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话剧《黄金时代》如何认识体现王小波的精神?

亚博备用网址 | 时间: 2009-04-21 08:52:06 | 文章来源: 搜狐娱乐

话剧《黄金时代》上演了,没想到引起了如此大的争议,排练时心里虽有所准备,但依然没想到反应是如此的剧烈。争议的焦点主要是针对陈清扬的“剧变”和后半部分,也就是当代部分的延伸再创作方面。有人对以上改编完全支持,对当代物欲膨胀人性迷失现象的解剖批判切同身受,认为“属于青春的黄金时代,蹉跎了,众生逐利的黄金时代,破碎了。

话剧《黄金时代》剧照

若真将‘黄金’奉为一个时代的主角,那将是一幕多么恐怖的图景”,认为这是把王小波精神延续到当下而进行的灵与肉的拷问,是王小波精神活力永生的体现。而同时也有许多观众表示不能接受,主要是非常熟悉和虔诚喜爱乃至将王小波奉为精神导师的“王小波迷”们,认为这不是原来《黄金时代》的东西,离原著太远了,甚至认为是俗气。而对于陈清扬的变化,更与王小波原来的那个清纯可爱的陈清扬相对照,认为过于“剧变”了。我想,我也是个“王小波迷”,在此,很有必要把我的思考和创作初衷说出来,和广大的“王小波迷”们以及广大读者观众进行一下交流沟通。

其实,这两个问题根本上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认识体现王小波精神的问题。

王小波精神是什么?不用多说,那就是那种坚持科学理性与人格健全独立、分辨善恶、追求自由与博爱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贯穿在《黄金时代》中,更贯穿在王小波的其他小说以及《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杂文集中。正是这种精神以及王小波独特的语言艺术,使他在当代文坛中独树一帜,给了人们一双独特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曾看过的世界。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的思考是:我如何才能把这种精神更彻底丰满地融入在《黄金时代》话剧的改编中?又如何让这种精神更有活力更直接地去影响当代更多的观众,让他们去积极地思考,并且把这种精神变成自己的行动而对现实发生作用?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是完全忠实地再现原著,还是将这种精神与当下现实连接?我觉得,仅再现那段逝去还不远的历史,对当代观众来说,尤其是对完全不了解那段荒唐辛酸历史的80后90后观众来说,是远远不能真正了解王小波的精神的,甚至会如评论家所担心的那样,只知道王小波的轻松有趣,却不了解其“黑色幽默”背后的沉重与犀利!就像看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只会接受其“轻”,却体会不到“轻”背后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物。那样的话,反倒背弃了甚至辱没了王小波精神,这是我万万不想做,也不希望“王小波迷”们看到的!因此,我认为,更有必要把《黄金时代》放到王小波的广博的整个体系语系中来看待。看看王小波的杂文集吧,他对当今人文现实的关注是如何的痛切,我觉得,他就如鲁迅先生所高歌的敢于直面现实的勇士,他用他犀利的笔和充沛的热情,以他的健全理性,以他是非分明的善恶观,在无情又深情地解剖着当今的世俗世界,面对物欲膨胀下许多人性迷失自我丧失的人生窘境,强烈呼唤着闪光的人性。也许正因此,诗人不堪“黄金浪潮之凶猛”而仙逝了,这是多么的让人痛心疾首,又是多么地令人沉思反省!难道表现和解剖批判这个世俗的不能再世俗的世界就庸俗世俗了吗?看看我们的周围吧,有多少人在沦丧着闪光的人性,有多少人在为了狭隘自私的利益在不择手段不断地下探着人性的底线,有多少人在喊着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实则无所不为!又有多少人在做着把脓疮当桃花来把玩的快乐游戏!还有多少人在所谓的网络人肉搜索中以人道的名义却干着非人道的勾当,甚至其方式如同过去“文革”中的话语及行为方式如出一辙!这是多么的可怕,又多么地令人警醒!难道我们就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只图快乐一笑就万事大吉了吗?难道我们一思考,“上帝”就要真的发笑吗?还是我们已快乐得不善于思考,一思考就痛苦得不能忍受了呢?我想,要是这样的话,就是在九泉之下令人尊敬的王小波先生也绝不会同意的。所以,我把全剧的形象种子命名为:“让锋利的理性之光照亮欢乐尘嚣”。在四处飞扬、充斥着物欲享受的欢乐中,呼唤健全理性与人格独立,期望能引发观众获得一些人文道德的思考!也期望广大的“王小波迷”们,站在王小波精神的高度,从是否有新的收获的角度,来看待话剧《黄金时代》的创作。我们不仅要通过再现《黄金时代》的方式怀念王小波先生,更重要的是,要让王小波先生的精神活在当代,乃至未来!

关于陈清扬“剧变”的问题,我的想法是:当年王二与陈清扬的爱情史,今天如何看待,我们应该首先做一下分析。就原著的文字感觉看,他们是那么的自由浪漫,陈清扬是那么的纯情可爱,如同自然造化一样的清新博大,就像青草一样在有声地生长,如雨一样情意绵绵地回归大地,滋润熔化着对方的心田。但是,我们不禁要问,那是在一个什么样坏境中产生的爱情?那叫爱情吗?就像现在电影中描写的少男少女的要死要活的自由恋爱吗?我想,截然不是,两者间有着天壤之别!我认为,这种爱情,如同王二不离口的逻辑一样,它是高度的象征,他是王小波精神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标志物,它是王二和陈清扬用来反抗那个荒唐时代追求真理与自由的利器!它是在那个人性扭曲时代下人性大胆反抗和灿烂的闪光!那是两个被抛弃的人在一个貌似讲理实则混不讲理情境中的不幸中又万幸、勇敢又无奈的结合!如果没有这个认识,那么这种爱情就会脱离王小波精神,与当下许多的爱情纠葛毫无区别,也毫无其独特价值意义。

至于陈清扬在当代的剧变,我认为,王小波是在原著中提供了这种可能的。20余年后的陈清扬是否还如当年的陈清扬那样清纯了呢?我觉得,岁月的磨砺将会使这个饱受苦难的女人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她被整的材料一直伴随着她,这将会对她的生活产生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她要为此付出多大的牺牲才能有所改变?她还做了医院的副院长,那么要做到这一切又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如果她还是那么清纯不暗时事,反倒不真实了。我觉得,我们今天认识和再现《黄金时代》,不只是感受王小波先生那种黑色幽默和独特文字阅读的快感,更应该感受他为之付出的深沉的历史思想性思考。因此,改编中我们就更该应赋予其深厚的历史内容和深切的思想思考。这种历史内容,我觉得,在陈清扬身上是最符合,也最值得挖掘的。在她身上发生着的那种现实的迫切和情感的沧桑巨变是撕心裂肺、令人震撼的,这是灵与肉的冲突!我们看得见她灵魂的挣扎,在现实和理想间沉沦不定,也唯其沉沦挣扎,我们更发现其心灵深处那片净土的可贵!我对其充满了同情和尊敬,陈清扬也确实是个能够具有历史厚度可能性的人物,是个在理性和情感间自我分裂的典型形象。

说到挣扎,我还想说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始终存在许多混乱和偏颇之处。所谓的人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特性:人性与动物性。所以,人性的概念其实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狭义的人性是我们通常约定俗成讲的,即与动物性或者叫兽性相对,能主动自觉地去追求真善美的一面。但在今天我们却经常把广义的与狭义的人性混淆,而统称为对人性的呼唤,这就为某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乃至非人道的动物性或者兽性欲望的满足,而高举广义人性的旗帜,做着狭义兽性的勾当,这如同《黄金时代》中的队长等人凡事都以逻辑的名义却干着非逻辑、假逻辑的勾当一样。我们是到了对许多观念进行清理和反思的时候了!

说实话,演出几天来,我每天都尊重和关注观众的反应,不断反思和总结。我发现,绝大多数对这种改编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肯定。他们从头到尾的笑声和掌声,让我感到了了我的思考并没有白费。有一定阅历和年纪的观众对前半部分,也就是知青部分,《黄金时代》的原著部分感兴趣。而后半改编部分,绝大多数人反应都很积极,年轻观众反应更为热烈,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在此,非常感谢广大的观众,也非常感谢李银河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宽容。

当然,这种改变对于部分深深喜爱王小波《黄金时代》并给话剧给予了很高期望的观众来说,也许一下子情感上难以接受,这很理解,但我想他们若沉下心去,放开眼界,会豁然或慢慢理解的。我真诚期待着。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亚博备用网址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李亚鹏推新作《你好 打劫》饶晓志独挡一面
· 海内外十位名指大剧院打造民族音乐盛宴
· “我们最红”大Par之荧光主题派对
· 唐朝老五:新专辑将打破以往所有的音乐形式
· 组图:罗琦新单曲火热宣传照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