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明月,为游子寄托思念,给夜归人以陪伴。满月之夜的美好意境,引得古今艺术家为之倾慕。那澄澈的月光让人获得安宁,使精神得以升华。
宋仙山楼阁图纨扇页无款绢本设色 69.9厘米×4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看看月亮吧,那里有神仙的家。中国画的月圆之夜也与神话相联系,富于想象力。《仙山楼阁图纨扇页》中的仙女从天空翩然而至,月明星稀,她飞去的方向是青绿山水中的一间朱色的楼阁。这位仙女是否为嫦娥,我们不得而知,但她无疑为月圆之夜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仙女乘鸾图》局部
《仙女乘鸾图》局部
《仙女乘鸾图》页,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5.3厘米,横26.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无独有偶,故宫博物院藏的《仙女乘鸾图》页详细地描绘了这位仙女的形象,她驾着鸾(凤凰的一种)着素衣披帛在云中穿行。作品的对页有题:“风格高玅飘飘然,有凌霞绝尘之姿”线条圆润飘逸,施以淡彩,颇有宋摹本《洛神赋图》之神韵。大如金盆的月亮中,月桂树隐约可见,只是这位仙女回头望月,像是在依依不舍地道别。
《仙女乘鸾图》局部
《仙女乘鸾图》局部
《梅月嫦娥图》扇页,清,费以耕、张熊绘,金笺,设色,纵17.9厘米,横52.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月挂枝头,嫦娥的形象被描绘为一位着白衣的女子,有着清代绘画中特有的标致脸型,怀抱玉兔,温婉而柔美,望向远方。嫦娥纤细的身材和眉眼,体现出清代仕女画的唯美倾向。
《梅月嫦娥图》局部
明仇英赤壁图卷绢本设色 26.1×292.1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看看月亮吧,它会让你思考时间与生命。壬戌之秋,苏轼与友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东山,客人吹着悲凉的歌,遥想曹孟德的大军今已了无踪影,慨叹时间的流逝,感到大自然的力量,人类不过就是沧海一粟罢了。而苏轼却乐观地说“物与我皆无尽也”,江上的清风和明月,是大自然的宝藏,它永远陪伴着我们。
《赤壁图》局部
《赤壁图》局部
《松溪泛月图》页,南宋,夏圭,绢本设色,24.7×2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月朗照,水面开阔。《松溪泛月图》中,夏圭用大面积留白营造出疏朗的空间,将景物集中在画面半边的构图体现出夏圭鲜明的风格。在星空下泛舟,或许是古代文人感受自然、思索宇宙的最佳时机。
明陈录梅月辉映图纸本,57.5×223cm,天津博物馆藏
看看月亮吧,你会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陈录笔下的梅花用浓墨点染,树枝劲健如弓,回环向上,似宝剑出锋。梅花繁盛而烂漫,用墨笔双勾,留白处用淡墨渲染。画面墨色浑厚滋润,笔力雄厚,笔迹如风。月之纯净温润与梅之坚韧挺拔交相辉映,展现出美好的品格,令君子为之向往。
南宋 马远 月下赏梅图 团扇 25.1×26.7cm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马远一改全景山水的宏大,在构图中取一角,发挥留白的作用,使画面虚实相生,富有诗意。一高士席地而坐,透过未开的梅花枝遥望夜空。梅花构成了画面的主体,苍劲曲折的质感隐含着不屈的力量。画家运用墨色浓淡的变化,营造出空明淡远的意境。
莲舟新月图 佚名 元 24.2×591.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莲之清香与月之明净,河岸杨柳依依,芦苇摇曳,是陶冶身心的胜境。《莲舟新月图》的题跋中认为此图是描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故事,他曾写下《爱莲说》。江东郑潜在跋中有诗:“相知惟有云端月,长照清尊酒满斟”。
《莲舟新月图》局部
《莲舟新月图》局部
明 陶成 蟾宫月兔图轴 纸本设色 193.2×10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蟾宫指月亮,早在西汉帛画的月亮图像中就已经出现了蟾蜍和月兔的身影。画家用勾勒的方法准确地描绘了竹石花木,水波的笔法工整秀丽,辅以青绿设色,有宋画的意味。竹子在秋风中摇曳,月桂飘香,繁花锦簇,营造了一个理想的花园。玉兔仰望蟾宫,不知是否在想念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
《梧桐双兔图》轴,清,冷枚绘,绢本设色,纵176.2厘米,横9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玉兔是嫦娥的宠物,也是中秋节的吉祥物。在中国,兔子有长寿的寓意,而梧桐树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吸引凤凰前来栖息。《梧桐双兔图》中两只白兔肥硕又活泼,细腻柔软的皮毛刻画得活灵活现。冷枚在这件作品中吸取了西洋画技法,给兔子的眼睛加上了高光,使其富有体积感。山石用方折笔画出,梧桐叶用细线勾勒渲染,作品工整华丽,展现出清代宫廷绘画的风貌。
爱德华·马奈布洛涅港口的夜晚 1869年图片来源:巴黎奥赛美术馆
看看月亮吧,在秋天月圆时,庆祝收获的日子。马奈笔下的夜晚繁星点点,水手的妻子正等待着渔夫带着成果凯旋而归。印象派画家较少描绘夜景,但马奈用它独特的银灰色,把这个略带雾气的夜晚描绘得富于色彩变化。淡紫色的云海与略带翠绿的星空形成微妙的对比。马奈从小就被大海吸引,1868年,他和家人在布洛涅海滩度假,并为这里明媚的阳光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库茵芝 第聂伯河上的月夜 1880年 143×104cm俄罗斯特列恰科夫画廊藏
丰沛的第聂伯河让乌克兰成为东欧的“粮仓”。1880 年,俄国画家库茵芝为他刚刚画的《第聂伯河上的月夜》举办了一场画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艺术家选择俯视的视角,同时将大部分画布留给天空。月光洒在宽阔的河面上,勾勒出河岸的轮廓,夜空明净,水流潺潺。农舍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静谧而安详。巡回画派的领袖克拉姆斯科伊看到后感叹:“天空是真实的,无底的,深邃的。”库茵芝被称为“光的艺术家”,因为他常用日落、月夜和正午的光线渲染出壮观的画面。他的作品不完全描绘现实,更多地基于记忆和想象创作,高度概括,使作品有了强烈的表现力。和其他俄罗斯风景画家一样,库茵芝饱含深情,表达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亨利·卢梭狂欢节之夜1886年 106.9 ×89.3 cm布面油画
法国画家卢梭有多幅描绘月圆之夜的作品。他依靠想象来创作,一对夫妇穿着狂欢节的服装在月夜中漫步,营造出神秘的梦境效果。平面化和概括的造型让作品富于装饰性,高低错落的树木有条不紊,上中下三块横向的部分建立了画面布局,零星的云朵、树木和人物的纵向线条为画面增添了节奏感。卢梭也是运用色彩的大师,他把夜晚描绘得更明亮,色彩的变化十分微妙,展现出一种朴素之美。
梵高柏树 1889年布面油画 93.4×74cm 图片来源: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柏树》是梵高住进圣雷米的医院一年后所做,当时已是早晨,月亮还静静地悬挂在天空,在明亮的背景下,他突然被这棵柏树的深色所吸引,绿色在梵高的笔下变化多端。他称赞面前的这位巨人:“优美的线条和比例,就像埃及的方尖碑”。
《柏树》局部
夏加尔 在我的祖国(Dans mon pays) 1943年 57.2×49.7cm布面油画
在异乡,思念之情会更加强烈。夏加尔移居美国后,在纽约州克兰伯里湖畔创作了《在我的祖国》。白雪覆盖的俄罗斯农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和妻子贝拉在神秘的蓝色中相拥,飞翔的母牛和人头鸡让画面变成了一场梦境。可以看到,画家修改了月亮的位置,把它放在画面中部,以取得构图上的平衡。月光给大地带来安宁,作品洋溢着幸福的气氛。
《在我的祖国》局部
《在我的祖国》局部
看看月亮吧,生活不只有脚下的六便士;抬起头吧,在夜晚,手机不是唯一的光亮。它悄悄来临,在身体沉睡时,让心灵苏醒。月亮属于每个人,它就在那里等着你欣赏。
(文:鲍明源,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