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音乐

户外音乐节遍地开花白热化竞争转型困境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3-06-03 09:56:01 |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电吉他、架子鼓、巨大摇滚舞台、标新立异的青年、帐篷与草地....。.近年来,户外音乐节在中国内地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音乐理念”与“明星效应”之争也日趋白热化。

1日,以内地摇滚新教父谢天笑、校园民谣代表老狼、台湾人气乐团苏打绿等乐坛明星领衔的2013草莓音乐节在西安举行,由老牌摇滚、当红大牌与独立唱将所汇集的音乐“潮元素”,引爆全场乐迷。

音乐节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在中国起步较晚,十余年前,户外音乐节对内地民众而言还是个陌生词汇,而随着“迷笛音乐节”作为中国内地首个原创音乐节的横空出世,如今户外音乐节已形成一定规模。借助此平台,许多“地下”乐队得以浮出水面,原创力量与文化的表现日益成为其核心内容。

据统计,2009年内地音乐节数量仅50多个,但2012年,音乐节数量已轻易“破百”,且仍在急速增加。迷笛音乐节、张北音乐节、长江音乐节、热波音乐节、草莓音乐节、西湖音乐节等接踵而至。

迷笛音乐节负责人张帆表示,近年来音乐节数量增长呈井喷之势,现场音乐、现场演出已成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而目前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还普遍较为单一,票房、赞助商与音乐节衍生产品成为音乐节收入的主要来源。

“音乐节不能仅靠增加经济投资来发展,找到符合音乐节的内在气质的元素才是重点,许多明星大牌都是靠包装,这对主办方及音乐节,都是不适合的。”张帆认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节主办者仅依靠宣扬“摇滚不死”的音乐精神已逐渐无法满足音乐节受众的需求。于是,运用“明星效应”吸引观众成为众多音乐节的“热门选项”。

乐谷音乐节总制作人魏明对“烧钱拼大牌”的做法并不排斥,他认为,内地音乐节的主办者应对自身经营模式加以区分。近几年,内地的音乐节“专业户”日益增多,“熟脸”致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斥资引进国内外的乐坛“大腕”或将更符合市场与乐迷的要求和选择。

目前,中国音乐节存在的问题包括盈利能力不强,内容同质化,票价普遍偏高以及市场运作有待完善等。

有专家表示,音乐节作为一种文化展示的舞台,理应保证高质量的现场演出,并带给乐迷享受音乐的体验,而近些年内地音乐节数量激增则大都为经济利益所致,许多音乐节形式大于内容也令其未盛先衰,同时也与举办音乐节的初衷相去甚远。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