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需要建立批评共同体

时间:2015-05-18 16:12:51 | 来源:中国文化报

资讯>声音>

艺术创作一旦呈现多元态势,人们都能各行其是时,批评还有存在的理由吗?如果有,以什么方式存在?有效范围在哪里?这是批评界绕不开的问题。如果说学院派批评家的素养重在艺术知识和经验,那么网络时代的批评在于对知识的整合,在于对艺术的领悟和预判。当代艺术批评界,不少人还没有完成这个转换。反观学院派的批评范式和教学框架,转换需要的整合能力、领悟能力和预判能力,也是大片的空白。

艺术批评之所以还有作用,首先是因为艺术创作的集体无意识还在沉睡。这在美院、画院以及艺术区尤其明显。集体无意识是多元艺术观的反义词,可是即便标榜自由的当代艺术家,也有不少人没有摆脱从众、模仿甚至抄袭的行为,满足于挪用和拼凑。西方现当代艺术被中国艺术圈翻来覆去地抄袭,让人反感。笼罩全球的专利制度尽管会抑制艺术的传播,但却能阻止盗窃行为。专利制度下的价值取向,是杜绝抄袭、模仿、从众、挪用、拼凑,可是与之对应的中国艺术批评,始终没有效果。

与此相关,集体主义在艺术创作和批评中也需要清理。集体主义支配下的中国艺术教育,总爱寻找一劳永逸的普适规范,总是试图建构永恒的艺术理念,涵盖、取代甚至终结所有的艺术追求。在中国艺术界,无论“创作”还是批评,一方面是无休止地追随和模仿他者,一方面又互相对立、彼此否定。这类狭隘的集体主义情绪笼罩着艺术圈,它的指向是专制和单调。与此呼应的是,缘自精英意识的狭义批评,也就是指责,同网络的平民品格也不协调。抑制专制倾向和制约居高临下的精英情绪,批评界还不曾讨论。

对批评的批评,离不开文本。现有的批评文本都是历史的产物,正在被质疑或扬弃。中国批评家顶礼膜拜西式批评文体上百年,把批评等同于学术研究,给批评戴上镣铐。批评文本更不是施政报告或法院的卷宗,不必细抠,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条分缕析。不能单纯用理性和学术挟持批评,致使批评文本枯燥冗长。微博和微信的出现,便是试图背离这类文字文本。时至今日,语言或言说的理论批评引申出实践批评,最直接的体现是策展。同理论批评相比,实践批评既需要亲和力,更需要有远见而又独到的判断力。策展者如同社会活动家,要把不同圈子的人,包括艺术家、投资人、撰稿人、美术馆负责人、艺术经纪人以及艺术管理者聚集起来,按艺术的理想和趋向行事。投身策展的批评家很多,有造诣的很少。

通过开放的网络,艺术批评能进入公众视野。一旦进入,专业术语会成为批评的障碍。专业批评作为学院派的任务,在技法的层面还会长期存在。当代艺术批评不同,前卫品格决定了它面对的重点对象是前沿地带的读者群,不必刻意照顾所有的读者。不过网络时代既能使个人视野无限膨胀,又使个人能力变得渺小,渺小到再新锐的种种观点也会转瞬即逝,因此需要建立批评共同体来推崇有价值的思想。微信群为这种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雏形。艺术批评共同体如何避免陷入集体主义,个体自由又认可他人的自由,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案。

  (作者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凡注明 “亚博备用网址”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亚博备用网址”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亚博备用网址,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