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备用网址

中国网

以“巡天”为名,上海艺术与科技展44件跨界作品探索宇宙未来

以“巡天”为名,上海艺术与科技展44件跨界作品探索宇宙未来

时间: 2024-08-23 17:14:07 | 来源: 亚博备用网址
快讯 >

开幕式现场

8月16日下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与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承办,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与上海浦东新区雏鹰科普促进中心共同协办的“巡天:寻找世界模型——艺术与科技展”在上海碧云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作为2024年浦东新区科协资助项目、“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集合了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团队创作的作品,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呈现了一场关于宇宙与人类未来的深刻探讨。

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主任乔国琴,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德育处副处⻓⻩霖,上海市⻘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宋文,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部部⻓陈骏,浦东碧云美术馆馆长林薇,上海浦东新区雏鹰科普促进中⼼主任张伟,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院长段卫斌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师生代表出席开幕式现场活动。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教授致辞

韩绪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开启了一个新的可研究的、可讨论的新领域,一种中国式的科学演示或者科学展示,即中国式的科学图式。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对宇宙、对天、对天外有无数的想象,这些想象跟西方的逻辑完全不同。中国式逻辑呈“块茎状”,其生态学特征是非中心、无规则、多元化的形态,它们斜逸横出、变化莫测,非常适合中国,也非常适合用中国式逻辑建构一种中国式新图式。借此机会,我们得以重构一种中式图式,通过研讨会、展览等方式深入各个群体,令其了解何为中国式的对宇宙、对航天,甚至对生命的视觉重现。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中国美术学院一直肩负着社会美育的使命,致力于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此次展览就是社会美育和科学普及的完美结合,希望今后能开拓更多的领域,努力用艺术做最美的科普,提升我们的想象,共同塑造中国式的新图式逻辑。

浦东碧云美术馆馆长林薇

林薇表示,碧云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公教教育的普及,今年开始,我们将目光锁定到艺术与科技,也期待跟中国美术学院、科协、教育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艺术跟科技视觉展示与科普教育紧密结合打造系列公共教育课程及展览,让艺术赋能科技,成为启发科技创新助力器,也希望中小学生可以在美术馆里了解基于宇宙想象的艺术世界,丰富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多维的可能性。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宣布展览开幕

探索宇宙的无限

在这个量子时空无法穿越的阶段,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主要依靠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和艺术的想象。人类逐渐深入理解宇宙的广袤与神秘,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列子曾言:“体道合真,万物齐一。”只有达到一种与道合一的境界,才能真正理解宇宙的本质。而在这种境界中,人类可以通过宇宙的熵增定律,感悟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连续消融。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院长段卫斌教授接受采访

根据熵增定律,宇宙中的能量总是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每一刻时间的“滴答”都意味着动量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通过机械振动释放声能,记录下历史的痕迹,预示着时间既向前推进,又在历史中不断消融的过程。生命体在其内部环境的稳态效应和组织细胞的长期协同作用下,持续记录事件信息,不断累积经验和记忆。宇宙的记忆通过物质的演化和熵增过程,驱动时间向前流逝,最终引导整个天体系统走向热寂和湮灭。时间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了一个既宏大又微妙的宇宙进程。

导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的13位教师指导89位学生创作的39件艺术与科技作品,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团队的5件作品,共同展示了科学史上的重要议题。展览分为“深空”、“深时”、“生态”、“生活”四个单元,旨在通过艺术的涌现和时间的遐思,寻求一种“世界模型”的心灵物理和替代法则。为加深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展览每件作品都特别设计了一个与其内容相关的科学性问答,为观众提供深入的科学说明和背景信息,使艺术作品的科学内涵更加清晰。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深空”单元,展览特别关注了人类航天活动,尤其是2024年中国航空航天的重大成就。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作业,这是中国探月工程二十年的高光时刻。展览通过“巡天”的导向,突显了航空航天科技课题的跨时域意义和理念创新。强调航空航天技术对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重要性,尝试激发观众对深空探测和未来科技发展的兴趣。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部分作品:

Blurring Track

《弃星》

创作团队|阎佳亿 +王心成 +陈果

指导老师|顾文甲 +陈炜博

2024.6 ·艺术装置

2009年2月10日,近地轨道上首次发生人造卫星碰撞事件,铱星33与宇宙2251的相撞产生了数千枚碎片,至今仍以高速绕地球运行,对航天器和卫星构成巨大威胁。本艺术装置由赤道仪和Stellarium软件实时追踪这些碎片的轨迹作为辅助,直观展示其运动过程。观众通过数据可视化装置激光绘制轨道,切身感受到太空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与潜在危险。这个作品不仅是对空间环境问题的反思,更是对人类行为对宇宙环境影响的深刻探讨,旨在唤起公众对太空垃圾问题的关注。

Higgs class magnetic confinement device

《希格斯类磁约束装置》

创作团队|朱震岳 +杨飞洋 +罗逍

指导老师|顾文甲 +陈炜博

2024.1 ·机动装置

通过机动模拟与网页交互展现实验中的不同阶段。本作品根据真空衰变发生的基本原理,参考希格斯玻色子研究和相关论文,借助上海光源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转译和推演。将“真空衰变”理论作为引入,探讨未来高能物理实验装置在太空环境下的可能存在形态。

作品构建了一个“希格斯玻色子”已进入可控研究阶段的未来世界。基于磁约束原理和希格斯玻色子在量子场论中遵循的基本链式反应原理复原并延申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参考分析现有对撞机形态,推演并模拟未来近地轨道中大型强子对撞机总反应部分的运行状态。通过巨型高速粒子对撞器生成希格斯场。利用类磁场约束,光束线技术对同步辐射进行准直与再加工,实现对真空衰变导致的连锁反应的精确控制。

New Era

《新生纪》

创作团队|宋蒙萌 +庄欣楠

指导老师|顾文甲 +陈炜博

2023.10 ·装置

人类一直对未知抱有热忱,探索宜居星球便是其中之一。在未来的太空航行中,由于空间资源与墓葬区域的有限,人类招募志愿者捐赠遗体,进行太空墓葬的同时投身于“星球新生计划”。他们像盘古一样,以身体为“生命”的源头,将地球生命带至新星球。

作品基于现有的科学研究,以虚构叙事来探讨科学、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联。装置为寻觅与注入新生命而设计,尝试探索新星球生命延续的可能性。

404Null-Company

《太空砖机》

创作团队|张天昊 +范力丹 +蔡柏嘉

指导老师|顾文甲 +陈炜博

2024.6 ·机动装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太空探索的深入,太空殖民逐渐成为新前沿。在太空中建立永久殖民地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寻找合适的建筑材料。极端温度、辐射和微重力等因素使得传统的地球材料难以适用,因此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

404Null-Company聚焦于太空建筑材料的探索,基于科幻创作进行创新。我们研究了火星土壤模拟材料JSC Mars-1,该材料由不同风化程度的火山灰颗粒组成,部分成分与火星土壤接近。过去的研究表明,需要添加剂或高温煅烧才能制成砖块。然而,最新研究发现,通过直接加压成型,无需添加任何添加剂,也能制造出“火星砖”。基于这一原理,404Null-Company设计了概念原型机,并结合科幻与科普的想象,开发出一款利用太空土壤制造建筑砖块的太空制砖机,为太空殖民地建设提供了可靠支持。

我们期待与全球太空探索者合作,携手开创人类太空时代的新篇章。

Dinosaur Skin

《肌肤之目》

创作团队|王鑫池 +徐珞敏 +陈悦禅

指导老师|刘益红 +顾文佳 +蔡文超

2024.6 ·装置、图解、书籍

恐龙自被发现以来便一直是人们眼中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恐龙本身也逐渐被符号化。创作团队选择2017年新发现的恐龙⸺程氏星宿龙为还原对象,将其揉碎拆解,以不同的视角重构它。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生物两个要素层层递进,还原恐龙皮肤。

Gathering Lights Harmonizing Strings

《撷光同弦》

创作团队|沈严 +倪嘉鸿 +汪欣菲

指导老师|陈天翼 +林村 +陈炜博

2024.5 ·装置、影像

该项目以实验数据为依托,模拟出复眼昆虫眼里的人类世界。团队共同完成了三项和人为活动有关的实验,分别为光彩、芳香物及震动影响实验。记录昆虫对这些变量产生的反应,关联昆虫感知人类情绪的假设。屏幕展示真实实验数据,结合算法模拟昆虫复眼,以可视化的形式去重构,模拟用复眼看世界的状态,将昆虫感知信息变化时复眼里有可能会呈现的视觉效果展现到观众面前。

Continuous Dynamics

《树与虫语》

创作团队|叶浩宇 +金奕舟 +罗振珂

指导老师|苏雅婷 +范育芳 + Ziv Ze'ev Cohen

2024.5 ·装置

传统农业背景下的虫害防治手段大多依赖于化学防治,但其存在着诸多缺点。而化学信息素因其高效、无污染、不伤害益虫等优点,成为绿色虫害防控手段的发展新方向。针对目前信息素实地应用存在的诸多难点,我们提出了一套新的基于信息素缓释的虫害管理方案。方案中以缓释终端设备和标准化缓释策略的设计为核心,并融入服务系统设计思维与AI识别技术,为信息素体系化、智能化地田间使用提供可能。最终构建出创新型的虫害管理模式,并以叙事的视角,通过模拟整体环境和缓释流程,将系统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视的设计成果。

Space Light Sail

《太空光帆》

创作团队|陈商引 +周密 +张翰升

指导老师|胡晓琛 +陈天翼 +顾文甲 +尹娆

2024.5 ·交互装置

本作品结合现有的科研成果和科幻想象,虚构了一艘以光作为动力的光帆飞船,以恒星光和高能激光作为动力源,进行跨恒星的太空航行。

EMIT REVERS

《垠外苍籁》

创作团队|鲁笑逸 +杨骁 +应君

指导老师|胡晓琛 +陈天翼 +顾文甲 +尹娆

2024.5 ·声音交互装置

《垠外苍籁》系列展演将带领观众穿越亿万年的时光长河,探索宇宙的起源、星系的演变、地球的变迁、文明的崛起,以及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丽历程,同时观众也可以成为这个演奏者,与展演装置沟通完成这部宇宙史诗。

Gene Trek

《基因迷航》

创作团队|应文康 +俞寒译 +黄雪航

指导老师|胡晓琛 +顾文甲 +尹娆

2024.5 ·屏幕影像

《基因迷航》新媒体影像部分主要讲述了胚胎工程孕育出的新生命在基因编辑的作用下,涵盖了克服低氧环境和低重力环境的基因,在经历了一系列太空航行后,最终抵达开普勒星球,找到了人类的新家园,展现了胚胎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未来的创新潜能。

Future Space Travel Guide

《未来太空旅行指南》

创作团队|肖姝 +宋霖申 +钟子越

指导老师|陈天翼 +胡晓琛

2024.6 ·装置产品、交互程序、互动网页

AllInSpace是一家专注于为未来太空游客提供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不仅为旅客推出众多便利旅客太空旅行的产品还详细为旅客介绍一个完整的旅行流程。

我们对旅行前准备、太空中丰富生活、返程的步骤与纪念品进行详细介绍并展现在互动网页中可供旅客悉知和安排。我们着重关心旅客在太空旅行中的心理压力问题,推出太空音乐播放器,以未来感和轻便卡片式外形带动旅客主动参与音乐治疗,通过可选择携带的不同行星CD、即兴演奏进行听觉刺激来调节旅客身心平衡,为旅客提供一个舒缓舒适舒心的旅行环境。

Algorithm of Mountains and seas

《山海计算》

创作团队|陈甲东 +马嘉遥 +王秦杰

指导老师|陈天翼 +胡晓琛

2024.6 ·装置、多模态交互

本项目是一项融合神经辐射场技术与跨学科研究的山海计算艺术创作,旨在探索虚拟现实与实际地形间的动态关系。汲取《水经注》中有关地理信息的要素,依托于地形扫描技术、NeRF算法以及ChatGLM驱动的语义生成技术,构建了一种高度仿真的三维点云场。通过无人机对实景地形详尽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结合NeRF技术对光场的精准模拟,实现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耦合,为AR拟态现实的艺术创作提供可能。山海计算装置作为概念上全数据集的发生器,假设西湖成为神经辐射场,模拟和采集了西湖区域四个点位的空间数据,进行Mesh运算和合成处理。

Continuous Dynamics

《连极动态》

创作团队|秦玮婕 +郑灵若 +蒋萧卉

指导老师|胡晓琛 +陈天翼

2024.6 ·屏幕交互程序

通过可视化自然界中由于GTP临近引发的级联效应将对于相关环境及人类的影响,以互动游戏的形式启发人对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由浅入深的释放和爆发现状的思考,揭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Fish from Xinjiang

《来自新疆的海鲜》

创作团队|李蕊伊 +王柳妍 +张莉萍

指导老师|胡晓琛 +陈天翼

2024.6 · AR交互装置

根据我们深入探究的新疆盐碱地现有鱼类养殖特性,以及该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我们运用智能硬件将新疆地图通过数字化拼图展开,辅以抽象动画展示盐碱地变废为宝的海鲜奇迹,同时运用AR技术进一步向观众科普来自盐碱地的海鲜,展示我国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在受核废水广泛影响的当今社会,引发人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与重视。

Embodied sound field

《具身声场》

创作团队|庾智滔

指导老师|林村 +尹娆

2024.7 ·具身交互设计、声音交互系统设计

具身声场是一种结合了人体运动、声音生成与视觉反馈的交互概念,它通过捕捉个体的肢体动态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实时转化为声音信号和对应的图像变化,创造出一种交互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用户的动作直接驱动声景与视觉场景的变化,使声音和视觉表现与身体活动紧密相连。

通过收集杭州市内的雨滴声音来进行声音合成,并将这些声音与用户的肢体动态相结合。当用户在特定的交互空间内移动时,他们的动作会被传感器捕获,并转换成控制声音合成器的指令。用户的身体动作就能直接影响到由雨滴声音合成的声景。同时,这些声音变化也会伴随着相应的视觉反馈,比如展示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的画面或者模拟雨天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增强了沉浸式体验。

Divine Ridge Wonders

《神岭万象》

创作团队|吴薰月 +张绣婷 +庄淇媛

指导老师|陈天翼 +胡晓琛

2024.6 ·装置、屏幕交互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款以峨眉山为原型的探索类交互程序,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和创新的技术手段,风格化的再现峨眉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展示海拔对生态景观及动植物资源的影响。项目融合教育、娱乐与艺术元素,旨在打造一个沉浸式、富有艺术感、寓教于乐的虚拟世界,激发玩家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增进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理解。

Recursivity

《递归》

创作团队|朱瑜暄 +高陶然 +杨文嘉

指导老师|胡晓琛 +陈天翼

2024.6·屏幕交互、nfc生活场景交互墙

“从客厅到太空:解密日常用品中的航天航空秘密”。旨在通过民用领域中含有航天航空技术的产物反向科普航天航空技术。我们的网站之所以称之为递归正是因为递归函数旨在作为数学的证明,是一个相当于图灵机的更高级自动化形式,更加系统的为观者科普航天技术,带领公众反向探索这些高科技背后的奥秘,让航天航空不再遥不可及。

正如现代宇宙航行学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呆在摇篮里。”在无限的宇宙中,思想和行动是人类意识的本能投射。艺术家们利用想象力和科学技术,直面量子时间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同展现出那些珍贵而又稍纵即逝的人间时刻。

展览的每一件作品都融合了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呈现出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和思想的深远影响。艺术的感性与科学的理性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展览旨在激发观众对未来的思考和想象,鼓励大家在艺术的熏陶中,反思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使命。这不仅是一场视觉和思想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人类未来的深刻对话。

展览时间

2024年8月15日-2024年9月17日 

展览地点 

上海碧云美术馆 (浦东新区红枫路135号)

以“巡天”为名,上海艺术与科技展44件跨界作品探索宇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