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中国之梦 雕塑之路

中国之梦 雕塑之路

时间: 2014-04-01 17:17:29 | 来源: 光明日报
雕塑 >

黄公望(雕塑)李象群
墨马(雕塑)黎 明

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与法兰西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刘开渠、滑田友、赵无极、熊秉明等一批杰出的大师,堪称中西合璧、艺术交融的典范。这种文化的姻亲关系已溶化到血脉中。

今日,当代中国美术走进法国大皇宫,实质是通过艺术走亲访友。作为雕塑展览的策展人,我向法国朋友简要介绍中国的雕塑发展,尤其是20世纪初叶以来法国艺术对中国传统雕塑和20世纪这段西学东渐的历史的了解会加深对今日所创造作品的进一步认识。

雕塑非简单的构筑,非单纯的塑造,它通过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表现灵魂、记录历史、展示未来。所谓灵魂,非限于艺术家个人,乃至国家与人类。在世界艺术史上,许多经典之作足以证明这一点。由于雕塑艺术有着诸多共同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通过雕塑传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时代价值观,展示国家文化形象和人民精神面貌,让世界各国通过艺术相互交流,认同并彼此欣赏,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自古以来雕塑给人类社会的漫漫历程,给精神史、思想史赋予立体形式,给万古春秋立碑。于是,后人看到了雕塑里蕴含的中国。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有诸多留存万年的岩画,刻镂出上古时代的生活场景,那是中国雕刻艺术升起在地平线上的第一缕曙光。仰韶和半坡雕塑的原始意象以及造型的“古朴美”生动而稚拙,活泼而天真,表现出中国雕塑艺术童年的真趣和先民的造物智慧。商周雕塑的“狞厉美”呈现出神圣的秩序,它以诡魅而厚重的抽象之造型折射出人们从一般性自然现象中概括提炼,进而创造出神奇古异且具有宗教力量的艺术形象。秦汉雕塑的“雄浑美”显示泱泱中华民族的深厚与磅礴以及气吞万里的威武。圆雕、浮雕和线雕的相互结合,体现了独具神韵的线体结合的意象之美;富有装饰性的写实之法,使得墓前石刻、地下兵马俑跃动着艺术的神灵,它的整体气度和造型的气质奠定了中华民族雕塑的美学基础。魏晋南北朝的雕塑叙述了“设像传教”在多民族文化中各具神韵。陵墓雕塑也时出奇幻,有南方的朗丽俊巧,也有北方的健爽挺拔。唐朝雕塑的“恢宏美”生动表达一代文化盛世涵化万有的胸襟。宋、明、清雕塑日益追求“精致美”,工秀细腻,权力意识淡化而流露出人性的风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风东渐改变着中国人的造型观,中国雕塑进入裂变后的炫美。其主流风潮是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强而奋力斧凿,为东方古国的独立和解放而铿锵呐喊。鲁迅说,塑菩萨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开始塑人。留学西欧的一批雕塑家先后返国,他们不但将从法国、意大利等学习的肖像塑造法及纪念碑建造法带回中国,还有对古希腊、古罗马及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之吸收。李金发、刘开渠、滑田友等与中国现代雕塑同命运的闪光名字使得“孙中山像”、“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雕塑立在中国的土地上,国家主权与文化尊严在雕塑立起的那一刻得到充分显示。

新中国的建立更使中国雕塑承担起不同往昔的时代使命。国家选派了一批优秀青年艺术家去苏联留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主导风格。以留学法国为代表和留学苏联为代表的雕塑家使不同艺术传统交相辉映形成以写实为主体的雕塑风格,产生了许多反映历史,表现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雕塑,遗憾的是艺术个性风格不鲜明。

改革开放使中国雕塑焕发新的生机,在向传统致敬、向全球放眼的求索中,探寻新的审美理想。21世纪,随着中国崛起,雕塑艺术走向囯际,当代中国雕塑更强调原创力和人性与理想之美。以写意雕塑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雕塑多元化创造、多种流派、形态和风格并存,彰显了对传统写意精神的挖掘、对西方写实传统的借鉴,和对现代抽象表现的吸收,表达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审美标准和理想,是转型期中国雕塑家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体现。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以雕塑谱写中华文明的乐章让世人感受到了民族前进的步伐。

在当今时代,中国雕塑界老中青艺术家正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以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续写21世纪的中国史诗。可见这史诗的许多篇章围绕着中国与世界对话的主题。其因在于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将丰富人类文化的宝库。对话不仅在古代,更在现代与当代。如果通过凝固的雕塑而让世界感应中囯人脉管中文化血液的流动,感受到中国人对人类的大爱,感悟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通过现实的雕塑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探索并为之奋斗的民族复兴之路,这便是中国雕塑之路,也是中国雕塑人的梦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