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那是87年的时候吗?
李广明:应该是87年、88年的时候,在农村我待了有一年多,干部下乡嘛,指导农村基层建设。
主持人:那个时候每天都画画?
李广明:对,那时候我下乡就是想画画,同时我在底下也办了很多学习班,乡镇小学、中学的老师培训他们,因为那时我色彩画的在我们当地应该说是很棒的。
主持人:再接着,在下乡回来之后呢?
李广明:回来之后我就进单位,当时因为干部下乡有一个锻炼过程嘛,有一个规定嘛,只要从农村回来以后可能就要提拔,当时想把我作为一个培养对象,但是当官对我来说不是太适应,后来还是选择了艺术。
主持人:后来我听说您又下海了?
李广明:这个过程中就结婚了,有了小孩以后可能对经济要求就多了。
主持人:那个时候画画不能挣钱吗?
李广明:那时候画画在地方上挣钱还是不行。
主持人:所以后来就做了装璜?
李广明:对,后期我开了装璜公司,开始做了三年多,当时也挣了不少钱吧。
主持人:然后就回来继续做画吗?
李广明:做了三年多以后我就停下来了,这个时候去在这里学习进修,当时上的培训班,然后我就留在北京了,这个时候给自己进一步的充电吧。
主持人:差不多是90年代末期是吧?
李广明:那就是在2000年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是您潜心学画的时间?
李广明:因为我从地方到北京以后,毕竟跟这个艺术圈有点距离,因为是一个过程,从老家,然后2000年来到北京,这个时间段到底国际艺术发生了什么东西还属于模糊状态,当然在老家的时候我也看这方面的书。
主持人:但是主要是到北京的时候,看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
李广明:西方发生的变化,我就在想这些西方原汁原味的东西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我想看西方和我们的区别在哪里。
主持人:李广明老师潜心学画是在2000年。但是提到刚才尚老师说的,我们中国整体的艺术家,反思的阶段是在90 年代初期的时候。
尚扬:也可以这么说吧,这个过程一直在反思,是80年代到90年代,现在艺术转型当代艺术是在90年代初期,就是中期这个时候,这段时间中国艺术家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1992年的第一届广州双年展,这是一个由一批批评家所组成的松散的同盟,他们操作一个展览,这个展览主要的策划人是李鹏,李鹏已经感受到了艺术跟商业的结合势在必行,他们就探讨艺术和商业的关系,怎么用巨大的方式推动这个事情,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找了一批艺术家、找了一些民营企业,他们来投资做一个双年展,做这个事情,就把全国有影响的,和一些正在升起的艺术新星还有其他人等,融合起来参加展览,评奖也很正规。
主持人:是不是各种风格的画都会融合在一起?
尚扬:都有,这个展览正好是把中国当时正在转型艺术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和努力在这方面工作的艺术家们都拉来参展,可以说这个展览当时集中了中国最好的创作面貌,然后也进行评奖,也进行收藏,杂志也进行宣传。
这个事情变成一个事件,当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东西。由香港含亚轩和原来文化策展的人,后来找到了有影响的艺术家栗宪庭,他们三方结合起来,就做了一个中国新艺术展,这个展览先在香港举办,然后到澳大利亚、悉尼,后来到英国的一个画廊展出,可以说把中国当时最好的面貌展现给西方社会,这样让西方社会真正了解中国发生了什么,中国艺术家、美术界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展览的很多作品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今天看来是经典型的风格,比如说栗宪庭当时他提出了两个规划展览的方式,比如关于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
这两个概念推出以后,正好是把当时中国的一批,把当时对中国现实关照的两种风格展现在世界面前,今天比如提起90年代初期和提起中国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转型离不开栗宪庭所提出的这两个概念,到今天这两个概念还在慢慢的延续,但是后来栗宪庭提出艳俗艺术,今天也还流行,所以栗宪庭对于当时中国当代艺术的推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提了这两个展览,包括后来的展览,使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型成了一种很大的深思,使转型成为可能,也影响了今天后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潮流。
所以今天你看从事艺术的这么多人,有今天798艺术区,还有酒厂、宋庄,还有李广明先生他们所做的美术馆,超大型的美术馆,2万平米的美术馆,都是因为以前所做的事情得出的结果,可以说他的展览能够容纳这么多展品,有5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加,国内这么多艺术家参加时间非常短,开幕那天去了三四千人,90年代初期是不可想象的,80年代就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都实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十几年里面这么迅猛,所以我也想改革开放这30年,对中国文化的这种转型,对进程和发展可以说影响深远,影响后面可以说两个世纪,今天中国走向真正全新社会的一个奠基。所以我想,我们的艺术在今天有幸参与这些活动,所以我就感觉到,我们今天很多的不幸,包括在生活里面颠簸过,我们曾经在三十年年里面也有过身心疲惫,但是感觉非常荣幸,我们都参与了。
主持人:就是一些大的事件你们都见证了。
尚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