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现象

时间:2009-03-18 11:05:15 | 来源:华商网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走近大写意的杨晓阳

中国的艺术,无论舞蹈、电影、音乐、绘画、文学,都是一种大的意境,深厚、自然、神秘、变化莫测,大意境是不被束缚的,是让人的想象力如奔腾的江河一样宽阔有力而奔放的。和杨晓阳交谈,你会感觉他从来都不是个缩手缩脚的人,他是放开手脚干事情的人,他从来都是个一切求“大”的极富想象力的人……

他用艺术家的思维和创造方式当院长,他用当院长的经验来把握艺术实践……可以说,他人生的轨迹就是写意的轨迹,他在工作、创作和生活中,无不挥洒着写意的艺术。他把大写意的概念从他的画里,融入到他的教学、行政和收藏中。

他是一个理性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任凭感觉作画的画家。

■每天以十分钟来分割

杨晓阳不停地出差,不停地开会,今天,记者提前在院办等,想捉住这位忙人。当他从楼道走过来时,眼前是一个从容而步履优雅的人,头发比普通人长一些,很自然地拢到耳后,身材魁梧,看上去有点像西方人,温文尔雅,又透出一种政治家的风度。

我是和同时被约见的四个人一起被请进杨晓阳办公室的。进了办公室才知道,他每天的时间是以十分钟为单位来分割的。杨晓阳待人诚恳,处事果断,三下五除二地就把眼前的事处理完了。其中有一位等着拿他的画,不想走,而那画也是杨晓阳早已答应却至今还未画出,也不忍让人家白跑一趟,于是,他一边和记者说话,一边画起画来。他是抗干扰的,似乎随时随地可以作画。

当记者开门见山地问他:“关于你近几年的画,很多人说看不懂,包括我自己……”说到这里,记者有点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这时杨晓阳毫不在意地说:“你说出来,没事。”记者便说:“艺术家是需要一个自由的放松状态的,需要大量的整块时间去开发想象力进行构思与创作的,您却是这样忙,您一天有时间画画吗?”

杨晓阳听后笑起来,他说:“说起绘画,里面有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其实,我随时都在观察、构思和创作,是用心画画,功夫在画外呵……”他镇定自若的神情在告诉记者,任何问题在他这里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探讨,任何说法都改变不了他什么,只能使他变得更丰富而已。他的思维和一般人不一样,但却透出一种自信,一种魅力。

我们谈完一个话题,不过十分钟时间,他笔下的那幅画也画好了,神速却无败笔,流畅而完整,画上的三位老者如石狮雕刻一般,造型大写意,面部却生动,只是少用了颜色。

记者问,为什么这幅画上的人物是头大身子小,把他们的脸刻画得那样生动,身体部分却是轻描淡写呢?杨晓阳说:“你发现没有,人和人说话时,关注的是这个人的脸,而常常会忽略这个人穿的是什么衣服?我就是这样,有时和一个人说了半天话,过后想不起这个人穿的是啥衣裳。所以我在画画时会省略人物的其他部位,艺术家感情用事,意气用事,不是科学,是重其一点不及其余……”想一想,真是这么回事。他接着说,“所以,我把他们的腿画得短一些,焦点集中在脸上,其他地方就非客观地虚掉了。这是感觉所致,并非故意。”

■画画做事全凭感觉

艺术往往产生于感觉。杨晓阳说艺术家的科学是反科学的,如瞎子摸象,那种摸到的感觉就是艺术家的科学,他强调的是艺术感受力。

杨晓阳的画法很大胆,自由驾驭线面泼墨水分能力很强,但画时随心所欲,画面处理完全凭感觉,杨晓阳对记者说:“画画如做菜,凭的就是感觉,在画面上应有自己明确的倾向,如人有男女,墨有冷暖,要由‘硬’向‘柔’过度,由‘有’向‘无’过度。”是的,好厨师是靠他手里的一把盐,手快,凭感觉调味,好画家应该凭感觉用墨和用色。往往大厨师的菜色纯净,而糟糕的厨师却在每个菜里什么都放,色杂,味也杂。那么多人在画荷,而石鲁先生的荷与那些无感觉之笔画出的荷绝对不同。也许是因为太爷是一位老中医,杨晓阳还借用中医来说画画。他说,中医靠的是感觉和经验,只有西医靠仪器。西方的光学能严格分出色彩,但中国画强调的是对人心境的表现,因人的感觉是人最敏锐细致的,所以说中国画更符合人学,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反映,它自由的发挥可表现出无限的艺术效果。他认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绘画,只是艺术的一个初级阶段。写心艺术、写意艺术才是人类所有文化形态中最高的一种形态。

从古至今,中国的艺术,无论舞蹈、电影、音乐、绘画、文学,包括彩陶、青铜、玉器,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的雕塑,都是写意的,都是一种大的意境,深厚、自然、神秘、变化莫测,大意境是不被束缚的,是让人的想象力如奔腾的江河一样松弛有力而奔放。缩手缩脚无个性的人,肯定是成不了大家的。

和杨晓阳交谈,你会感觉他从来都不是个缩手缩脚的人,他是放开手脚干事情的人,他从来都是个一切求“大”、求“全”的极富想象力又追求完美的人,他从未停止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挖掘,并使之与西方艺术进行融合,不断将西洋画法糅进国画之中,以加强自己的特色。

其实,“凭感觉”已成为杨晓阳的一种思维模式,他处理别的事务时也是凭感觉的。一件事发生了,当时他并未在现场,但他处理时像福尔摩斯一样似乎啥都知道,自信又能说服人,没人能逃过他的机智。这凭的就是一种感觉,也取决于一种对同行业、对同事熟知后的经验。有画家要报销需他签字,他心里知道此人发票里含“水”,他会不动声色把那些发票先放下。一个月后,那位画家会自己要回去重新贴了送来。他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同时,又是一位凭感觉作画的画家。

■没有文人的郁闷闲愁

中午,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杨晓阳说,平时的中午,他在这里送走客人后,会要上一份饭,吃完饭就开始画画了。

近年来,西安美院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忙人杨晓阳也变得更忙,应酬和各种饭局更多,对于那些不可不参加的饭局,他在参加时给自己定了“四要四不要”的调子,“四要”即:简、精、美、仪,“四不要”是:不夹、不劝、不喧、不催。每当“来者不善”时,他就唱出这个调子,这样,对方往往知趣而退了。

正由于他比别人忙,他就比别人更珍惜时间,别人有双休日,他没有,别人有卡拉OK、下棋的时间,他没有,他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用来画画了。他每天画画最少要用两小时,其余时间几乎全用在工作、谈话、开会、接待、检查、出访,很多极小的事他都亲自做,别人说不可能,他就是要做一下看看,他认为,功夫在画外,他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体验,在画画。

说起文体活动,他手风琴、乒乓球水平是相当高的,曾是学校艺术表演队首席演奏员,也曾是校乒乓球冠军。然而,如今他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方式,他甚至认为健身运动是白白消耗了一天里宝贵的精力,他说把那体力还不如用来工作和画画。记者从而发现了他精力惊人的秘诀。他所保留下来的“娱乐方式”不过是喝茶和“到山里走走”。“到山里走走”是为了思考一些问题,而喝茶,常常又是和工作分不开的,更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因为他是那样忙,也就没了别的文人的一些郁闷与闲愁。一切不利在他这里都会很有趣也很有利,都给他提供着某种机会。

■不是个墨守成规的学生

接着,杨晓阳要去参加一个画展的开幕式,他邀请我上车随他一起前往。在那里,我见到了他的父亲———画家、退休美术教师杨老先生。通过和杨老先生的交谈,记者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还有一些他小时候学画的经历和故事。据他父亲介绍,上小学时他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又在五年级随六年级毕业。他是班上最小的一个,但直到中学毕业,他始终都是班上的灵魂人物。他自幼酷爱绘画,1979年,他考入美院国画系,那时全校有40个学生,一个班只有6至12个人,平日里喜欢与比他大很多的孩子一起玩。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学生,因为他很聪明,悟性高,每次考试在考前才看书,但每次的成绩都很不错。后来,他师从刘文西、陈光健、谌北新

等著名艺术家学习素描、色彩,以及油画、国画、书法,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正因为他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他才在以后的创业中有了不俗的成绩。在他20年的行政工作中,有无数个难关需要渡过,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这不仅需要经验、知识和智慧,更需要勇气。他的轨迹,是传统的,而反传统又是他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反判勇气给了他反叛的力量。他用艺术家的思维和创造方式当院长,同时用当院长的经验来把握艺术实践和处理画面。他一次次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把西安相对较差的经济环境和相对保守落后的人事环境变成了一种优势,他常常变被动为主动,在与很多难题的斗争中转败为胜。

■受老庄思想影响颇深

下午上班后,杨晓阳办公室里的人又开始多起来,他开始一拨一拨地接待,采访无法进行,打发完最后一拨人时,我们转移到他的画室。在这里,他完全是一个艺术家了,看上去更安静更从容。他取过一只彩色的茶壶,放在了画案上,当记者抢先倒茶时,他眼里有怕水溅出来的担心,有艺术家的细腻。

在这里,记者对他的认识在逐渐深入。壁上的玉器,地上的彩陶,案上的石佛、石狮……架上的《老子》、《庄子》、《春秋》、《左传》、《孙子兵法》……看他收藏的东西可帮你理解他这个人,可看出他的内心世界。他收藏东西很杂,各种老东西和书籍、国内外工艺品琳琅满目,记者一边观赏一边和他聊天。他受老子思想影响颇深,竟将《老子》读了十年。所以,哲学上他极信奉老子思想。

他说,西洋最早是实证科学发达,哲学却不发达。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天地的探索,西洋不如中国。中国则正好相反,没有从具体的事物局部探讨开始,而是以人、天地这样的整体到自然的关系入手,形成最早的一种高超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这种哲学从古至今指导了中国艺术,指导了中国文化,形成了中国绘画写意艺术的一种总体精神。

他崇尚自然,他说所谓绝对的科学是反自然的,因整个宇宙黑的多,白的少,明白的少,未知的多,对所谓“科学”不能绝对相信,人的感觉是最重要的。科学的局限有时是不利于我们客观生存的,他一直追求人与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心的和谐,他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有对天地人的天然把握,相对西方的“科学”,“天然”更适合人的生态,这种观点自然会被他带入自己的审美中,带入他日常事物的处理中,带入他的创作中。这时你会感觉他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对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创作方法,他都会反复糅。可以感觉出,他一时的果断,是取决于平时的“反复糅”。他认为,人的感觉应该是物理、生理、心理和文化感受的综合才会有效。

■五个“万”作为人生目标

杨晓阳给自己定了五个“万”作为目标:一是读万卷书,他从小爱读书,这已不必说了。二是行万里路。他曾经骑自行车四个多月一路考察到新疆,在黄河上他跟船跟过两个月。这些年来,他跑了40多个国家,西洋美术史上的名画基本上他都看到了。他认为当院长也是行万里路,是一个特殊的行路,实际指的是实践体验,在这方面,他是有优势的。三是鉴万件宝。陕西是文物大省,杨晓阳的母亲是文物干部,他从小耳濡目染泡在文物里,目前,他已不是“鉴”的问题了,他自己收藏的古玩就有一万多件。第四个是画万卷画。大的创作一年有一两张,但小画他每天都在画,他说他不画画就会“不平衡”,画画时他的状态最好。古人说:要“废纸三千”,而他早已画过万张画了。第五个“万”是育数万人。他认为教师最终就是“人梯”,这是他作为一个老师的愿望,也是他的热爱,更是他家几代人的工作。

1  2  3  4  5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