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崔胜迪:关注物质世界的情感深度

崔胜迪:关注物质世界的情感深度

时间: 2024-07-27 14:45:16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快讯 >

崔胜迪是一位居住在伦敦的中国摄影师和艺术家,他的一系列作品引人注目,这些作品与辛迪·谢尔曼(Cindy Sherman)和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等当代艺术家的手法大相径庭。谢尔曼的作品通过不断变化的身份审视女性形象和社会角色,古尔斯基的大型摄影作品则捕捉了全球化框架下的社会场景。相比之下,崔胜迪的作品更符合后纪实摄影(postdocumentary photography)和面向对象本体(object-oriented ontology)的原则,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并从中重新审视人类主体性与物质自然之间可能的关系,从而饱含了其内省性与情感深度。

崔胜迪的许多作品反映出其对新唯物主义(newmaterialism)视角的关注,鼓励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的作品通过将人类的身体与动物的形态相结合,以此强调所有生命形式的相互联系,表明人类的身体不是与自然世界分离的,而是与自然世界紧密相连的。其中“Symbiosis with Nature”系列作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其围绕“与自然共生”,探讨了人类、动物和自然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崔胜迪巧妙地将人和动物的面具结合在一起,以营造戏剧感的方式,扩展人与动物身份之间的传统界限。这种方法强调了自然世界中微妙而复杂的相互作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我们相互联系的存在。

在他的作品中,人类身体的表现,特别是通过使用裸体女性主体,引发了关于女性身体与自然联系的问题。这些选择可以被看作是对脆弱和纯洁的探索,潜在地象征着人类和自然世界的原始和质朴的状态。这种艺术方向邀请观众思考自然和身体的内在价值,在对环境的利用和对人类形体的物化之间建立相似之处。

然而,虽然这些作品在视觉上引人注目,但它们有时会显得过于理想主义,没有完全解决环境退化及其后果。纳入更明确的环境主题可以引发对自然保护和解决生态危机迫切需要的更深层次的反思。通过这种方式,崔胜迪的艺术可以进一步弥合美学与环境批判话语之间的鸿沟。通过挑战观者对这些联系的反思,崔胜迪的摄影开启了一场关于存在的物质性的对话。他的工作从面向对象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的角度对事物进行了重新评估,其中人类和非人类实体都因其内在价值和生态系统中相互关联的角色而得到承认。这种视觉表现促使我们重新考虑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关系,鼓励对生态和社会问题采取更全面和尊重的方法。

另一方面,崔胜地的艺术实践从后纪实摄影(post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角度出发,其超越了纪实现实主义的传统局限,探索了更加主观和细致入微的叙事。他的作品捕捉了转瞬即逝的个人经历,强调了情感和记忆的内在景观。这种方法同样与面向对象本体的原则一致,该原则假定所有对象,无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都具有代理并独立于人类感知而存在。因此,胜迪的摄影作品融入了拍摄对象的内在特质,允许他们通过媒介说话,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现实的再现。


“Portrait 2024”和“Inner Dialogue”系列表面上聚焦于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以及精神状态与社会身份认同,其每一幅肖像都深入挖掘了拍摄对象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致的面部表情和姿态传达复杂的情感。但其发散性的构图元素及对家具物品的无意识考量,让我们重新回归个体内心世界与家居物品之间的复杂性关系上。

崔胜迪的半写实摄影巧妙地融入了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环境。通过这些空间中的个人物品和生活痕迹,观众可以推断出对象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甚至个性特征。熟悉的环境让主体在心理上得到放松,从而使表情更加真实自然。这种方法将现实与虚构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置景摄影(tableauvivant)。

在面向对象本体的背景下,“家居同伴物种”这一概念被崔胜迪的摄影语言不断放大,其提供了人类与家庭环境之间的深刻对话。这种视角重新审视了物体的情感共鸣及其在家庭景观中的作用。家具和日常用品不仅仅是被动的背景,而是叙事的积极参与者,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和影响力。这与新唯物主义的原则一致,强调所有物质的相互联系和代理。

这一点同样涉及精神分析和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内心冲突和潜意识的影响,美学理论中的表现主义则强调艺术作品应直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这在胜迪的“Inner Dialogue”系列作品中很明显。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创新的摄影技术,探讨人、物体和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个人情感和社会身份与物品的潜在共鸣。

最后,通过以上的阐述不难看出,崔胜迪的作品与新唯物主义的原则产生了共鸣,新唯物主义通过强调所有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能动性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的内省和充满情感的图像反映了与物质世界的深刻接触,突出了人类情感和自然元素相互交织的方式。这种观点促进了对人类状况的更全面的理解,承认自然环境对个人和集体经历的深刻影响。

回到开头,与谢尔曼对社会结构的探索和古尔斯基对全球化的评论不同,崔胜迪的艺术在当代哲学话语的框架下,提供了一次进入内心世界的沉思之旅。他的摄影作品邀请观众思考人类主体性和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创造了一幅丰富的情感和存在深度的条幅,挑战了传统的界限,丰富了当代摄影领域。未来,崔胜迪可以通过更多元化的题材和视角,进一步丰富其艺术表达,持续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贾:您的作品常常在心理的虚构与现实之间游走,您是如何在创作中找到这种平衡的?

崔:我认为心理的虚构和现实是相互交织的两个面向。在创作过程中,我会深入挖掘被拍摄者的内心世界,同时注重场景的设计和光影的运用,使两者在画面中达到和谐的平衡。这种平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来实现的。

贾:您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哪些艺术家的影响?

崔:辛迪·舍曼、杰夫·沃尔和格利高里·克鲁德逊等艺术家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们通过精心布置的场景,讲述复杂的叙事,而我则在其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心理的探讨。此外,保罗·格雷厄姆和凡妮莎·温希普的后纪实主义摄影风格也深深影响了我,他们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摄影在表现真实生活中的巨大潜力。

贾:您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崔:我的创作理念主要源于对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兴趣。我喜欢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以及周围物品对他们的影响和感知。通过摄影将这些复杂的内外活动可视化。我的艺术风格则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喜欢通过光影和色彩来营造氛围,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故事。(作者:贾枫)


崔胜迪:关注物质世界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