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再认知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综述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14-09-23 18:23:58 | 出版社: 《中国美术》

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以下简 称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在南通1895文化 创意产业园举行。“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成为系列大展的先声, 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漆艺展、陶瓷艺术 展、玻璃艺术展先后亮相南通,一百多所院 校,两千多件作品,三千多平方米的场地, 历时一年半的系列展览和学术论坛,以及会师国家大剧院的优秀作品展暨名家座谈,掀 起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新浪潮。

“再认知——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展览现场

本次系列大展参展作者以院校师生、艺术家为主体,具有浓厚的“学院派”气息,旨在展示最具原创性、学术性和引领性 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成果。同时,系列展览 由政府搭台,以“展”带“产”,把南通 1895文化产业园作为工艺美术产品研发、 人才培养、产权交易的平台。于是,便有了 以“再生产”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从“工艺 美术与社会生产”这一视角探索工艺美术向 创意生产力的转化,让学术与产业对接。继 而,解决“再生产”产业链上游问题的“再 教育” 被提出,新时期工艺美术一线人才 的“再教育”成为高校实践性教学的焦点。 无论是系列展览、“再生产”,还是“再教育”,都是为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再繁 荣”。每一个“再”都充满了对当代工艺美 术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大众的期待, 一系列“再”之后是否能形成对当代工艺美 术的一种新知、一种共识至关重要

在中国,一提到工艺美术总觉得是过 去的、遥远的,甚至觉得它是出口创汇的产品,或者高端的奢侈品及少数人把玩的物件 儿”,系列大展策展人说道,“展览不仅要 反映中国工艺美术的最新成果、面貌,也要 让人们看到它与当代艺术、当代生活、当代审美紧密相关。”那么,当代工艺美术与传 统工艺美术有何不同?当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和面貌是怎样的?本次系列大展和学术活动 在哪些方面推动了对新时期工艺美术的“再 认知”?下文主要从原创性、当代性和大众性三个方面谈起。

“原创性”一直是学院派工艺美术创 作要则,却是工艺美术行业的软肋。虽然工 艺美术产业一直坚持传承与创新,但始终没 有取得明显成效,没有让人们对工艺美术 产生新的认识。而在中国的艺术院校中, 这五项专业或课程设置建国后就有,院校师生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积累了很多非 常有价值的成果,他们的作品带有艺术的眼 光、社会的思考,使得展览具有批判性、借 鉴性和启迪性。系列大展便是以艺术家的名 义、情感、追求搭建一个具有原创魅力的交 流平台,引导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与展 览相结合的“再生产”研讨、“再教育”实 践无不体现了高校工艺美术家对工艺美术产 业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行业的原创 性“再教育”成果在系列大展中已颇有显示 度,如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哀警卫的《乌镇 印象》将传统的蓝印花布以小桥流水般的装 置给人以全新的感受,获得国际纤维艺术双 年展铜奖。这些从行业走出来的人在接受学 院派的“再教育”中,提高了文化修养,扩 展了艺术视野,更新的创作观念,虽然还是 同样的材质和技艺,但提高了原创能力,用 艺术家的眼光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 “原创性”无疑是系列大展的特色和要义, 它以一种新的方式展现当代工艺美术的魅力,带来一种对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新认知。

《没》 林晓燕玻璃 63cm×30cm×12cm 金奖

“当代性”在系列大展学术论坛和专 家座谈中备受热议,既然是当代工艺美术,“当代性”有何体现?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张晓凌教授从系列大展看出了当代艺术的两 个转向:一是从观念到技艺,二是从审丑到 审美,认为展览成功地把传统的技艺转化为一种当代的视觉样式,呈现了当代艺术家 在现实生活中切实的当代性精神。如沈厉 《河兮·南山》系列(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 金奖)用陶瓷来做中国传统的山水,避免了中国当代水墨山水过分视觉化、图像化的问 题,巧妙地展现了中国山水的精神和意境。 以艺术家解勇的金属艺术作品《千针万痛》 的“兔子”为例,“它表现了反对皮草运动 的主题,有很强的观念性和思想性。”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在巴西”选 中了9件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其中有正在展出的青年纤维艺术家王建用干燥剂袋做的“金缕玉衣”《子曰》,“看了本次当代工艺美 术系列大展优秀作品展,我想,这个展场里 面的很多作品以它的技艺性和思想性,放在 任何一个世界大展上都毫不逊色。”张晓凌 评论道,“中华民族向来都是审美的,向来 都是吉祥的,向来都是和谐的,在本次展览 和巴西圣保罗展中,我们看到了世界当代艺 术的一个转向:由审丑转向审美。在某种意 义上这也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前兆。”

在谈到工艺美术与当代艺术及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时,艺术理论家、批评家邵大箴 首先指出以往艺术界对工艺美术地位的认知 错误,提出工艺美术从古至今都是综合性艺 术的基础,是走在造型艺术前面的。他援引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欧洲艺术变革的巨大影 响的例子,认为“手艺是艺术的基础,艺术 家必须要动手、动脑、动心,通过视觉的方 式显示出来,这是工艺美术和造型艺术共同 的特点。”而且,“材料的变革往往走在形式语言变革的前面。各种艺术家对材料的敏 感甚于对形式的敏感,也就是对材料背后所 藏的精神底蕴和文化底蕴的敏感,所以,我 们非常尊重工艺美术家。”对于系列大展, 他评价道:“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一般的工 艺美术,它是现代工艺美术。这些作品表明 艺术家们非常尊重传统工艺、传统手艺,同 时他们大口地呼吸现代社会的空气,吸收 时尚的东西。他们的作品和中国的工艺美 术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而面貌又是现代的、 时代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正如《中国美术》主编杨会来先生所言“现代艺术跟工 艺美术界限越来越模糊了”,系列大展也让 “当代性”成为人们对当代工艺美术的新 认知。

《故宫交泰殿》 白小华 漆艺 90cm×180cm 系列大展特邀作品

“大众性”是当代工艺美术的归宿:与民生相系,与生活相连。行业中的工艺美术 往往选择一种贵重的材料、精湛的技艺,以 此体现它的“完美”,但让大众望而却步。 而纤维、玻璃、金属、漆、陶瓷这五项媒材都为人们所熟悉、亲近,艺术家们眼光和创 作状态也都是带有社会性的,他们希望通过 系列大展打开一个大众与艺术交流对话的通 道。首先,作品带有一种新颖的视角、平民 的价值和普世的关怀。如第七届双年展中唯 一的金奖作品《荷韵》,由清华大学美术学 院副教授洪兴宇与其研究生丁剑欣提供创意 设计,并指导河南汴绣作坊的残疾人工匠制 作而成。作者将汴绣的针法在《荷韵》中表 现得十分自由、灵活、简洁, 而且更容易让 残疾人工匠掌握。第七届双年展评委、日本 纤维艺术家福本繁树称此件作品:“用当代 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阐释传统刺绣工艺,相对于众多参展的刺绣作品,让人们获得 轻松、自然的感受,同时又能恰到好处地体 现传统刺绣的材质美,且视角很新。”其 次,并不强调作者的艺术家身份,形成“人 人都是艺术家”的开放领域。如《可餐》的 作者阮少珍,没有受过院校的系统训练,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为期两个 月的艺术教学中受到启发,用丝绵和丝袜做 出来一筐筐惟妙惟肖的“土豆”,受到大众 的喜爱和媒体的热捧,且获得国际纤维艺术 双年展优秀奖。不同与传统工艺美术的保 守、稳定与密不外传,当代工艺美术变成开 放的、人人可以参与的领域,并通过走近大 众的展览与讲座,启迪生活,惠及民生,国 家大剧院的优秀作品展在短短20天的展期内 已累计近4万人次参观。

原创性、当代性、大众性构成了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再认知”, 系列大展、“再生产”学术论坛、“再教 育”教学实践都推动了“再认知”的深化与 推广。1895,原是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创办民 族轻工业的起点,而今百年厂房改建的1895文化产业园集结纤维、金工、漆艺、陶瓷、 玻璃5个系列大展1个学术论坛,推出力作、 推出新人,搭建艺术与生活、学术与市场的 推广平台。1895,不仅是一个时间、一个地 点、一个事件,更是一个由此而生的中国当 代工艺美术文化品牌,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 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再认知”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当我 们再次提起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想到这五项 以材料为基础的根植传统而又面向未来的艺 术,形成一种具有原创性、当代性、大众性 的“当代五项艺术”的共识,那么,工艺美 术回归生活、回归大众、回归社会,成为一 门与时代息息相关的艺术,不远矣。

下一页重返单纯 ——吴山明执教50年、从艺60年中国画艺术展上一页无界 ——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乐成四人艺术作品展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201404期
· 《中国书法史论》 ——书家大师的谆谆教导
· 从维米尔的起居室到夏尔丹的厨房 ——二者风俗画之比较
· 在2014年春季拍卖中展望艺术市场
· 绘者何为 ——简论“回到形式本身”的艺术主张
· 中国画之美(一)
· 无界 ——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乐成四人艺术作品展
· 再认知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综述
· 重返单纯 ——吴山明执教50年、从艺60年中国画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