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民族团结与和谐之花”向建国60周年献礼
【编者按】何水法委员08年参加两会时提了5个提案,其中“奥运要加强文化效应”,已经随着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胜利举办而得到了印证。另“馆藏场所不该‘怕虎关山’应开放国宝真迹”也是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1月23日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后实现。根据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09年每年一度的两会又开始了,今年我们又采访了何委员,看看今年他都提了哪些“意见”?
人民网记者:鲁婧(以下简称“记者”)
采访嘉宾:政协委员何水法(以下简称“何水法”)
记者:何老师您好,09年的两会您都提了哪些提案?意义何在?
何水法:今年我还是写了五个提案:
第一个提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绘制“民族团结与和谐之花”向建国60周年献礼》。 2009年,在幅员辽阔的祖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翘首期待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六十周年的盛典。
作为世界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上就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各个民族依靠勤劳坚韧与开拓不懈的优秀品质,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的坚实基础,获得世界其他民族与国家的尊重。建国以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各民族为祖国的繁荣稳定,作出了伟大贡献!
我国现有民族如下: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苗族、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种受到地域、风俗、历史等因素影响而育成的民族文化,既缤纷多彩,又和谐统一,正如歌曲中传唱的那样,五十六个民族,恰似祖国百花园中那一朵朵奇葩,寒来暑往,生生不息,反映了中华文明构成的丰富多样性,证明着各个民族依靠交流融合而不断前进的科学发展观。
同时,我国地形多样,气候丰富,各民族均拥有长期的花卉栽培历史,并且在生活中形成了各种以花为对象的节日、传说、民俗,如彝族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插花节,又叫“马缨花节”;傣族在清明节气来临时举行的“采花节”,恋人互赠丁香花;满族的农历五月有“年息花节”,年息花就是杜鹃花。其他如藏族、苗族等均围绕着本民族喜爱的花卉,创造了丰富的节庆与传说。
因此,用五十六种花卉,作为五十六个民族的的精神象征与美好祝福,是一件有历史依据和当代意义的文化与艺术实践。她不但形象地描绘了各个民族的精神特征,提升民族自豪感,增进国家凝聚力,也可以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与当代风貌!加深本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同时,国内不少省份与城市都推出了省花与市花,民族作为指称更明确、内涵更丰富、历史更悠久的文明载体,能够以花作为精神象征,也可以说填补了一个空缺。
我从十六岁开始,从事中国花鸟画的学习、研究与创作,在四十多年间,饱览了祖国的山川草木,也曾多次前往四川、广西、云南、新疆等少数民族聚集地考察写生和举办展览,并参与希望工程和地震捐赠等慈善活动,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留下了深刻印象,长期积累下的创作激情,使我有种强烈责任感,要在祖国六十华诞之际,用画笔为各民族的精神个性造像!寄托五十六个民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祝福与热爱!
我的计划是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的指导下,邀请民族历史与文化学者,组成“民族团结与和谐之花”创作组,进行考察、写生与研讨,根据历史、地理、文学、传说、宗教、风俗等要素综合考虑的原则,拟订各民族象征候选花卉名称与说明文案,并可通过政协网、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站公示,请大众参与意见或投票,最终确定五十六朵“民族团结与和谐之花”,我力争早日创作完成,于2009年十月,国庆六十周年庆典期间展出。
第二个提案:《暂停美术教科书循环使用,加强中小学生审美教育》。
一、情况分析: 小学《美术》、初中《美术》国家课程教科书于2008年春季开始试行循环使用。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国际上虽有先例,但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必然会对教学产生影响。综合各类调查研究,美术教科书循环使用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1、仅对美术等艺术学科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与本次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不符,直接削弱了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强化了公众对应试教育的追求,表明有关部门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理念制约。一些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因为美术学科不重要才实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我省一些学校的美术课在教科书循环使用后,甚至出现课时也被其他学科挤占了,这在初三学年尤为明显。
2、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学生必须依赖教科书中的示范图片进行欣赏、临摹,需要在教科书上记录、涂画或动手制作,像浙江这样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省份,许多学校尚存在着由兼职美术教师上课的情况,更何况一些农业大省,这些兼职美术教师和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对教科书依赖更大。另一方面,循环使用后,每年会补充部分新的教科书,但是在分配新旧教科书、保存教科书等方面牵扯了教师很大的精力。许多学校为了便于管理,简单采取上课时收发教科书的方式,使得学生接触使用教科书仅限于课内。循环使用后,学生对教科书的使用受到限制,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原本缺少相应的辅助学习资源,现在又在原有薄弱的基础上更是后退了不少。“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学生最终是一句空话。
3、家长对孩子使用旧教科书不认同,认为再省也不能省孩子的购书钱,平时节约任何地方的支出,就可以支付这五元八元的书费。还有不少家长怀疑政府的动机,以前学生自己购买教材时不循环,现在政府免费发放就循环使用了,认为政府还是在算经济帐。
4.大部分学生希望真正拥有自己的美术教科书,能带回家阅读。学校一贯采取的态度是鼓励学生做自己课本的小主人,爱惜自己的书。循环使用后,学生从书的“小主人”转换到“借用者”,学生之间使用新书、旧书涉及公平的问题,都会产生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对书的认同感消失了。不少教师家长认为循环使用教科书,没有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不见得一定能培养孩子的爱书意识。
5.大多家长对旧教科书的卫生问题产生疑虑,怀疑学校能否做到真正的消毒使用。而目前美术教科书循环使用时,学校大多采用上课时发放,导致学生不会固定使用同一本教科书。这样,即使学期末统一消毒后,也难以避免使用过程中卫生风险。
6.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前期的调研准备有欠周到。由于目前教科书装订和印制标准不是为循环使用准备的,美术教科书普遍采用骑马订,一学期使用下来,封面基本脱落,污损率很高,对再次使用带来困难,难以达到循环使用政策的初衷。
二、建议和解决办法: 有关部门应针对教材循环使用后产生的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客观现实,对效果进行评估。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暂停美术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美术教学,还应提供可以让学生实践练习技能的辅助学习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第三个提案:《扩大文化内需,推动产业升级》。文化产业化是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繁荣的产物,同时也是当代发达国家经济构成中,最主要的战略增长点。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随着第三产业相关促进取得的实施,以及消费实力的增长前景令人乐观,但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文化产业发展还受投资整体、竞业规则等要素限制,尚未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关系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也关系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把中国五千年来的丰富、独特、珍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既可向全世界传播悠久璀璨的中国文化,又可提升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而要全面解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即将面临的能源、资源匮乏的重大难题,就是要更多地把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产业转化为占用社会资源少、经济效能高的文化产业。
伴随着世界经济秩序的深刻调整,现有产业格局也面临重组和再生的机遇,因此,低耗能、低准入、多就业的企业类型,应该受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关注,而文化创意产业非常符合上述企业重整的定义。因此,花大力气推动一批以开发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企业建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政府应通过项目扶持、基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措施等给予激励,促使资本、人才、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聚集。
此外,大力推动文化艺术普及,带动全社会进行文化消费。
拉动文化内需,推动产业升级,首先要提升经济增长中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创意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经济的生命力,有投入较少、产出较高、成本较低、效益较大的特征。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实质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和政策支持。在先进理念的支持下,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建立总体发展规划,确定未来若干年发展的政策导向,完善和优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研究和探讨如何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构成与完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条。
第四个提案:《关于青年人才培养的建议》。青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道德水平,发展后劲,无疑都与青年群体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综合、有层次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手段之一。基于上述认识,对照目前的青年人才培养现状,客观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处于高速进步的经济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要求我们作出有效的回应。
一、设置年度文化主题,鼓励青年关注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
全球经济出现震荡后,中国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甚至不少发达国家,也把本国的前景与中国的举措紧密相联。
这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中国的国力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就确定的向先进理念学习的政策,获得了有效的回报。
文化的一个属性是与经济水平高度关联。
从上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文化界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进步历程,客观来说,我们从世界各国输入了不少文化与学说,进行学习与借鉴。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也饱受了虚无主义者的挑战。
随着国力的提升,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步获得世界的尊重,如西方对中国文化,如哲学、艺术等学科的兴趣与尊重不断上升,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喜爱,也正在不断增强。最近几年,在电视上风靡一时的《百家讲坛》,引起全国观众的瞩目,也证明了上述现实。
对于本国国民来说,文化力提升的一个标志是传统中的有机成分受到重视。既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盲目崇洋,也要辨证的对待传统,不能固步自封,贴上个标签就当宝贝。
因此,我建议设立年度文化主题,鼓励青年学习和关注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丰富知识结构。
这些年度文化主题可以是以学科分类的,如国画、音乐、医学;也可以历史名人和学说为中心,如孔子、屈原、儒家、道家;还可以朝代或考古发现为标志,如良渚文化、彩陶文化,等等。
围绕这些主题,我们可以举办一些展览、比赛、讲座、创作、辩论、实地考察等青年喜欢参与的活动形式。
相信广大青年充满激情的思辩与探索,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学术方法论,为中国文化不断进步提供后劲,都将产生有益的作用!
二、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方向
硕士和博士属于高学历人才的主要组成。也是我国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从事研发的主要人员储备。
但是目前来看,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这个人才梯队的培养模式,没有和本科教育拉开明显的差距。
从应试层面来看,高学历教育机构的自主招生权限相对较小。考生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非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很多高校出现研究生大量出自外语院校的状况。
从培养目标上来看,综合能力与就业技能的培养,应该主要由中专、大专、本科三种学历来完成,硕士以上的,主要是面向对某一专业或学科有更深入学习愿景及较好基础的,重在培养能使这一专业或学科获得创新可能的人才群体。
现在不少导师带一大堆研究生,自己也有很多课题在做,有些教师或学生的学术方向就是发SCI论文,争取课题经费,还有多少心思能放在扎实做学问上面?这种方式也和不少高校扩张规模、获得政府拨款支持的动机吻合,但是在做法上,不够有远见。
我建议应该对上述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逐步改变高等院校教育方向趋同的现状,根据专业、基础、师资、地域的不同,追求人才培养的多样性。
对高学历人才,要采取“宽进严出”的考评制度,适当调整考试科目;对高校教师,要早日实施聘用制。国际上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淘汰率非常高,教师的工作负担与压力也很大,对比来看,我国对高校和高校自身在学术监管与考核方面,应有更严格的举措。
第五个提案,对于学术腐败等情形,要早日立法或进行相关司法解释,改变以行政为主要控制手段的局限性。
高校获得国家投入和科研经费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根据有关司法部门的统计,高校在工程建设方面的腐败问题,目前出的比较多,也查处了不少。
但是在学术领域发生的问题,现在也显著增加,不少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考试舞弊,论文造假,甚至导师抄袭,都伤害了学术风气,侵害了公共利益,上述影响,可能比较起经济领域的有些腐败,更为深远。
建议有关部门进行调研,探索立法的可能性,如果有相关法律的,要通过司法实践,作出解释,指导各级司法部门实施,使得学术腐败问题得到公正制裁和及时纠正。
记者:今年两会人民网做了一个调查,由广大网友选出20个大家关心的两会热门词,其中一个热门词就是“文化创新”,您对此怎么看?
何水法:温总理在多个场合的谈话中指出,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整个民族、整个社会都要创新,唯有创新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文化领域是我们整个国家大发展思路里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证明,唯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才有持久性,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也是整个社会与时俱进的基础。
我长期从事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中国画也在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是前人状态的复制,如果历代艺术家都满足于复制古人,那么中国画就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内容、形式和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我们中国画的创新,是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不可偏废。我们要牢牢地保护传统,以传统为基因,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不断地创新,这个创新才有可靠的途径,才可能持久,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不论视觉艺术上的,音乐上的,包括我们的作家在写作方面,都一定会有创新的渴望。
记者:今年1月8日至21日,以您为团长,岳增光先生为总领队的“东方墨韵”中国画家代表团出访了加拿大和美国。这次出访反响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实质性的意义?
何水法:我们访问了美国和加拿大,在加拿大多伦多我们举办了一个中加两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作品联展,展览受到了加拿大各界的关注。多伦多的华人纷纷赶来参观,也有不少外国人观展。他们向往能够见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因为艺术作品传达的是“美”,这种世界通用语言,不需要翻译。加拿大人,很少有机会看到我们现在中国画家的作品,现在中国画家的风格是什么,是以什么样的理念进行创作?中国现在的潮流与精神状态是怎样的?他们非常好奇,也带着相对寻找答案的心态看待我们的展览。有些加拿大朋友以前对我比较理解,看了我最近的作品以后,评价说我现在的画跟几年前不一样,作品里面的文人情绪更强烈了。现在是资讯全球化的时代,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我的官方网站看到我的作品,了解我的艺术。有一位画家就跟我说,他经常看我的网站,但是看我的网站上的作品和看我的原作是不一样的。绘画都有这个特征,原作的感受非常独特,不可替代。我们这次参加展览的11位画家,实力都比较强。此次画展开幕的时候,加拿大美术协会主席,包括我们大使馆的官员,都亲临现场进行庆祝与交流。
展览是最好的交流手段,东西方需要交流,只有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活下去,才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信息。这点,我们和加拿大朋友看法是一样的。在展览期间,有不少加拿大朋友,还有华人,表达了2009年秋天再见的意愿,他们希望我们可以一起画一个大画,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我认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中加两国人民应该一起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交流画卷,为两个伟大国度的友谊添砖加瓦。
记者:我们期待着。今年年初您受聘担任浙江逸仙书画院院长,能介绍下这个书画院吗?您的建院宗旨是什么?
何水法:这个书画院是民革浙江省委为主创办,是建于80年代初,今年是建院28周年,余任天先生是首任院长,当初有很多老画家,像我的恩师陆抑非先生、沙孟海先生等等,所以应该讲,这个画院在成立之初,就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关心栽培。这个画院属于改革开放后,全国创办最早的画院之一。到现在为止,在册画师有五百多人。
今年春节前,浙江民革领导决定,正式邀请我担任画院的院长。他们有提升逸仙书画院创作实力的愿望,我想这也是包括余任天先生、沙孟海先生、陆抑非先生在内的遗愿所在,现在我能传承这个愿望,构建我们这一代人的艺术理想与时代责任,也是一件幸事,所以不顾事务繁忙,接受了他们的盛情。在新年茶话会上,我对逸仙书画院的同仁说了12个字,作为我们建设画院的指导方针,“讲和谐,重学术、促交流、求发展”。
这12个字中,首先要讲和谐。我们都是从事文化的人,我说我们现在要“文人相亲”,是亲近的“亲”,人与人也好,人与社会也好,和谐是第一的,我们画院作为一个家,作为一个大家庭,怎样形成合力?要靠包容、互助创造和谐气氛,事情就有人惦记着当自己的事情去做。其次,要重学术,因为我们是画院,我们都是画画的,我们最终在社会上形成的画院声誉,不在嘴上,而在手上。第三,促交流,我们是民革主办的,肩负着加强两岸交流的历史使命,我们今后要与台湾同胞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互动。我去过台湾多次,台湾朋友中有很多喜欢我们的书画艺术的,我们以书画为友,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与各兄弟画院,与各省市画院今后也会有更多的交往。第四,求发展。我们已经有五百位画师,我们要不断地发展,要补充新鲜血液,要把很多年轻的朋友,有才华的朋友,吸收进来,共同创业,互相学习,我总结这12个字,得到了在场的领导、嘉宾与同仁的认同。可以说是我的“施政纲领”。
记者:您是一个非常有社会责任心的艺术家,艺术家除了要创作好作品外,还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我觉得您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何水法:做得还不够,因为我考虑到做为一名艺术家,除了自身的作品、自身的创作要投入精力外,还要帮助别人。除了自身把画越画越好以外,我还要带学生。我在杭州,2005年时,带了一个高研班,那时,我担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名誉院长,我有这个培养人才的责任,我带了一年的高研班,我是免费给他们上课,我一分钱没拿,为什么,因为我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不是为了赚钱,这个目标一明确,我就一心一意的去带学生,赢得他们的信赖与尊重。去年我在北京带了一个班,现在还有半年,我也不拿钱,我跟他们讲了,我不要钱,我就是为了培养出来几个优秀学生。我想,明年适当的时候,我自己还会再带一个班,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各个领域,都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后浪推前浪,应该不断地从各个领域注意人才的培养,因为文化的提升,文化提升靠什么,就是靠人才,靠优秀的文化人才,文化的优秀人才就需要不断地培养,不断地加以爱护,加以栽培,现在在栽培上,我们要下功夫,这个栽培除了学术方面的,也需要勉励他们在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断增强。
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问我,怎么能画好,我说就两条,一个是做好人,第二是画好画,我说这两条都是靠自己,靠自己的修炼,靠自己的努力。人的成功需要一定机遇,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社会责任心,要关注人们的疾苦,要关注社会的进步,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谢谢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