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刘晓乐:中国传统文化对纪实摄影的影响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4-09 08:48:54 | 文章来源: 美术同盟

接着是家国观念,讨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时不可能回避孔子的人文观,因为儒家的思想作为正宗的思想意识形态代代相沿,于是封侯赐爵始终不改,‘家’‘国’并论,‘三纲四维’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成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因此才有‘父母官’之称。这就令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除了‘忠孝礼仪’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德标准‘避讳’提供了温床。

‘避讳’的意思是为别人隐瞒不光彩的事情。《论语》中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个故事形象说明了中国人文思想中的家国论,进而在《春秋》中孔子有写到‘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按照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不但不反对我们为了别人而说谎。而且赞扬和鼓励为了别人说谎。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人应该尽量隐瞒伟大人物的丑事,应该尽量掩盖高尚人物的过失,这样做才是道德的做法,到了近代,又把国家升格为抽象的伟大人物,所以隐瞒国家的丑事,掩盖国家的错误,就成了基本义务,为了维护形象说谎,为了保卫国家的威信说谎,是值得赞扬和提倡的做法。也就直接导致了大跃进等革命运动期间出现了具有代表其时代特征的照片,这个时期的主角总是笑容满面,意气风发与现实差之千里。

纪实摄影在当代人类传媒上担任着守望者的角色,揭露社会黑暗,战争暴力和各种非正义的人类现象以及人和自然环境,作为历史文化关系等问题的一面镜子。它是一种声音,一种批判和真实的力量,是使人类的历史记忆保证最接近真实的重要手段,因此它要求纪实摄影师本身对于这个复杂的世界的细微的观察,它要求摄影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敏感的观察力;它更需要摄影师具有清醒独立思考的头脑和正确的人文态度与立场并且知道照片影像背后的历史文化含量和影像内在的情绪表达与人性的彰扬,摄影师还必须具有坚强的理念和毅力,因为他可能会遇到政治权利的威胁和各种暴力的伤害。这一切之前的基本前提就是真实的纪实。

纪实摄影这个跨文化媒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上处处碰壁,这种现象的存在的确令人扼腕叹息,也给中国纪实摄影历史上留下永恒的缺憾。

纪实摄影从它诞生之日,它“关怀”与“批判”的精神同在。从中西方纪实摄影的先行者刻画的饱经沧桑的人物,真实鲜活残酷的历史的片段中可以窥豹一斑的感受到纪实摄影的本质----对社会,对人的终极人文关怀。纪实摄影本身价值系统的确立就使得它始终具有的一种边缘化的姿态和叛逆的表情,其发轫,勃兴的背后一直有着社会“左派”的政治色彩。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阴影一直使摄影传入中国后‘畸形’发展,在中国人的手中,不是不反映现实,但却必须寻找与既定观念相吻合的现实;不是不允许批评,但强调---赞美与批判天衣无缝的融为一体;不是不允许表达个人独立思想,但个人思想观念必须以阶级,党派的思想价值为核心。

传统艺术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思维习惯于恪守祖训,庭讯,既反权威,反正统,也必须另找到一个新的权威来做抗衡的依据。从根本上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艺术思维根本上讲就是反对激化矛盾,限制感性冲动,因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是内敛的,所以中国人的艺术精神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合于‘天理’的艺道,而非纯粹个性化的发泄或欲望的张扬。因为摄影本身就是西方泊来的技术,这种跨文化的媒介对于中国传统这种封建性,神秘性和原始性积淀较深的文化,当然不可能全部融合,因此在批判和反思中对传统文化的艺术思维加以改造,不正是纪实摄影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要求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2009 NPPA年度报道摄影奖作品
· 大奖:保罗《可能的灵光乍现》
· “静物”罗杰拜伦摄影展
· “四月影会”30年:摄影何为(图)
· “晚清碎影”汤姆逊眼中的中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