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作品:《印度婆罗多舞姿》
当代著名书画家周韶华在谈到叶浅予的艺术特征时说,新兴美术教育崛起之时,可以说也是振兴中国人物画之时,徐悲鸿、蒋兆和各位前辈不乏业绩,但是真正有系列,成系统,在美学上建立起体系的,非叶浅予先生莫属了,在这个领域,应推他为当代的代表。
周韶华说,叶浅予先生十分重视笔墨,然而他并不拘泥于吴道子的骨法用笔,而是侧重“意笔抒写”,也不板腐于项容或八大山人的墨分五色,他是把墨作为一画的点和划,类似于京剧的打击乐器,起到醒目提神,造成氛围和神韵,把人物画作为有形的音乐去创作,专一在得其体而传其情,尽其态而足其神,产生一种乐韵,独到地解决了情态与节奏的结构关系,抽象的线条与运动的结构关系,创作了“情态结构”程式,开一代人物画的新生面。所以说在现代美术史上,对人物画开时代之新风的首要代表和国手,是叶浅予先生。这样评价是名副其实和当之无愧的。
人间最丰富、最复杂的莫过于人的情感流变。气势、动感、回旋、曲折、行云流水,这些自然运动形态也在人身上有所对应,变成人的动态节奏、运动结构和情调神韵,而舞蹈则更能抽象地表现这些基本运动形态。节奏感是最美的形态,运动结构最能显现人的美态,把节奏美、情态美作为艺术表现的中心,是画家的最佳选择。
8220;情态结构”就是按情感的节奏与运动中的人体结构相和谐的那样一种艺术程式。在迎风舒卷、翩翩起舞的运动中表现人体的动态美,超脱潇洒;在波折起伏的节奏中表现人的神韵情致,悠然自在,浩浩荡荡,曲高合众,叶先生在“情态结构”是出人头地的。
叶先生对“情态结构”的创造,完全是心灵韵律的需要,是以抽象的运动线条为骨架的空间构造。它是以人的风采、气度、情愫、神韵为艺术表现中心的,是以形体的节奏美和运动结构美为基本特征的。因此,首先进入角色的是画家本人。叶先生对意象化的中国传统戏曲人物和类似于抽象书法的少数民族舞蹈,研究揣摩数十年,观察透彻入微,感受十分敏锐。在他的情感体验里,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一种极有人情味的东西,由这些元素酿成了他的艺术符号,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