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不要过份倚重“视觉”——从毕业展看央美设计教育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7-30 09:15:06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作者:祝 帅

央美毕业生作品

每逢学生毕业的时节,不免还是要重复那句套话——“光阴荏苒,春华秋实”,仿佛前两年观看“07间”和“I’m here”两次毕业展还在昨天,转眼间,又到了2005级本科生毕业的时候。屈指算来,这已经是我在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任教的第三届学生了。他们中间很多人的名字和他们一年级的作业我还清楚地记得,因此,观看今年的毕业展,不由得有一种要把他们这4年来的进步与入学第一学期的作业水准对照起来看的冲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最大的事,莫过于从2004年开始,前后持续了4年的“设计为奥运服务”总算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个句号是否圆满,大可留给后来的设计史家们去评说,但对于王敏以及他所领导的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来说,奥运的结束意味着全力转向教学的一个全新的开端。与此同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作为承办方,全面开始了2009年北京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的筹备工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的实践记忆已经不再是奥运,而是接下来要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这一届学生的毕业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我们见面的。

那么,“后奥运时代”的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学生毕业展究竟会怎样?一些教师似乎并不乐观。这是我能够预料得到的。央美毕业展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早已没有新意,而持续了10多年已经形成品牌的往年毕业展上的那些优秀的作品,无形之中给后学者的创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不止一位学生说到,最近几个月来,一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毕设”两个字。“一代不如一代”或许是一种过于谦虚的表述,但做出这种传统的毕业展已经很难在整体上发生质变,大抵是一个公允的论断。

不出所料,今年的毕业展,在表现手段和媒介形式上,应该说与前两年相比几乎没有太大的质变——与国内其他设计院校相比,这种形式当然是“新”的,但对于年复一年接触同样创作范式的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来说,这种重复就成为一个问题了。坦率地说,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偏重于单一视觉设计的传统学科分类,本身在媒材上就已经不占有任何优势,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分工和工作室制,无形之中也为学生跨界的创新增加了很多技术上的难度。在当今这个复合型媒体的时代,已经不可能像传统媒体时代,出现福田繁雄或者靳埭强这样只做平面或者视觉的设计大师。

这并不是说,局限于平面或者视觉传达已经不可能出现激动人心的作品。事实上,第七工作室庞志国俊的作品《注音符号》,是一个超乎我想象的优秀视觉艺术创作,完整而大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十一工作室李晶晶的作品《中央美院在校生焦虑情况调查》。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的李晶晶早在上素描造型基础课时就表现出对艺术的敏锐感觉,而据我所知,她本人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社会调研方法中的抽样、概念化、操作化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这是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学中至今无法解决的一大欠缺),然而她却能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模仿,把这件作品用视觉的形式表达得比较充分。

作为新媒体传播环境中设计专业的学生,不可能仅仅使用视觉这一种传播手段。然而,今年的毕业展中,过分倚重视觉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这或许是视觉传达专业名称的惯性使然。很多人以讹传讹地宣称,当今是视觉文化的时代,但这个论断其实是错误的,当今的新媒体传播,恰恰是综合了视觉以及视觉之外的其他各种感觉的丰富媒体。立足于视觉,的确可以在图形语言和信息表达方面做出一些创新,但局限于视觉这种单一的表现手段,并未改变创作范式。与此同时,过分倚重视觉传播,不利于建立设计师对于残障人士群体的关怀,对于他们来说,“视觉”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东西。然而,一位当代的设计师,不可能不考虑设计沟通和传达的根本目的,而新兴的复合传播方式恰好为此提供了契机。

几乎100%的“飞机稿”,与其他一些院校要求100%的“真课题”相比,似乎也反映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学中的另外一个极端。中国设计院校中的教师,大多没有业界从业经验,有的教师虽然从事一些设计实践,但在经营方面也缺乏可以传授给学生的系统知识。这也是中国缺乏大设计企业的一个内在原因。中国的设计教育需要补上的课程,还不仅仅是市场营销或者企业管理,而是应该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一个完整的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问题。这个体系绝不能建立在艺术学的框架之下。在《注音符号》作品前,庞志国俊有些沮丧地对我说,他刚刚被一位观众告知,应该在展览前为自己的作品申请专利保护。的确如此,保护知识产权和设计法律法规这些设计行业的重要方面,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教学体系。而对于学生的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中逐渐增多的调查实证研究趋势,目前设计学院理论方向的师资力量多偏重于美术史论的单一背景,还没有足够的条件支撑开设此类的课程,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与学术训练的跟进。然而,这些课程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本来是不可或缺的。

整体来看,今年的毕业展与往年相比,虽然整体上保持了领先国内其他设计院校的水准,但相对于美院自身来说还并没有明显的质变。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相对于本科生毕业创作展,从外校或外系考来的硕士研究生、MFA艺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创作能力如何提高从而与本科生相称,也是设计学院在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中始终没有真正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其他院校或者美院设计学院的“局外人”看来,很可能过于苛刻,甚至有些过于理想化,然而,对于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来说却并非没有意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济环境和设计行业的“乱世”,对于国内其他的设计院校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个赶超央美设计学院的机会。我在为又一届毕业生的进步而欣喜的同时,也冀望着未来的中国设计教育的百家争鸣,从而绽放出更多“格局的魅力”。

下一页办公桌上的收纳小工具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办公桌上的收纳小工具
· 院校、企业共商设计师培养
· 设计师用时装诠释“世博”概念
· 《设计芬兰》呈现“极简”精神
· 克林特珂莱曼: 以运动获取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