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中国油画正偏离绘画变成手工图像

时间: 2015-04-14 13:20:28 | 来源: 新快报

首页> 资讯> 声音

    梳理写实油画的百年史,以探讨其在面临边缘化的境地中如何实现突围,艺术评论家贾方舟认为,“在中国,古典主义也好、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也好,都还处在未完成的进程中。”而陈丹青则认为机器复制图像事实上支配着中国的架上油画,他认为:“中国油画日益偏离‘纯绘画’,成为手工制作的‘图像’。”

清朝油画肖像画已经开始远销国外

根据吕澎所著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记载,跟随利玛窦来到澳门的乔瓦尼·尼科洛,于1583年绘制了有可能是西方画家在中国绘制的第一幅油画《救世者》,而他也被利玛窦表述为“第一位教导日本人和中国人学会欧洲画法的大师”。到清朝初年,有许多擅长油画的欧洲传教士来华,并在宫廷供职。其中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他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开启了一种特殊的“中——欧式”风格——注重形体的准确和结构的严谨,却对光影尽可能地消除以表现一种平面化、装饰化和中国趣味的风格。

在1757年至1840年间,广州因为是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而成为西方人旅游中国最多的城市,而“外销画”则成为了这些欧洲人带回西方最好的手信。从这个时期的外销画中,已经可以看出画家受到西方绘画透视、明暗和材质风格化的影响。而随着林呱、史贝霖等出现,油画肖像画已经开始远销国外。直到1898年,清政府下令将全国大小书院改为兼习中西的学堂,并将“图画手工”作为课程科目,派出留学生赴海外学习美术,“西洋画”才成为足以与传统“国粹画”相提并论的新力量。

中国的写实油画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

但通常被不少艺术史家认为真正意义上进入写实油画的探索阶段,一般均从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美术革命”算起。艺术评论家贾方舟认为,从那时候开始算,中国的写实油画,前后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20年代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从欧美和日本留学回来的艺术前辈艺术家将西方的写实主义传统引入中国;

第二阶段是建国后以俄罗斯19世纪的批判写实主义和苏联时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蓝本全盘接受;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以欧洲学院古典主义为蓝本的“新古典”和以西方超级写实主义为蓝本的“超写实”。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可以了解到,对中国写实绘画影响较大的,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早期欧洲留学艺术家,主要强调素描造型改造中国画或者以素描造型作为基础进行油画探索。但由于这一阶段是特殊的历史时期,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之前,写实主义大多数时间被安排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服务,而这一方面也夹杂了派遣钱绍武、罗工柳、郭绍刚等留学生到苏联学习,深受列宾、苏里科夫等以反映社会现实的巡回画派的画风影响。

另一方面,中央美院也邀请苏联专家到中国讲学,例如1955年至1957年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顾问,为新中国培训了一批美术院校学生和师资的马克西莫夫,俗称“马训班”。在这个进修班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份美术教学大纲,苏联在绘画上注重结构和外光的思想对中国绘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冯法祀、詹建俊、靳尚谊等中国写实油画大家曾经均为这里的学员。

中国的写实油画就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蹒跚前行,而真正开始思考油画本体思想的阶段,则是改革开始后,罗中立、何多岺、高小桦、陈丹青等写实油画家开始寻找油画作为独立艺术的风格语言。

贾方舟分析称,我们在这个阶段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少坚持写实的艺术家所做出的突破性进展。例如罗中立在作品《父亲》中对农民生存现实的质疑;陈丹青在他的《西藏组画》中对人性深度的发掘等等,都让我们感受到写实绘画进入当代语境的某种尝试和努力。

“对图像文化的认知,是中国油画百年实践中的巨大盲点”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世纪的西方,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已经出现立体派、野兽派、波普艺术、超级写实主义,而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哲学领域更开始步入后现代的论调,反收藏、反中心的当代艺术开始盛行。当国内画家开始真正寻找油画的当代语言时,多元化的思潮已经此起彼伏,艺术史家阿瑟丹托的《艺术的终结》的论调更加在西方大行其道。

1949年到1979年,因与西方交流不畅,在各个领域形成深刻的断层,中国油画不可能在世界范围现代艺术大框架中,主动作出新的自我定位。因此,“对‘图像文化’的认知,是中国油画百年实践中的一个巨大的盲点。”陈丹青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画家不是利用照片而是画照片,“中国油画反而日益偏离‘纯绘画’,普遍成为手工制作的‘图像’。”

写实艺术在西方早已是“过去式”

“当人们更多地以即时的或放纵的方式对待生活与艺术的今天,有这样的一些人仍在坚持着自己多年的理想,以所喜爱的写实绘画的方式表达着自己诗人一样的情怀,对制作过程的投入和对完美品质的要求尽乎苛刻,对理性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崇尚极端执着。”这是中国写实画派的成立宣言,这个画派从2005年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

但鉴于目前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展览平台,例如威尼斯双年展、巴塞尔艺术展等多以观念艺术为主的情况,对传统的写实油画则鲜有所见。艺术评论家贾方舟则直言,“在西方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写实艺术早已是一个不再被关注的‘过去式’。但中国情况有所不同,在中国,古典主义也好、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也好,都还处在未完成的进程中。”

而对于写实油画的探索,《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写实油画在当代仍然有发展的可能性。而著名批评家皮道坚则认为,照相机的发明虽然对写实绘画的衰落产生一定影响,但摄影也曾有一段“画意摄影”来模仿绘画,表明纯粹的“针孔”成像技术不能完全替代艺术绘画所承载的艺术功能。

相关阅读

中国写实画派

中国写实画派是由2004年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发起成立的“北京写实画派”演变而来的。

2004年,艾轩与王沂东谈起中国写实绘画的现状与走向,艾轩提议把最优秀的写实画家聚在一起。随后13位画家相聚,成立了“北京写实画派”。当时13位成员包括艾轩、王沂东、杨飞云、袁正阳、胡建成、夏星、龙力游、张利、郑艺、翁伟、李贵君、张义波、朱春林,并决定以年展形式,向观众展示他们倾注心血和情感的新作。

2005年,艾轩与陈逸飞见面,并邀请陈逸飞加入“北京写实画派”。陈逸飞建议更名为“中国写实画派”,并吸纳各地的一流写实画家参与到画派中来。2005年3月,“北京写实画派”更名为“中国写实画派”,并扩充了上海的陈逸飞与徐芒耀、四川的何多苓、广东的郭润文、湖北的冷军等各省顶尖的写实画家。此后,这个画派的成员已扩大到30人,几乎集合了中国油画创作的精英。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