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克里斯雷尼尔:
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在消亡
B=《外滩画报》R= 克里斯。雷尼尔(Chris Rainier)
雷尼尔此次受邀来华,让京城的摄影发烧友围着他忙活了两天,周六去东城看展,周日又奔到西城听他4 个小时的讲座。他很照顾他的听众,讲座中不断给出提问机会,可惜的是,几乎所有提问都是关于技术的。
在展览开幕式上,他坚持要留在人群里。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他仍不愿离开现场,就坐在展厅的一个小隔间里,和记者聊了起来。
沟通的质量决定了照片的质量
B:你什么时候开始把镜头对准那些边缘的传统的文化?这是你学习摄影的初衷吗?
R:我在澳大利亚长大,我爸爸是南非人,而我是加拿大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环境中,所以,当我最初拿起相机去拍摄那些不同的土著文化时,是非常自然的。可以说,从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就开始干这一行了。
B:你通常怎样决定去哪里拍摄?
R:我希望寻找到一个最遗世独立的文化,去找那些离文明化进程最远的地方,它们也许在沙漠中,也许在热带雨林里。我现在也依然在寻找之中。
B:当你去原始部落的时候,他们会怕你吗?
R:他们很害羞,不怕我,但很好奇。我认为人类总是对他人充满好奇的,就像我们第一次见面,正是因为彼此好奇才开始交谈,彼此询问对方的职业、生活和爱好,这是人类普遍的性格。人总是想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也是一样。
B:你通常会在当地待多久?
R:一般都会待上好几个月。这次展出的这个系列我花了8 年的时间,而拍摄新几内亚的系列用了10 年。我在雨林里一待也是好几个月,有很多虫子相伴。
B:你怎样和被摄者交流?这次展出的作品很多都是摆拍。
R:对我来说,和当地的人们有一段较长的相处时间是极其重要的,那样我便可以和他们建立起某种情感上的联系。沟通的质量决定了照片的质量,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和被摄者相处。只有当我和他们成了朋友,我才能拍到好照片。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所以我必须学会不依靠口头语言来进行交流。一般情况下,我会先让翻译带我进入拍摄地区,把吃住都安顿下来,当我开始拍摄工作时,会请翻译先暂时离开。我不会说他们的语言,但是我会建立一种友好的氛围,以便于拍摄。我曾经为《时代》周刊工作过,现在也在为《国家地理》工作,所以我有许多不是摆拍的作品,而是纪实性的新闻摄影。我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为了拍摄原住民身上的文身,所以我希望他们不要动,保持静止的状态,我才能将他们身上的艺术作品拍摄清楚。所以归结起来,我的这个系列其实也是一组关于文身艺术的纪实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