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表情,我在画他的时候,就是记忆法,和画大画的那种不太一样,是柔和的、脸上冒着汗的,皮肤粗糙的那种,就产生了这样的意义。用小刷子颜料后面一粘一粘的,就产生了这个,所以说技法很重要,当然学习研究借鉴这是一个方面,学习研究借鉴的目的是什么?启发我们自己有新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从现实生活当中,从我们自己直接的生命感受中去领悟到这个技法,所以说技由心生。

 

    这幅画,我是感兴趣他的这种表情,看上去在很开朗的笑,但是眼睛是怀疑的目光,身上有很矛盾的复杂心理,它体现什么呢?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它就是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

    这里面也是怀疑的眼神,这也是我的高中同学在村里面当了村支书。

 

    画炉子的时候,这种生活中带有,这是灰渣,烧的浓度不一样,你看一圈一圈的。用中国绘画的写意这样去理解是很贴切的,很妥贴的,很容易去理解的,写意性。我们画油画往往会缺少这方面的意识,总是形和色的塑造,笔触的塑造,对于笔是很冷的,很冷漠的笔触。

    这个也是有渊源的,笔触要白,对笔没有任何表现的意识。这一点又是中国艺术传统的精华,我们把自己的线压下去,很生硬的来拿别人的东西来说话,用别人的语境来说话。等于我们回到家乡,不用自己的家乡话,操着一口流行的标准话、普通话或者是外语。

    看画的那个状态,它不是我们看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什么了,我把它用我的手拿起笔,沾点材料我画下来,画我眼睛或者心理的图像,不是这样的,它一定是你的感受,激发出你自己产生出一种意境,产生一种意象,建立起那么一种状态,就像唱戏一样,那个动作一股劲,一定要挂上那个旋律才有感觉,如果没有对整个戏曲艺术的理解,只是模仿一个动作一定是很僵,画画也是这样的,每一笔一定是有一股劲,催生你的笔触非常的肯定。越是要小心的把它画出来,那反而画不出来,一定是意催出来的,意到笔到。

    最难画的就是脸上的轮廓,真的想把这个轮廓画好,真的是很难画,一定要在意的控制之下。这个用笔还要有节奏,要有弹性的,嘴,怎么画,一定要建立起这么一个意来。

 

    我还要告诉大家一点,我们看很重要,看作品很重要,比如说画这张画,这个人物,一看这个形象,一看整体感觉,我就突然会想起伦勃朗,就是在我们脑子里一定要积累很多艺术感受、艺术审美、艺术的因素,好的艺术因素在我们的脑子里,我们才能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但是从我个人讲,我很少临摹,除了临摹梵高的那个,我从来不临摹作品,因为临摹的过程当中,不一定是好的方式,但是我珍惜每一次画画的体验,每一次画画我要很专注的很投入的开始我的行为,我绝不浪费,或者随便练习一张或者随便临摹一张,我不希望这样做。即使这个阶段没有条件画,没有感情画,不画也没关系,但是你的心里面一直要保持着艺术状态的一块净土。

 

    你看这样一个动作,要赋予这个动作意义,他裹着衣服,你看手的劲,裹的很紧,要赋予他动作的表情,这个表情的依据是我们心里感受的,我们心里要赋予它的意义。

 

    你看我画的,尽量在减弱明暗对比,减弱明暗的因素,因为明暗在我心理上它是一种现象,而且我会很亲和一种传统的,我们自己传统的。这种平面艺术,和我们的血性是相连的,这就会涉及到一个艺术的、个人的所谓风格的追求和民族传统的关系。

 

    这个是下岗工人,你看她的表情,嘴,生活很困苦,心理上又很自尊,生怕别人看不起,受到歧视。你看她背的包,穿的衣服,背的包是她原来在工厂发的,她觉得这是一种体制下的荣誉,她的手很紧,好象很寒冷。你要赋予她想象,赋予它内涵、意义,这个形才有价值,我们的造形才有目标。

 

    你看技法,都是来源于依据,我们对于人体、人的生命特征的感受。大家画素描、画人体,你会感觉到这个地方绵绵的,他长个黑点,你抠一下很疼痛,你看锁骨这个地方,那种皮下面就是骨头,滑滑的硬硬的。画画的秘密,要有切肤之感。

    两个人物在一起,两个人物的关系,一个瘦一点儿、白一点,一个是胖的、红的。这两个关系,首先是建立在心里感受基础上,并不见得是客观的存在,即使是客观的存在,如果我们没有心里的感受,也会把客观的关系给抵消了,肯定是这样的。所以说,我一再强调感受,感受就是基本功,感受就是基础,感受就是功力。就是画的那股劲,它的形式感已经那么强烈了。我们发现,明摆着的东西我们画不出来,画不出来的原因是我们的感受力没有达到,不见得是我们手上的能力没有达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