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亚博备用网址与中间美术馆艺术家系列漫谈第3场在中间美术馆举行。一个当代艺术家,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创作状态才是最好?艺术家靠什么支撑着走下去?漫谈围绕艺术家创作状态的话题,邀请马可鲁、梁好、冯良鸿、李木4位艺术家展开座谈,他们有着许多共通的体会,也有着单属自身的独到见解,相互交流碰撞之际,让观者无不受益良多。
梁好:恐惧和未知是最好的状态
作为一名当代女性雕塑家,梁好与其他三位艺术家相比有着独特的艺术身份。她认为当一个艺术家处在一种未知甚至是恐惧的状态时,才能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当一块木头断然两截时,艺术家眼前映现出迥然于以往创作经验的视觉效果,怎样接纳眼前的偶然性的艺术效果并继续勇敢地创作下去,是一个当代艺术家需要学会的。“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挑战,”她说道。在这里,未知领域更多的是指一种精神领域甚至新的存在体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梁好说道:“经常在做作品的时候,不知道是否成立,开始总是怀疑。”然而,正是这种怀疑的体验促成了具有当代价值的艺术品的出现。她希望在艺术作品中凸显一种人性和生命存在的感动,而这些都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混沌的隐秘存在,必须用艺术形式表达和呈现。在表达和呈现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胆量将以前的范式破坏掉,时刻拥抱创作过程中的怀疑和不确定。
马可鲁:艺术家下意识的艺术感悟非常重要
谈起绘画状态,马可鲁因为有着40余年的创作经历,所以有很多东西难以用语言形容。他认为绘画是一种冒险,必须在每次创作的时候经历一次挑战,没有挑战便不能成为艺术创作。对马可鲁而言,艺术创作实际上是一种不断覆盖的过程,对面前的偶然性效果进行覆盖,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偶然性。创作之前不要刻意地提醒自己要画什么、要怎么画,而是在画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本身效果的指引,凭借自己敏锐的感觉将创作进行下去。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第二自然,自己评感觉跟随作品,打破一切的条条框框和程式。提到艺术家的生活状态时,马可鲁提起了第1场沙龙时马树青曾经说过的观点:艺术家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偷懒。马可鲁认为艺术家花大量时间在偷懒和看画,虽然看似无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艺术感悟,其重要性并不逊于绘画的过程本身。
冯良鸿:不确定才是最好的状态
与梁好的观点相仿,冯良鸿也认为不确定才是最好的创作状态。在作画时,应该去除一切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心理,这些只能破坏绘画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他认为绘画的出发点是很重要的,如果去除掉所有的功利心和目的心还能继续画画,那才是真正的绘画人生。结合马可鲁谈到的艺术家偷懒的问题,他认为一个艺术家真正重要的是他的艺术时间,所谓的艺术时间就是真正投入到艺术中的时间。有时候虽然看似是在画画,但是心境可能未曾真正融入绘画的状态中,这就不是真正的艺术时间了。一个艺术家的生命状态对于他的艺术来说至关重要,绘画和雕塑跟语言及文字不同,是绝对骗不了人的,一件艺术品可以直接的反映创作者的心性和生命状态。这就需要艺术家有好的“艺术出发点”,真正在艺术创作中体会一种快感,同时不断修炼自身的品性,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李木:绘画须有一种对偶然性的期待
“凡是能够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东西,都不必用绘画表现。”谈话中李木用准确而明晰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艺术观点。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李木谈起了自己曾经有过的艺术疑惑:到底是先想好了再画,还是画好了再想呢?他毅然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后者有着更多的变化性,如果想好了再画便意味着艺术家在依靠经验画画,由于没有任何挑战性,所以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对李木来说至少是边画便思考,而不是想好了再画。他认为艺术是唯一的超越民族的全世界母语,正是因为其中表达了某些不能言说而又共通的东西。要想表达这种共通的东西,艺术家就必须卸掉自己所有的艺术经验以及功利心,排除一切理性和重复,单纯地创造一种“没有发生过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