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丹青报国色——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先生

时间:2009-03-18 15:15:00 | 来源:中华美术

大灾挡不住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

公元二00八年六月十二日九时许,距汶川大地震整整一个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五号楼新厅,200多家国内外媒体记者,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隔着长长的谈判桌,没有丝毫迟疑,各自微笑地伸出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是两会中止接触9年后的首次对话。

又称庆功厅的钓鱼台五号楼新厅内,北墙镶嵌着大陆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于2005年创作的巨幅国画《总领群芳》,五十六朵盛开的牡丹,象征着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成员。东面和南面是一整排的落地玻璃窗,北京初夏爽朗的阳光清晰透射进来,巨型的圆形穹顶浅蓝色光线柔和温馨,与方形会场,构成天圆地方格局。

6月20日午后,杭州西子湖畔,荷香阵阵,本刊记者采访了《总领群芳》的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著名画家何水法先生,听他畅谈慈善和艺术之道。

记者:何老师,这次汶川八级大地震,给四川等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害。全国很多艺术家都进行了作品捐赠和义卖,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您是浙江省第一位以个人名义进行义卖赈灾的画家。这跟您自身的经历有没有关系?

何水法:是的,汶川大地震的捐赠也是我很多捐赠里的一部分,作为艺术家,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对周围的事物很敏感,他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和社会同步,与生活息息相关,胡总书记说的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大处看,党和国家对地震不惜代价的救援,让人民信赖,从小处看,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觉奉献的爱心,让世界感动!

艺术家是从生活,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他要实现自我超越,又必须回到生活,走进人民。慈善,可以说是帮助艺术家走进现实生活的一种最好的途径。

我1964年杭州市工艺美校毕业,到1978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中间做过二十多年工人,走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我现在生活得还好,但我没忘记曾经的艰难岁月,所以一看到有地方遭灾受难,我就坐不住了,一定要尽点心,帮点忙。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也给艺术和艺术家带来更多的活力。

当艺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调剂或者爱好,生活是幸福的。唯有这样,艺术和生活的目的才是一致的。地震发生之后,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艺术家必须拿起毛笔,这才是我们的行动。画好画,这个画就可以卖钱,把这个钱捐给国家,用在灾区人民身上。这和一个消防战士,去现场解救幸存者,一个医生,为伤员服务的道理一样,都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分。

记者:您去过几次四川,对那里有着什么样的印象呢?

何水法:我最早是1978年去的四川,那个时候我还在浙江美术学院读研究生,当时我们去了乐山、峨眉山,还有都江堰。之后又在四川省美术馆搞了个画展,再后来我去过九寨沟,去的路途是要经过汶川的。这个期间中国美协在那边搞过一个展览叫“西部大地情”,当时我是评委,后来又陆续去过几次,加起来不少于5、6次,所以对四川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四川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美丽的。“天府之国”,是个好地方。

1992年,为参加全国第一届花鸟画展,我创作了《一串红》,这张画的灵感,就是来自1978年在峨眉山万年寺看到的一串红。那时是清晨9点的样子,山上雾蒙蒙的,有一缕阳光正照在一串红上,那真是鲜艳、璀璨夺目,给人感觉很滋润、很鲜艳。因为峨眉山是烟雾缭绕,一缕阳光下来,照得一串红很透明,很靓丽。这个印象我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当然我们各地的一串红也很多,但我一点也没有峨眉山看到的那种感觉。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不仅在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中多次参加捐赠活动,募集救灾金额达百万,而且您在平时也是不遗余力的捐助贫苦人员和帮助弱势群体,如参与浙江省残联——助行工程,帮助民工子弟……给我们感觉是:“哪里需要您,您就出现在哪里”,您还记得您第一次慈善捐赠是什么时候吗?

何水法: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捐赠是1990年,给山东荷泽博物馆。

菏泽是牡丹之乡,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1975年到现在,我去过11次,平均3年一次,如果说杭州是我的人生故乡,那么荷泽也可以算是我艺术的故乡。

1984年我到菏泽博物馆去搞展览,当时条件很差,我就问了:“你们博物馆条件这么差,为什么不新建呢?”馆长跟我说:“何老师,没有钱建啊!”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脑子里,因为他们山东人很淳朴,当时布展的时候从工作人员到馆长一起,一个晚上就搞好了,我非常感动,展出作品有100张画,后来我送了150幅,当时讨画的人太多,我累得腰都弯了,最后一张是趴在案子上画完的。

1990年元旦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一辆面包车开到我家里,当时馆长、副馆长都来了,我说下这么大的雪,你们来干什么?

他们说:“何老师啊,有事情求你来了,之前是没钱建不了,现在是非建不可了。”因为博物馆漏的很厉害,窗户什么都坏了,他们馆里藏有唐寅的书法,还有很多一级文物,是非常宝贵的。他们希望我能帮上忙,我当时想了想,决定送给他们30张画。

其中有16张,他们拿去送给一些单位,后来批了建馆经费600多万,在90年代初,600万是很厉害了。他们也是很有心的,聘请我为名誉馆长,而且建好之后,菏泽博物馆开馆的首次展览与和我的邀请展是同时开幕的。当时我是非常的感动。我对山东的感情是牡丹情啊!

记者:在慈善捐赠活动中,那些事情让您特别难忘?

何水法: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向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做的捐赠。

1995年全国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首届理事会在北京召开。当时王芳同志是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又是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会长。

他老人家亲自邀请我去北京,我到了以后,他对我说:“是请你来参加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

我说:“好的。”

当时我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样的,也没有带画,如果早知道,我就带张画来。

他说:“带张画是好的,要不就直接在这里画一张就好了”。我说:“没带笔来,不习惯”。

我就给我夫人打电话,让她选一张四尺整张的没有题过字的牡丹,当天让学生专门送到北京,当时就在王芳家里让他给我题个字,王芳题的是“东风浩荡”,我题了“祝贺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成立大会上有一个捐赠仪式,当时我坐在第一排,王芳邀请我讲话,我摇手推辞不好意思讲,他看我摇手就让其他人先讲了,最后,他又说:“请著名画家何水法讲话。”

由于王芳再次邀请,我只好上台,各大媒体的摄影机、照相机都围上来,当时我很激动啊,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来参加这次会议,我也没有做什么准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港澳的企业家捐一百万、二百万,我说我是个艺术家,我就捐画,我当场宣布捐出20张作品。

当时全场鼓掌,我下来之后,王部长对我说:“水法,你捐两幅作品。”

我说:“20幅”。

回来之后我精心准备,基本四尺整张以上,有些是八尺整张的,而且都是裱好送去,我做事情喜欢非常仔细。画运到北京之后,有位陈先生愿意出价120万全部买下,在当时120万是很高了,后来王芳说等有机会拍卖再说。王芳是位很有远见的人,现在画价涨很多了。

作为我来讲,政府给我荣誉,让我参加会议,我也就有责任,因为荣誉跟责任是一致的,我们要了荣誉也要付出,不要老是拿进不付出。所以你问我心态,我觉得做好事是光荣的行为,人一觉得光荣心态就好,心态好身体才会健康,你看我现在身体很好,就是因为我觉得该做的就去做,这样没有什么牵肠挂肚的事情缠着。

记者:现在经济发展了,社会也相应的出现了阶层差异,表现在收入、就业等机会的不均等,你如何看待慈善行为对缩小阶层差异的作用?

何水法:做人要有善心,要有爱心,我们要关注社会,关注各界人士,要关注农民兄弟,要关注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2006年夏天,我看到报纸上面登着民工子弟需要关爱,需要学艺术。早报的记者和我联系之后,我冒着酷暑带他们去曲院风荷写生,我拿着自己的画册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人一本,还给他们每个人发十张宣纸和毛笔,那些小孩子很高兴,叫我爷爷、爷爷,我很感动,也很满足,和孩子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上午。

我说任何一种权力都不能剥夺孩子们想学习的心,我们要鼓励他们,给他们方便,包括这一次对地震灾区的人民。

另外,我和浙江高尔夫球协会的一些朋友也共同参与过几次慈善活动,2007年12月31日,在西尔酒店,我受邀出席他们协会举办的迎新慈善晚宴,和张蔚文主席一道为会员颁奖,我为协会专门创作了一张四尺三开的《总领群芳》,义卖十三万元,捐赠给浙江省高尔夫球协会慈善基金;

这次地震后,我也从媒体和朋友那里了解到很多高尔夫球会员做出了巨额捐款、捐物的义举,浙江能以40多亿的捐款额排在全国的前列,有他们当中很多人的奉献!

我感到,我身边的很多浙商不仅追求事业的成功,更看重人格与境界的不断提升。有一种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这对于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来说,是重要的保证和强大的动力。

记者:您参与曾捐助云南龙陵县腊勐乡“长菁中国画希望小学”,青少年教育,一直是我国慈善事业的主要方向之一,您也非常关注,能说说原因吗?

何水法:参加这个活动让我很震撼。

看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看到那些原本应该接受教育,却因为生活贫困不能得到正常教育的孩子,我非常难受。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在犯难,不管自己怎么去做,不管做了多少,甚至有的时候做得很累,但还是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想到这些,我只有一声叹息。用我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尽力去做吧!”

在参加今年三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全体会议期间,我一共提交了5个议案,其中涉及青少年培养的有四个:第一个是青少年美育教育刻不容缓;第二个是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应创造条件,开放国宝真迹的展览,让孩子们领略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第三个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要从娃娃抓起;第四个是借势北京奥运,促进文化艺术传播,并且在校园弘扬体育的公平竞争精神。

我为什么这么关注青少年的美育和成长呢?

从2001年开始,我在北京和杭州都开过花鸟画高级研修班,北京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的研究生班,我做导师,在全国范围招募学生,但是说实话,招到合适的学生不是很容易。

这些年轻人有一些绘画的技巧,但是在艺术的观念,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评判事物的眼光方面,让我感到他们的成长是不够均衡的,而且很难矫正。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忽然想学武功,他要是去少林寺,可能方丈未必敢收他,韧带都僵硬了,心思也不容易单纯,没什么可塑性,弄不好有些花拳绣腿,要他忘掉都费劲,还不如一个6、7岁的娃娃来的好教。

所以武术也好,美术也好,都讲一个童子功。半路出家能得正果的,是少数。

记者:何老师,您不仅捐助一些弱势群体,您也非常的爱惜大自然的一切,您曾认养了一棵400多岁的古樟,当时是出于怎样的一种想法呢?

何水法:树木花草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关心它们,关爱生命,其中也包括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得到消息后,我就表态,认养一棵400岁的樟树。

杭州是一个古城,我去过世界各地,可以说没有一个能和杭州相媲美的,我们有优美的风景,有苏东坡、白居易等无数先贤创造并传世的历史遗产。自然与人文在浙江、在西湖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们继承了这笔丰厚的财富,不仅要自己享受好,更要保护好,留给子孙。

还有一个原因,我是一个花鸟画家,我对大自然有特别的钟爱。

记者:印度洋发生的海啸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一事件同样也时刻牵动着您的心。当时在您的带领下于杭州金溪山庄举行了“为印度洋海啸灾难向杭州市红十字会捐赠书画”的仪式。你作为“世界和平文化大使”,从全球化角度去看 ,慈善事业是如何具有这种超越国界的凝聚力?

何水法:印度洋海啸发生以后,浙江我也是第一个发起捐助的,当时我正和学生在外地写生,知道事情之后我提议我们高研班的师生一起画画捐赠,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回到杭州我们就开始动笔了,画了好几十张画,我就跟慈善总会联系,他们说:“何老师,送画当然很好,但是他们更需要钱”。我说:“好的,我就帮他们找了一些企业家来买画”。后来一共卖了18万。

在这个捐赠过程中,我一直有一个理念,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白求恩大夫相隔万里来到中国,体现了一种国际主义精神,印度洋海啸发生虽不在中国,也应该要有一个国际主义精神,当时我提了10个字叫:“翰墨献真情、爱心无国界”。所以我一直认为,这个汶川大地震也充分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现在世界变的越来越小了,所以不管哪一个国家发生灾难,我们都应该关注,关注人类、关注世界。我们有难了,他们支援我们,他们有难了,我们支援他们,彼此是息息相关的。

最近日本发生7.2级地震,我们胡总书记跟温总理马上表明态度支援他们,我们需要世界和谐,我们不光中国要和谐,唯有世界和谐了,我们中国才能和谐,我们中国和谐了,对世界和平也是有巨大贡献的。

记者:您现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浙江省政协常委,在这个位置上,您将如何发挥作用,倡导艺术家和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慈善活动?

何水法:我感谢党感谢政府给我的关爱,但是有多高的荣誉也有多大的责任。所以我在政协开会那天也提到,画家不是画几张画就好了,也是要不断学习的,去年春节过后,我去北京,参加由中国文联组织的“全国文艺界领导干部和艺术家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培训班”,我学习了九天,光记录就用掉了两支笔,最后我受到大会的表彰。

我们画家,平时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上,但是通过这次政治学习之后,我深刻体会到思想提升的重要性。我觉得一个艺术家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要进步进步再进步,为什么呢,要是一个画家没有思想,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开拓性大家,因为变法是需要思想的,大艺术家首先是大思想家,我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经济总量已经上来了,但是地区差异还比较大,即使我们浙江,也有不少地方还比较落后,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不同区域的合作与互助,我最近也在整理新的提案,想呼吁一下,怎样通过有效的机制保障,把应急的救济和常态的慈善活动整合起来。

记者:您刚刚说慈善和艺术需要的都是境界,您觉得心态的升华与艺术的进步是如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

何水法:用最简单的话说,我做慈善事业,我就高兴了,高兴以后我就有灵感了,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艺术状态,冥思苦想是不能成大家的,有人天天在方寸画室里琢磨要变法,怎么变啊,自我封闭,不现实。我们有句话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到生活中去,生活里到处是活水,水到渠成,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

中国文化讲究修养,修养靠积累,搞国画创作也一样,需要时时在积累,但是有时候,我们把这种积累看的窄了点,我老师陆抑非先生在世时,经常写一幅对联:“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里面提倡的就是注重慈爱之行与勤俭之德,我不相信一个人的所谓修养是靠不食人间烟火来获得。如果你平时糊里糊涂,浑浑噩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是一定不行的。

记者:在访谈的最后,想请您给《中华美术》的读者留言。

何水法:珍惜生命、善待生活,和谐共存、仁爱互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济危扶困,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追求幸福,让生活更加美好!让世界更加美丽!

结束语:很高兴和您有这样一次谈话,非常感谢您,不仅是我们的杂志,那些接受过您帮助的人,还有这个世界上想做一些善事的人,可能都会记住您,祝您平安,健康!

何水法慈善历程链接:

1990年5月:何水法向山东荷泽博物馆修建捐赠作品30幅;

1995年6月24日:“著名画家何水法向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赠作品仪式”(20幅),在北京昆仑饭店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和姬鹏飞、李德生、王芳及公安部副部长蒋先进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1995年8月27日:为迎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何水法创作的巨幅国画《平等、和平、发展》捐赠仪式在北京新落成的全国妇联大厦举行;

1999年5月9日:何水法创作巨幅花卉《冲风斗雪显精神》,敬赠中国驻南使馆全体同志,以表达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2002年1月2日:何水法资助“浙江省残联——助行工程”;

2002年3月31日:参加由省残联组织的扶残笔会;

2003年3月13日:浙江省林业局、杭州市园文局等部门联手推出首批供认养的古树名木后,何水法认养一株400年古樟,并通过《钱江晚报》呼吁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

2003年4月2日: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举行“何水法名誉院长聘任暨作品捐赠”仪式,何水法捐赠不同时期精品六幅;

2003年6月26日:何水法为“抗非雕塑”捐献作品;

2003年8月29日:何水法参加“百名书画家援助艺术学子”活动;

2003年10月5日:“爱在旅途.桂花援助专项资金”项目在杭州启动,何水法捐赠作品“金桂”;

2004年3月20日:何水法先生为“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捐赠作品;

2005年1月6日:何水法携众弟子向印度洋海啸灾难捐赠作品义卖筹款18万元;

2005年1月13日:浙江省书画界义卖作品捐助海啸灾区,何水法创作《铮铮铁骨写心象》;

2005年4月16日:何水法携弟子向菏泽市慈善总会捐画;

2005年10月25日:由于何水法在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中的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基金会于联合国成立60周年庆典之际,授予他“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称号。

2006年5月9日:与龙瑞、陈永锵等捐建云南龙陵县腊勐乡“长菁中国画希望小学”;

2006年5月27日:参加“用画笔圆孩子们的上学梦——知名画家云南助学”活动;

2007年12月10日:何水法创作《爱满天堂》,义卖3.8 万元,捐助天台17岁少女陈丹宜进行断肢再植手术;

2007年12月31日,何水法创作《群芳》,义卖13万元,捐赠给浙江省高尔夫球协会慈善基金;

2008年1月5日:何水法精心作画义卖12万元,资助浙江作家汪浙成救女;

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后,何水法连夜作《国香》义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8年5月13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号召全国画家向灾区捐赠作品,何水法应邀创作《拂云》作品寄美协北京总部;

2008年5月15日:著名画家何水法为四川地震灾区特别创作的作品《国香》最后以30.66万元被认购,全部善款连夜委托《今日早报》社捐往灾区;

2008年5月17日:浙江省政协组织“中国一家,情系汶川大型书画义拍”活动,何水法捐献作品《香远》;

2008年5月21日:何水法把自己精心创作的一幅《春满人间》中国画作品,通过当地媒体进行爱心义卖,义卖所得的款项5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用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赈灾;

2008年5月22日:“亲爱的小孩——浙江百名书画家援助灾区孩子义卖”活动,在浙江广电集团800平方米演播厅举行,何水法等百名浙江书画家现场捐赠作品并进行义卖,何水法创作的《紫气东来》拍得善款20万元;

2008年5月28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民政部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为了孩子——中国艺术品经营行业及艺术家赈灾拍卖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何水法先生捐赠作品予以支持;

2008年6月4日:《香港大公报》组织海内外艺术家义卖赈灾,何水法捐赠《春艳》。

(《中华美术》杂志 2008年7月)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