这和一个人从生下来一直到他长成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到死亡的过程是一样的。为什么业余画家画不成?因为可能没有经过这个过程。大写意是个过程,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随着时间、地点、环境、气候、心情等等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丰富效果,即兴性、偶然性、不可预见性是“大写意”不可缺少的特点和重要特色。可这个过程很多人不重视、不知道。

“大写意”是一种过程。首先,它是一个正常的生命过程;其次,它里面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它这个生命过程并不像把一颗种子埋在地里就能长出苗来似的,即埋了很多种子,但生不出芽,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画画都能有所成就,很多人画画就画不成功。因为他们没经过这个过程,就仿佛是生命,必须具备生命所有的过程,而大写意这个过程它又必须在缩得那么短的时间内一挥而就,很短时间内浓缩了作者所有的因素、所有修养、所有的偶然性。

“大写意”是一个体系

“大写意”是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到无法,从而进入一种自由状态。因此,从理论到实践,“大写意”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关于“大写意”的理论,最早散见于各种各样的文论,从古到今,中国人一直讲究“大写意”,后来泛指文学艺术。《文心雕龙》说得好,“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言明艺术思维是一种想象、联系,概括出艺术家的一种状态,唐代的王维就是“大写意”画法的祖宗,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把形、神的重要说得很透彻。到了元明时代,画法十分完整。倪云林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表胸中意气”。这就是中国人画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追求“大写意”。吴昌硕说:“老缶画气不画形。”齐白石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从实践上讲“大写意”,我们的象形文字,就是最早的绘画。发展成后来的岩画、彩陶、玉器、青铜器等,都是古代的美术,及至进入到平面绘画。从出土的墓石壁画上,可以看出在魏晋时代,中国人就追求“大写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完全是一种浪漫主义。唐朝的绘画,以肥为美,其实就是写大唐之意。宋元的绘画,技法很发达,故离现实相对远,也是一种写意。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抒发的是一种情绪,到了齐白石,其红花墨叶都是“大写意”。

因此,中国写意画跟中国书法一样,从写实到写心,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具体到某一个画家,都会随情绪、画外因素的影响,甚至随天气的变化,表现出一种不同的精神状态。这就是绘画中的“大写意”,它是世界艺术的极致和峰巅。

“大写意”是一种功夫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绘画也是这样。“大写意”是一种功夫。像所有中国的功夫一样,需要长期的苦练和积累,只有倾其一生,才有可能创造新“程式”。“程式”是需要功夫的,每个人的“程式”是他全部的生命、生活的载体和信息库。就是说“大写意”对作者来说要总结出自己的一个过程,是个完整的生命,在最后表现的一刻钟你要有个顺序,它这里面积聚着一种功夫。“程式”就像写书法一样,形成一个“体”,宋徽宗写得很细的那种“体”,很清秀,颜真卿写得宽的那种“体”,很厚重,个人之“体”不一样,个人的“程式”也不一样。现代人讲的“程式”程序不一样,顺序不一样,对别人的感觉也不一洋,如颜真卿写得很宽厚,宋徽宗写得很秀气。书法本身有“真草隶篆”,这要讲究功夫的。功夫不深的人对书法辨别不出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大写意是一种功夫。不重视功夫,只重视一般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它既是一种功夫又是一种过程。

“大写意”是一种境界

对于“大写意”是一个境界的命题,杨院长谈到: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写出他自己的境界,如果只是自己的境界、一种独特的样式,而没有高度的话,那就只是一个样式,不能叫境界,境界意味着一个高度。但是,有高度而无个性也不行,如练名家的字,若练得和他一模一样,这就没有高度、没有境界,这只是个样式;写得不美,水平是有,但没有个性,这只能算临摹。所谓“境界”,就要形成自己的东西,但所形成的东西还要比别人高,这才算是境界。这个境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开始这个境界是写景、画得真实,这是一种比较客观自然的状态,它没有经过升华。第二步是写心,通过写心表达他的意思,他为什么选这个景,不选那个景?因为这个景更能反映他自己的心境。但是通过“写景”与“写心”,虽然表达了作者本人的意思,但是这只能达到摄影的层次。这个人画的是一种暖调,是他的心景,那个人表现冷调,也是他的心景,但是,这个画面只是自然表达自己的意思还不够,最后这个境界还要提升,提升到一种自己的样式,却同时又“代表普遍意义”,有着深刻普遍道理的这样一种层次,这才叫境界。这个境界在中国又叫“道”,指宇宙间的普通道理。

最后,杨晓阳院长深有感触地说,“大写意”在中国画里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他通过实践、思考、教学中的总结,将“大写意”要领的内涵赋予更加广阔的意义。他认为,中国所有艺术的基因都是以人为本,以社会学为本,都是“写意”的艺术;他还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带来科学进步的同时对文化精神的破坏是严重的,这一点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反省和对比,还需要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国写意艺术在世界艺术上是一个最高峰,它是拔地而起的最高峰”,这是杨晓阳院长对中国写意艺术的全面概括。他认为凡是高峰,都是立体构成;凡是立体构成,它就有光明与黑暗两个面,光明的面越大,黑暗的面也越重。中国写意艺术表现它的天人合一的偶然性,它在艺术方面的创造简直就是光芒四射。但是,同时由于中国写意艺术是高峰,它的阴影也很重,它的背光很大,它的影子也很多。因此,对于中国写意艺术他有两种理解:一方面,认为它是一个高峰;另一方面,从它的阴影来看,从它的背光面看,它的阴影很重。有些欺世盗名的画家,他们根本没有“写意”可谈,没有“意”可谈,却号称是“写意画”。如果不仔细分析的话,容易混淆这里面的是非。有人说写意画很好,有人说写意画很坏。大写意画大家和大写意画欺世盗名者有时其实很难分辨,这需要有火眼金睛,才能辨别是非。用一些欺世盗名者来说明这些问题,写意画就一钱不值,用写意画大家的成就来说明这个问题,那就容易让欺世盗名者与前者鱼目混珠。但是阴影、光明同时存在,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是立体的,这需要我们仔细地分辨,需要我们整个民族提高对艺术的认识,对艺术史的正确把握。

杨晓阳简介:

杨晓阳,1958年12月生。

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留校。先后任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3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同年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学院全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至今。

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三五人才”、省级教学名师,2007年9月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称誉,曾获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十大杰出新闻人物”、入编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全国美展总评委、中国文联全体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美术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在近30年的艺术创作、20余年的教学实践与10余年的行政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1  2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