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幸福城——孟思特个展
Future Land of Happiness - Meng Site Solo Exhibition
2023.9.16 - 10.16
策展人:王将
Curator: Wang Jiang
学术主持:邵亦杨
Academic Support: Shao Yiyang
出品人:苏芒
Producer: Su Mang
开幕:2023.9.16 15:00
Opening: 15:00, 16 September, 2023
颂艺术中心欣然宣布,将在亚洲范围内全面代理艺术家孟思特,并将于2023年9月16日-10月16日在颂艺术中心呈现孟思特最新个展《未来幸福城》,将展出其近年来的全新力作。本次展览由独立策展人王将担纲策划,并邀请艺术史论家邵亦杨任学术主持。
《未来幸福城》集中呈现了孟思特的近年新作。他不断精进其造型手法,以具象、写实的绘画功底赋予画面现场写生般的鲜活和真切感。他突破传统写实绘画的完整性,将现实肢解,他所绘的现实之像超脱外在的客观真实,指向内在的心理现实。他以独特的博物学视野,采集着19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时代物像,而这些物所采集的正是其童年记忆。他制造着璀璨的光与色、狂欢的的陌异之境,那些颜料融化、垂落的痕迹刺激并愉悦着观看者的双目。“未来幸福城”挑起了一股带有邪典意味的另类时尚。在他构筑的语境里,画中那些甜蜜且残酷的场景获得了反思的潜能。由此,孟思特画作的启示意义便漫溢而出:曾经已经过去,但好像从未真正逝去,它似乎还会绵延至未来。
▲ 孟思特《未来幸福城》, 布面油画, 330×410cm, 2023
用残酷的浪漫肢解现实的回忆
序 / 王将
“未来幸福城”的定语“未来”和“幸福”既是一种允诺,也似一种启示。孟思特新作里贯穿着二者,它们从语言里漫溢而出。显现于图像上,变为那些颜料融化、垂落的痕迹。毫无疑问,以大画见长的孟思特,笔下的世界可居可游,我们凝视的目光被引诱着放大画中一个又一个局部。可被感官捕捉的现象经过孟思特一番乔装改扮,成为了时尚。时尚,在此语境里是文化现象,是表达思想、欲望和信仰的美学话语。“未来幸福城”里的万物组成时尚的符号系统,联系起个体和集体,而充盈的构图当中情节的配置却是支离破碎的。可见,现象在解构,时尚在建构。它们进行着后现代式无序的交错运动,编织出透视孟思特创作的新经纬。
01 心理的现实
我们可以将孟思特的绘画指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但必须强调这种现实主义是法国理论家罗杰·加洛蒂(Roger Garaudy)《论无边的现实主义》里所论述的当代形态的现实主义。“未来幸福城”中的现实主义拓展了自身的边界,其限度取决于孟思特赋予现实的尺度。他娴熟的造型手法仍是具象的、写实的。画面质感上有着现场写生的鲜活和真切感。不过,他故意违反传统写实绘画的完整性,将现实肢解。他所绘的现实之像超脱了外在的客观真实,指向内在的心理现实。无意识提供了表达的动能,私密的记忆经过现实主义绘画技巧处理,主观臆造的多重时空制造了不同的焦点和透视关系,充满细节的物与景拼合成超现实画面。那种荒诞不经的调性隐喻着现实世界,且与本世代的现实保持着审慎的距离。
▲ 孟思特《起凤街的工人之家》,布面油画, 200×310cm, 2023
虽然作品内容上孟思特已经和他早期的集体主义美学取向作别,但是他的心理和记忆所受的应力仍来自于集体主义。孟思特曾坦言他幼时相当孤寂,他向往集体主义的美好,而现实中他和集体却存在着摩擦。安全感缺失的创伤反向演变至画中平凡人物的神态上:他们或无缘由地显露温情、幸福和欢乐,或木讷空洞,或孩童早熟得若成年人一样。画中的人、事、物看似已具备了意志,获得了自由,不过他们仍然分属于各自的集体里。心理现实中的秩序好似未曾受到繁盛外物的侵扰,继续禁锢着主体。
光怪陆离的混乱是受压抑的潜意识之回返。个人主义是被夸大但脆弱不堪的自我意识,它悖论式地导致我们害怕无法维持对自我的自主。“集体”变成了湮灭自我的威胁。个体与集体、同一性与时刻变动的生活间需要居中调停者。恰是在这种情境里,孟思特让强烈的当下感降临到“未来幸福城”的俗世中,他为现实的躯体披上一件华服。新奇的“穿着打扮”稳固了个体身份,缓解了焦虑与恐惧。同时,这件时尚的“华服”还把个体和群体有机地联系起来,调试着二者绝对的割裂。
02 博物的记忆
在度过了艺术生涯早期“做减法”的阶段后,他反其道而行之,拾起博物学的兴趣,画面变为收藏、展示的二维空间。“做加法”的显性表征是孟思特会刻意在画中安置台面,堆砌大量庞杂的物品。满满当当的物件有时规则地等距列队,有时则彼此紧挨着拥挤成一团。“加法”还隐性地显露于画面各处,被添加的是难以控制的因素。孟思特将浓稠的颜料拍打到画布上,任其恣意飞溅、流淌。那个被冠以“未来”“幸福”的世界仿佛正在消融。高纯度、强对比的饱满色彩营造出既甜蜜又残酷的景象。画里的奇异造型不断营造着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迷幻气息。另一边,画的物理质感则反复提示观看者此时此刻眼前的只是一幅画。
▲ 孟思特《旅途中遇见爱情》, 布面油画, 420×330cm, 2022-2023
对物的凝视是恋物的根源。孟思特的艺术令观者迷失于光与色的璀璨中,使恋物情结得以“传染”。孟思特记忆的承载者是他画中的那些物:食物、衣物、动物、植物、玩具、电子产品等等林林总总的物都是他叙事实验的道具。孟思特小时候常在身为医生的父亲的办公室里接触到规整排列的标本、医疗器皿。他近乎疯狂地采集着19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时代物像。物的“采集地”是他的童年记忆。1988年出生的孟思特是独生一代,他的青少年阶段恰逢现代化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峰。那些带有时代印记的老物件是碎片化的历史符号,乍一看令人倍感亲切。但是孟思特对物的描绘并非出于怀旧,他的“博物馆”充斥着超现实的诡异细节:自然规律被打破,人造物出现在本不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场合。
画中还有大量神秘的物体现身,例如亲密伴侣身后的花蕊上长着人的面孔,寓意万物皆虚妄的头骨被挤压成倾斜的姿态——孟思特埋下了荷尔拜因的“梗”。老梗新用,头骨划分了恋物与拜物,它反对过度消费的欲望。孟思特正是借助记忆、想象及物的象征意义唤醒物品形而上的价值,栖身于物里的历史幽灵将旧有风格及语义召唤回来,作用于当下。物与时空的错乱交叠“接生”出孕育在过去的可能性,孟思特折叠出一些过去与不远未来之间的“褶皱”(fold)。它摧毁了历史的平滑和连续,揭明了自我、外物、时空的深度关联,而此过程的产物便是陌异的美学以及另类的时尚。
03 陌异的美学
孟思特的新作杂糅了多重时空,观者可以辨认出源自计划经济末期、改革开放上升期的符码,它们被挪用,混合着艺术家怪奇物语的想象——陌异感油然而生。陌异,法国当代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及的三种差异之一。与我们在日常语言里使用的“差异”和指向绝对不同的“他异”有明确区别,列维纳斯所言的“陌异”是一种中性差异,指涉原初的未知和晦义,以及永恒的陌生和暧昧。之所以说孟思特的艺术是陌异的,是因为它难以被任何一种同一性所囊括。他的陌异美学暗含着差异于理性的特质,他从自我出发展开虚构。孟思特身怀高超的技艺建造起充满妙想的异托邦。恰是这个异托邦,成了艺术家为实现自我批判而悬设的镜像。
▲ 孟思特《满庭花》, 布面油画, 180×200cm, 2022
孟思特还在异托邦内藏有陌异的彩蛋。它们是一些和主题有关的词语、短句,偶尔出现在合理的位置,也会显现在一些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文字显露的地方。文字段落或长或短,犹如诗一般的存在。炫目的颜色使它们刺眼,更刺透孟思特笔下的世界。字符弯曲的笔划、幽深的语义挖掘出通向心理现实的隧道。这条隧道的尽头就是陌异美学的终极判断——没有什么现实是恒定不变的。孟思特对文字的妙用是在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嬉戏,他为符号塑造新风格的能指时,取消了原本所指的唯一和绝对。由此,那些短语便和它们的既定意义脱离开,但又仿佛尚未走远。文字的现身让“阅读”画面的人察觉到一种强烈的陌异,这种感觉缠绕于可见的表象,而其触角早已伸向语言的深渊。
倘若要领悟陌异美学的真相,我们需要再次回到孟思特的“语法”上。他绘制的一切皆失掉了明确的边界,熟悉的日常涌现出全然的陌异。画作内部依循着个体的记忆与知觉,形象的在场实现其自身,又同时更新、解构着自己。画面流动的气质与观感带有一股难以言喻的古怪和反讽味道。孟思特让我们见到了这些出奇不意的情节、未完待续的剧情,而它们仅是被截取出来的一层层断面。那些断面归属于混沌的异托邦,它们导向内含着无数矛盾命题却富于灵性意涵的深渊(ungrund)。以惯常的逻辑去推演、去探入深渊必将令我们陷入眩晕的观看。颜料与画布负载着溢出理解与把握的陌异感。时间和历史里的确定性被取消了,异托邦在无止境的进行、运动中,它完成的那一时刻似乎永远不会抵临。
04 另类的时尚
孟思特造境时在建筑模式上吸取着社会主义空间美学的精华。空间营造借鉴着苏式建筑的标志性手法。宫殿式大厅里伫立着高耸的柱子,吊灯、墙体和地砖规则排布,一切都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然而,浓烈的乌托邦色彩只是孟思特作品艳丽的表象,在这个本就不可靠的灵境里正上演着不合逻辑的剧情:偶有墙面被刻意留白,它是系统里的bug(故障),暗示着人造图像背后更接近真相的那一空间。它是一道裂口,警示我们所见的远不是真实。自幼就喜欢画动物的孟思特还安排了一些“不速之客”到访画中。它们或是以有生命的拟人形态出现,贪婪地觊觎着宴席上已然开始腐败的食品;或是化身一具标本,穿插于稍显正常的角色当中;孟思特甚至还让神兽、仙人从传说里飞出来。
▲ 孟思特《旦夕》, 布面油画, 140×160cm, 2023
与此同时,科幻气质渗透于那些离奇的嵌合体上。总会有一只眼球被安插于物品之上,也有些身体缺失了或多余了部分器官。它们像是生物实验导致的变异物。模拟科教挂图的制图风格,孟思特还创造了一个拥有怪诞身体的透明人。在“它”身上,医学视觉化暴露着身体的感官经验,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向外显露。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人体特异功能、外星文明探索、气功热传遍大江南北,透明人的形象诞生于对这些热潮的追忆和致敬,它们共同朝向一种另类的时尚。
孟思特的艺术挑起了一股另类风尚。他画面里的狂欢带有邪典意味。邪典(cult),是一个含混的亚文化概念,通常被视作通俗、甚至底层的文化。然而,在孟思特建构的语境里,邪典是一组有对抗潜能的动作,它不受根深蒂固的高雅/低俗、精英/大众等文化等级规范的制约。看与被看,由此成为一种先锋行动。观看孟思特描绘的奇观就构成一次事件,一股抵御规训、逃逸主流文化逻辑的潮涌。
孟思特所描绘的现实,是他机敏地利用心理秩序将一系列原本毫无关联的文化客体连接起来,而他的“时尚”乃是一种内在的讽刺和悖反,以癔症式的神经质消解有序,刺痛着观看者基于表象的肤浅认知。孟思特的另类时尚具有启示意义,他宣示:曾经已经过去,但好像从未真正逝去,它还可以绵延至未来。孟思特笔下的世界是时空的重合之所,其质量密度、讯息流量必定逾越了此瞬间的最大库容,漫溢到每一位观看者的精神大陆之上。
· 关于艺术家 ·
孟思特(Meng Site),1988年生于中国湖南,工作生活于北京。202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孟思特所受严格的现实主义绘画训练让他在具象绘画创作上展现出卓异的能力,他善于驾驭巨大的画幅,并超越传统写实绘画的完整性,将现实解构,使画面每个局部都有鲜活和真切感。他描绘的现实之像超脱了外在的客观真实,指向内在的心理现实。他的“博物学”实践借助个人和集体的记忆、想象及物的象征意义唤醒了物品形而上的价值。栖身于物里的历史幽灵将旧有风格及语义召唤回来,使其营造的异托邦里的每一个人、事、物都弥漫着非真实的迷光。他的近作创设了一种陌异美学,摒弃了一丝不苟的细节描绘,让层层颜料恣意流淌,一切仿佛失掉了明确的边界,熟悉的日常涌现出全然的陌异。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时常充溢着整个画面,让观者迷失在作品的斑斓璀璨之中,可被感官捕捉的现象在他笔下凝成一种带有邪典意味的另类时尚。
其个展包括:“未来幸福城”(2023 颂艺术中心 北京)、“月亮之上”(2023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归宿”(2022 空间站画廊 北京)、“星尘博物馆”(2017 空间站画廊 北京)、“样板间:黑色房间和黑白世界”(2013 ChART Contemporary 北京)、“孟思特”(2013 空间站画廊 北京)等。
· 关于策展人 ·
王将(Wang Jiang),是一位活跃于北京、上海的独立策展人与艺评人,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从2016年至2023年,他已策划80余场机构展览与独立项目,梳理了众多不同代际和类型的艺术实践,其跨度从无名画会的缘起到新世代的潮流。他的理论兴趣围绕在艺术社会学、神话学与视觉文化。从2016年至2018年,他创办陌上实验空间,从2019年至2021年,他担任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特邀策展人。他被Hi艺术杂志评选为2020年度策展人,担任2021《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特邀编委。他是Artnet的特邀作者,其研究与写作方向涉及“中国新绘画”所呈现的诸多可能性。
· 关于学术主持 ·
邵亦杨(Shao Yiyang),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西方美术史研究负责人、中国美协艺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世界艺术史协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视觉文化系列执行主编,2003年悉尼大学博士毕业,曾任墨尔本大学客座教授,在世界艺术史大会,美国美术史年会,做会议主持或发言。2019年获国际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主要著作有:《后现代之后》(2008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穿越后现代》(2012 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美术史》(201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2018/202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2019 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艺术:一部视觉的历史》(2022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