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设计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不只是学会模仿 本土设计的文化身份问题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8-04-30 10:57:33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在中国大众的意识里,艺术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概念,二十年的时间使这个外来词在老百姓的生活里出现的频率日渐提高。“为大多数人的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不管设计发展到了何种程度,设计的根本还是为人的设计,为消费者所购买的设计才是现代设计存在的价值。中国本土设计的发展历程,是在“文革”结束以后,伴随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后逐渐引入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渐挣脱传统工艺美术羁绊,寻求在现代语境下中国本土设计的生存出路历程。设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但我们对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问题就不必上溯到原始、秦汉时期的设计思想,以避免牵强附会之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当下中国设计的文化身份问题。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初现端倪的时间本与西方大致相同,但是因为中国社会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步履维艰,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敲开了中国大门,现代设计也随之被引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也曾经出现过繁荣。但是由于中国近代一直处于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少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而以现代工业及商业为支撑的现代设计整体上明显地落后于西方。从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中国人纷纷赴日本和欧美各国考察和留学,他们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带回中国,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更多的是受到日本设计的影响。从“图案”、“实用美术”到“工艺美术”,无不体现了中国社会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在手工业作坊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向机器大工厂生产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举步维艰。于是等到改革开放,面对潮水般涌人的琳琅商品,国人顿时惊呼大开眼界,才发现我们引以为傲的工艺美术只是笼中金丝鸟,完全忽视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与现代设计的指向相背。

  一时间,设计成为舶来时尚,模仿(有人称其为“投降”)成为绝对的事实。在现代语境下,中国本土设计的身份完全淹没在西风刮过的大潮之中,失去了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当然,这样的状况并非是由我们最先面对的,也不是只在设计中才得到反映。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的巨大影响催生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崭新面貌。正是到了这一时期,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80年代以后的20多年时间,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超过了以往百年。

  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民众能够享受较为富裕的生活。对物质生活的渴求、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使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繁华的都市到边远的乡村,西方物质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似乎在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除掉。这样的发展阶段,在西方国家也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时期。以美国为例,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丰裕社会时期,通俗的大众商业文化使美国的设计与欧洲那种为收入丰裕阶层设计的做法完全不同。美国的汽车、好莱坞电影、流行歌曲、消费品广告(可口可乐、口香糖、美国香烟、美国奶粉、美国麦片等等)以及美国杂志风行全球。这些美国制造的产品把美国的通俗、大众文化以极具侵略性的方式带到全世界,它们展示了一种新的面貌——美国生活方式,这也是美国消费文化最具诱惑力的展示。西方各国在50年代后半期开始学习和模仿美国大众文化,连同美国设计的核心,即强调有计划地废止制度的式样设计方式也兼收并蓄。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现代设计也是在整个社会大文化背景下艰难起步的,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在西方设计的影响下探索前进,具有相当程度的模仿意味。

  经济的发展似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考时间,中国设计迅速进入了一个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消费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业社会中文化的地位日益突出。“现在好像越来越难以离开‘文化’。过去几乎只与‘艺术’相连的‘文化’一词现在流行于最不可能的地方。例如,在看起来最‘物质’的商业与经济领域,‘文化’的地位正变得日益重要。”正是消费文化固有的分化倾向,以及鼓励差异作用的倾向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在设计中的假象:时尚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越是大众化、越是被扩张,就越导致了它自己的毁灭。这与中国拥有几千年相对独立发展的设计思维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但现代设计现状看来,这已然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学会投降”再不是什么敏感的话题。设计界及设计教育模式皆是一片西风压倒东风之势,“洋气”成为时尚,唯有表现传统话题的时候才不得已地将祖宗的水墨请出。

  严格地说,中国当前还远没达到消费社会的阶段,但从来自西方的社会思潮对当今的中国民众已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独立发展的设计文化产业,在依托于不断更新的传媒技术的发展的同时,其产业不断规模化的发展,还受制于后工业时代、现代消费社会的社会生产结构的影响。通过对商品附加文化性内涵,社会商品被赋予符号化的消费意义,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商品消费。由于符号化消费形式在社会消费中的认可,在设计被作为商品符号化资源,视觉艺术、大众传媒形成日常生活审美化景观的内涵的同时,设计本身已经被商品化了,文化被作为了一种新型生产性形态资源多维度地驱赶设计的扩张。抓住文化这一核心因素,确定本土设计的文化定位,是中国设计的出路所在。

  当然,设计的文化定位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注意到设计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在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几乎所有的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拟订了自己的设计政策,特别是德国、日本、英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由国家立法机构,比如国会、议会通过立法程序,把设计作为国家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也是设计成为政府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一个关键。正因为如此,设计产业才成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一支,得到了官方的肯定。各国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及条件来发展设计,也有少数几个国家在这个大变动时期没有采取政府立法等积极的行政措施来促进设计的发展,国家对工业产品设计持旁观态度,因此,这少数几个国家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很快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工业设计上处于越来越落后的被动局面,其中最典型的当推法国。法国长期以来具有生产、设计豪华产品的装饰设计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设计发展非常灿烂夺目。战后,法国政府依然抱着设计是区区装饰的态度,根本没有拟定任何设计政策,企业也听之任之,行若无事。因而,法国设计从50年代开始就明显落后于西方其他几大工业强国。很快,法国作为世界设计之都的口号悄然改为时尚产业之都了。

  就我国而言,在宏观方面,国家政策已经开始考虑到对整个行业的引领和带动。从早年附属于国家级五年规划内的产业发展定位,到近一两年来在文化产业、工业设计、广告等与艺术设计相关领域内的多点并进研究与推广,可以说设计的前进步伐越来越与中国整体的文化发展战略相跟进与吻合。但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是刚刚走出装璜的樊篱,产业程度极低,却涵盖面极广,“产业工人”最多,甚至成了能对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类别。

  对此,我们的设计教育应当以战略的眼光看待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正视设计教育高投入、长周期的发展规律,尽可能地避免艺术设计这个创意产业中不可分割部分的“产业工人”的大量过剩,形成一种“供大于求”的恶性循环。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确立本土设计的文化身份是首要问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市场和炒作都是合理
· [专稿]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重新开馆
· [专稿] 安德里·彼赫威茨摄影作品展
· [专稿] Pour vos evenements
· [专稿] 迎奥运、篆书美、窦德盛大篆书法展

亚博备用网址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yabo88备用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