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邹之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的。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文明观,是推动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也是新时代文化艺术继续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芭蕾是世界级广受观众喜爱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世界范围内拥有大量业余爱好者的形体和素质训练课程的艺术门类之一。芭蕾作为一种极具文化传播与交流功能的载体,丰富了世界舞蹈艺术,为世界观众带来了文化和艺术享受,为世界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芭蕾艺术是美的艺术,也是一门带有世界文化印记的艺术。芭蕾发展得益于各国文明的贡献,汲取了多国优秀思想、礼仪、素养与民间民族舞蹈等文化元素,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
各国文化与地域民族特色都为芭蕾注入新的源泉,使之生机勃勃。芭蕾在几个世纪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诞生了诸多学派,诸如法国学派、丹麦学派、俄罗斯学派等。芭蕾艺术进入中国后,世界芭蕾各大学派之所长在这里熔于一炉。70年来中国原创了近百部芭蕾舞剧、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芭蕾舞艺术家。芭蕾表演与教育事业均蓬勃发展。中国式芭蕾无疑也为世界芭蕾艺术的多彩多姿增添了光辉。
平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芭蕾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舞蹈元素的广阔舞台。芭蕾艺术不仅吸取了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而且在世界范围传播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正如芭蕾舞剧《天鹅湖》让世界认识了俄罗斯文化艺术,芭蕾舞剧《小美人鱼》让世界记住了丹麦的人文情怀,芭蕾舞剧《吉赛尔》让世界欣赏着法国的浪漫情思,中国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奋斗发展史和美丽的中国南方民族风情等。用芭蕾这样的世界艺术语汇传播中国文化,也是中国芭蕾为世界芭蕾发展作出的中国贡献。而中国芭蕾学派不仅是中国芭蕾艺术与世界各国芭蕾学派平等交流的国家标志,也是中国舞蹈和中国芭蕾参与世界芭蕾发展进程的工作共同体。
人类文明因互鉴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中国芭蕾在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能够葆有芭蕾的审美风格,将那些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的舞蹈元素以芭蕾的形式向世界传播,可以让更多人经由对世界多样性文化的理解达成对多样性道路的尊重。我们也应该相信世界各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从中国芭蕾舞剧当中感受到凝练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过年》,以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的交响乐作为舞剧音乐,借鉴其舞剧结构,重新创作剧本、创作舞剧,被誉为“中国版胡桃夹子”。该舞剧以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为背景,将传说中的“年兽”作为剧中的重要角色出现,将舞蹈情节与传统节日的由来做了很好的融合,将芭蕾形式这样的外观,注入了中国的节日文化的内容,为舞剧找到了恰如其分的戏剧逻辑,也拉近了中国人的情感期待。而剧中性格舞蹈的结构形式则帮助“丝绸”“糖葫芦”“陀螺”这些中国文化符号化作鲜活的舞蹈形象展示了地地道道的中国意蕴。相比这些,更值得思考的是编导以“过年”这一主题展示中国人对于“家”的情感与眷恋,象征着这是一种对文化之“根”的依恋——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之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情,对“家园”的传承之情。几百年来,芭蕾艺术没有相互隔阂、相互排斥和相互取代,而是不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让我们看到了芭蕾美好的未来一定是万紫千红、日益辉煌。
人类文明因对话才有交流互鉴的基础。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戏曲、杂技、武术等传统门类肢体语言积累千年,中国有能歌善舞的56个民族,中国拥有令世界称羡的海量舞蹈语汇,可以为芭蕾艺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专业贡献。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在坚守纯正规范芭蕾基础训练要求的同时,解析中国舞蹈元素中适合芭蕾身体训练的动作元素,将其尝试运用于芭蕾教学之中。这些动作元素的选取,基于三个条件的同时具备:有益于学员身体训练能力的提高和增强,有益于学员在排演中国气派芭蕾舞剧时表演能力的提高,具备学院芭蕾审美的典型特征和规范技术要求。这一教学实践完成后,芭蕾基础训练将会得到新的补充,各国学员因此也都能受益。未来中国式的芭蕾舞剧,不仅中国的演员可以排演,其他各国芭蕾舞表演团体也将更容易排演。这样的芭蕾艺术语言的对话促进了中国芭蕾学派的发展,也丰富了芭蕾艺术本身。
文明的多样和不同因包容才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而不会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现当代舞蹈出现时,曾经直接表现出了对传统芭蕾的挑战和颠覆,而当芭蕾欣然接受了这一新的舞蹈形式后,现当代芭蕾极大地扩展了芭蕾艺术的表现方式和表演范围,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观众的喜爱。随着中国芭蕾成为中国舞蹈艺术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国众多舞剧及舞蹈作品创作,例如古典舞基训对芭蕾基训的借鉴,中国民族舞剧《鱼美人》对芭蕾创作结构的借鉴等。中国芭蕾在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葆有自身的民族特性的表达。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在中国家喻户晓。两部芭蕾舞剧至今仍是全国观众喜爱的经典舞剧。近年中芭的《鹤魂》《幸福像花儿一样》、上芭的《闪闪的红星》、辽芭的《八女投江》、天芭的《精卫》、广芭的《风雪夜归人》等中国各芭蕾舞团创排的近百部原创芭蕾舞剧,以及这些芭蕾舞团排演的更大数量的世界各国经典芭蕾舞剧,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五彩缤纷的芭蕾盛宴。以中央芭蕾舞团为首的中国各芭蕾舞团,已经成为中国芭蕾学派建设的主要基地。
芭蕾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中国芭蕾的表演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世界水平,并且正在继续快速发展中。中国芭蕾的编导、编剧和舞美、音乐等也在持续进步中。比如中芭自2010年起每年一度的“芭蕾创意工作坊”,一直是中国芭蕾编导和演员专业能力的成长平台;中芭多年坚持的芭蕾“走进校园”“走进社区”把芭蕾艺术之美推广到更多的人群身边;中芭舞蹈学校和“中芭艺蕾”推动了中国芭蕾教学和芭蕾美育;中芭指导和支持的“爱莲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为世界专业和非专业芭蕾青少年提供了高规格的展示平台,为芭蕾人才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种发展和成长条件。中国各舞蹈教育机构的芭蕾舞系和芭蕾舞专业更是为我国芭蕾舞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演员和教师。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孟广城教授在他为北舞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划教材项目所著的《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编写说明中说:“这套教材的编写,已脱离纯粹的俄罗斯学派的教学体系,我们是在继承俄罗斯学派训练体系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芭蕾基训教学之精华,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我们结合了中国演员的形体特点,相互学习与交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特点的中国芭蕾舞教学体系。”目前中国很多芭蕾专业都是采用北舞的教学方法。对比中国各芭蕾舞团在中国风格芭蕾舞剧创编排演等各方面的高歌猛进,我们教学机构需要加快对中国芭蕾教学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世界芭蕾艺术的互相包容,促成了芭蕾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芭蕾艺术已经成为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汇聚起中国舞蹈文化热潮,屡屡登上微博热搜。例如河南卫视与哔哩哔哩共同出品的《舞千年》中将芭蕾舞剧《敦煌》片段纳入其中,不仅说明以芭蕾艺术融入中国美学是被中国观众所接纳和认可的形式,还说明芭蕾已然成为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又一个传播视角,以芭蕾艺术形式为传统文化创造出“创新性”效果,扩大本土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舞蹈形式。结合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点与芭蕾艺术,产生共情效果。可以更传神地在国际舞台上表现中国蓬勃的民族文化,引导各国观众欣赏和享受“中国印象”。芭蕾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舞蹈元素另一个广阔的舞台。
10月30日,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和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寰宇芭蕾艺术中心承办的“中国芭蕾与世界文明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芭蕾艺术家都对中国芭蕾学派的建设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中国芭蕾学派在新时代文明观的指引下,正在昂首前行。(本文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